颜建国:高中生备战高考“综合评价”,应该走出校门做些实地考察

【建国悟语】

【核心提示】如何让本就重负在身的语文老师们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本到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将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不然,在今天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逻辑思维比较差的孩子,如何在新高考面前学得更好,冲到最顶的那拨去……

周未,虽然一直在赶写一篇东平府学有关的讲座稿,但知道几个高三学生需要补充综合评价的研究性学习内容,还是挤出一下午到县城北的清泉书院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一行实考。

集合后的半小时,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能力,先让他们做了简短自我介绍,让他们树立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勇气。

接着由高中生必读的《乡土中国》,让他们知道中学生参与一点实证考查对逻辑思维的提升意义。

问询知道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读《乡土中国》,也不知道社科大学费孝通为何人,即便读了也仅仅是适合小学生阶段的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根本不是按中学生素养要求进行分析阅读和主题化阅读的,可见我们做了多年的“大阅读”推动,还仅仅是劳而低效的整体推动,如何让本就重负在身的语文老师们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本到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将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不然,在今天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逻辑思维比较差的孩子,如何在新高考面前学得更好,冲到最顶的那拨去?

通过两个小时的实证体验,同学们对研学中的实证法有了初步认识。经常有老师要我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案计划或课件,其实我真的没有进行过细致规划,每次确实一个研学主题,在进行过程中全是见机发挥,比如这次活动我就穿插了元曲、书法的演变和诸体、郭茂倩和《乐府诗集》、孔子和《诗经》等有关文学和艺术常识,爬到小山顶,站在“仰止”“层恋叠翠”的榜书大字前,我告诉同学们古代文士对儒学的祟崇拜和对归隐生活的期冀,儒学奠基了立民命的情怀,文学派生了个性极致,世界就是这样丰富和对立统一,让孩子们体会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对成长的价值与意义,是我每次带他们研学的核心与宗旨。教师本身就是一部丰盈的教材,只有通过实践,你才能感触这话的包容和教育景致,不被虚幻的专业术语捆绑所累。

手脚并用,上山;手脚并用,下山。有几个体力好的同学,尽量帮助了身边的同学。回到山下,再次用十余米的隶书拓片让同学们感受书法之美和古文士的探求之美,让他们体会到品格是人生基石和跨越时空的成功钥匙,为了不虚度年华,必须自律于当下的每一个真实一日。

研学半日,同学们过瘾,我也很过瘾。清泉山,那些人,为孩子,为历史,滴滴真明丽。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