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收藏知识
青花釉里红这种瓷器,由青花和釉里红两种绘画技艺相结合而烧制出来,既有青花瓷本身的恬淡优雅,又有釉里红的浑厚壮丽。它不但色彩丰富,还能绘制出各种多种图案,因此它的可观赏性和艺术魅力相比于青花瓷和釉里红这两种瓷器会更高,因此更值得各位藏友深入研究。
目前关于釉里红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史》,当时称其为“紫花坐墩”,不过在出土器和传世器中均未得见。目前普遍观点认为釉里红瓷器的烧造出现在元代,一直到清代才走向成熟。
在明朝,釉里红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器的烧制技术都已经成熟,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釉里红线绘装饰也多了起来。
釉里红釉下彩瓷器指以铜色料彩绘在坯胎上,再施以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烧成后,釉下呈现宝石红色纹饰的瓷器。虽然以铜着色的釉下彩瓷早在唐至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制作,(如长沙县的铜官窑)但由于那时的工艺对彩料中铜的浓度控制不均匀和色料的杂质影响,以到那时烧成的釉下彩红釉成为了褐红色或绿色或褐绿色,达不到均匀一致的宝石红鲜艳色彩。直到元代时期,景德镇创造了以铜为着色的红色釉下彩瓷,从此拉开了釉里红瓷器的序幕。
康熙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得到了恢复,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瓷器的卓 越成就。基本上能掌握高温釉下铜红材料的发色效果,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且呈色稳定,鲜艳明丽,纹饰精致,线条细颈清晰,与青花配合浓淡相宜,和谐悦目。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再高温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娇妍而沉着的红色纹样,俗称“釉里红”。
青花瓷大约萌芽于唐代,宋代也有烧制,而其成熟期则在元代。元青花瓷的身价在国际文物市场扶摇直上,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釉里红瓷萌生于宋代均窑,元代中后期为釉里红瓷烧制成熟期。但因其工艺要求复杂,当时成功之作甚少。因此,今天能够流传下来的元釉里红瓷,应当说件件都是国宝。元代更有一种奇品青花釉里红瓷,这是青花、釉里红合璧的瓷器。这种奇瓷,身价可与釉里红媲美。它的身价被世人所看重,从一段故事也可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