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当我看到一度的新诗时,我的心里开始慨叹不已了,这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一粒粒饱胀的诗的种子,继而在人间摇曳生花,风情万种。
不远处几十公里外,是海子出生的地方,一条小溪,划分出桐怀两界,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把如此近距离的区域是混为一谈的。即便如今,我还是习惯性把这方圆几里地称为“家乡”,大概也是一种执念了。
那日回乡,听叔伯辈的长者谈起一度,谈起他的父亲:“多么好的一个人啊!一点架子没有,却让一条狗要了命……”说起这些往事时,叔是满脸的遗憾与惋惜。
假如不是听人说起,我真不清楚他是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人,小到年仅3岁。
那片土地,到底生长着多少疼痛的生命?我记得有生来没了母亲的孩子,被年迈的奶奶养到尚未成年,便走向社会,四处奔波。
那个喝下农药自杀的美丽姑娘,真是清纯得犹如开在门前的栀子花啊!只因那年干旱,田上田下因缺水起争执,她没忍下农村粗俗的恶骂,愤然结束了自己如花般绽放的生命。
还有我那个年幼的同学,那么腼腆羞涩,胆小怕事的人,因为父亲早早的离去,被迫投身生活的风雨,最终被风雨淹没,时年17岁。
我能听到和看到的故事是有限的,如此悲怆,我曾经是那般熟悉。若不是在一首诗里看到这样几行文字,离家这么多年的人,关于那片土地的人事,多少还是生出了疏离。
一度,在昨天的《诗是什么》里这样写道:
冬天的河堤上
灌木托举着天空,像病床上
熬不到过年的父亲
狂犬病发作起来,他枯槁的双手
像极了光秃秃的树枝
一切都在燃烧呀,一切又转瞬不见
河水有时候是安慰
有时又在送行
有时为了一个诗人的离世
要奏响大地的鼓槌。诗是一滴
又一滴活着的水。是一座又一座
笨重的肉身。是我三岁时
预感亲人要离开,那个昏沉的夜晚
是这几行苍凉的文字,让我又一次想起那个乡村小学教师,他的父亲。
据说一盘子咸菜,一碟子黄豆,都能和别人随意喝上几盅的和善先生。
多少年过去,他的儿子开始写诗,用诗歌的形式来祭奠他,若不是文字的力量,他也不过像他家后山上的茅草,枯去了,再也不曾被外人想起。
如果疼痛与苦难是催生文学的添加剂,那广袤无垠的农村天地就是它的土壤了,再看一遍海子的《麦地》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若不曾深入骨髓的爱过那片土地,不曾用灵魂来拥抱歌唱,哪里会得来这样活色生香的文字?
我依然坚信,那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滋养丰富心灵于无形中,借神的旨意,书写,歌唱,还是一方水土养了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