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北王(9):偷袭曹操,公孙度一生最大胆的想法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1)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2)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3)

公孙度,三国东北王铁血治郡(4)

三国东北王(5):手里有钱粮,心里不慌张

三国东北王(6):有些线能越,有些线不能越

三国东北王(7):公孙大哥,咱听你的

三国东北王(8):逃难东北,开发东北

管宁、邴原、王烈,这三大名士躲到东北,有两个原因,一是离得近,都要山东这一片住,过海就到了辽东,二是家里穷、亲人少,没什么负担。

枭雄们,追求的是王。名士们,追求的是道。东北战乱少,可以让管宁、邴原、王烈们潜心求道。

王与道,不分家。庄子将其统一为内圣外王,即内具圣人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不过,现实中,王是王,道是道,尤其在乱世,什么王,什么道,活下来才是王道。

活得挺好的公孙度,真心希望中原打得再激烈一些,这样逃到他这里的人会更多,他的实力会更强。

但是,196年,建安之后,天下逐渐稳定下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给征召公孙度,任命他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

虽说是征召,但曹操没有让他到许昌就职的意思。整个东汉,任命边郡当地汉人做边郡太守,已成为一种惯例。

客观上讲,公孙度稳定东北局势,不让扶余人、高句丽人西进和南下,对中原朝廷来说,也算一功。

而给公孙度一顶空帽子,曹操还有一个用意,争取一个盟友,威胁对手袁绍的后方,威胁乌桓的老家辽西。

公孙度哪能不知道曹操的计谋,他说:“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将曹操代表朝廷给的印绶,存放到武库里。

这个态度,实质上不听东汉的调度。

不仅如此,对于东汉派来的乐浪太守凉茂,公孙度同样扣下。

在东汉的版图里,东北有三郡,玄菟、辽东、乐浪。辽东太守是公孙度朝廷派的,乐浪太守凉茂也是进行派的。

可是,东北已经被公孙度把持了,凉茂带来的朝廷印绶,公孙度不认。

被扣押的凉茂,却一直没屈服于公孙度。

有一次,公孙度对对凉茂及众将领说:“听说曹公远途出征,邺城没有防守的准备,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谁能抵御!”众将领都说:“对。”

公孙度问凉茂:“您认为这主意怎么样?”

凉茂说:“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君主的臣下,本来应是这样的吗?曹公忧虑国家的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人诛杀凶残的民贼,功劳巨大,德行广被,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因为国内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下来,所以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罢了!而将军您却想要兴兵向西进攻,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验,不要一个早晨就可以决定。将军您好自为之吧!”众将领听到凉茂的话,都震惊心动。

过了许久,公孙度说:“凉茂的话对啊。”

这件事,史书上不说什么时间发生。但从里面的细节来看,应该是204年的事情。

公孙度要偷袭的邺城,原来是袁绍家的大本营,在204年才被曹操攻下。邺城,在今天河北邯郸临漳县。

不过,有人会问:公孙度远在东北,怎么能长途奔袭邺城?

别忘了,这个时候的公孙度手里,还有一块地叫营州,是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块。

从营州往西,就是邺城。如果从潍坊到邯郸,直线距离400多公里。

想偷袭曹操,可能是公孙度在军事上最大胆的一次想法。

他也只是想想,作一下脑力风暴而已。

公元204年这一年,他病逝,儿子公孙康继位。

病逝时,公孙度已经54周年,作为一个安居东北15年的人,已经没有雄心和胆气,去深入中原,与诸雄争霸。尽管手里有10万兵马,但东西南北都要派兵驻守,真正能调动的,也就几万。

而他一死,公孙康赶紧派人进武库,拿出永宁侯的印绶,封给了弟弟公孙恭。

这算是他接受朝廷或者说曹操管理的姿态,至于凉茂,自然不再扣押,放回中原,后来在曹丕立为世子后,任太子太傅。

从204年起,辽东由野心全失的公孙二代统领。

而此刻,43的刘备仍一无所有,寄身刘表旗下。而23岁的孙权已平定江南,开始向西进攻江夏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