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不锈钢杯危害是塑料杯的数倍,导致更多危险和健康问题

现在的气温是一天比一天冷,保温杯成了小朋友出门的必备物品,保温杯一般都是采用不锈钢材料,人们一度认为:不锈钢材质的杯子的安全性仅次于玻璃杯,排名第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下近期发生的一件事。

隐形炸弹

在养生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曾经叱咤风云的明星也是如此。

黑豹乐队已经成立了近30年了,这样一支创造了无数经典的摇滚乐队,2017年演唱会宣传时,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端着保温杯,喝着枸杞茶引爆网络。

于是保温杯成了“万能养生杯”,就是这样一个万能养生杯,差点成了“夺命杯”。

1月3日,在四川绵阳杨女士的保温杯在毫无征兆的条件下爆炸了,那个声音真的如炸弹一样,天花板直接穿了个洞。

好在当时没有人在现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好端端的保温杯怎么就爆炸了呢?

据悉,这个保温杯里当时泡有枸杞,这就是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保温杯中放入了养生类的枸杞、红枣等以后,枸杞和红枣泡完后吸水膨胀,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材料极容易发酵,发酵会产生气体,使得保温杯内压强持续升高,当压力超过杯子承受极限时就会如同炸弹般爆炸。

去年8月份一个女孩可就没这么幸运,福建福州一个23岁女孩子,在用保温杯泡红枣10天后,打开保温杯被杯盖炸伤眼球。

每年这样的案例非常多,这仅仅是不锈钢保温杯的一个危害,其实下面几种危害也不容小觑。

重金属超标

关于重金属超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这几年关于重金属超标的新闻很多,重金属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可谓是危害巨大。

重金属元素,一般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单质密度大于4500kg/立方米的金属元素,区别于轻金属元素(如铝、镁)。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有镉(Cd)、汞(Hg)、银(Ag)、铜(Cu)、钡(Ba)、铅(Pb)等。

当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神经形态、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带来不同程度损害。

保温比多采用不锈钢材质,实际上在钢冶炼过程中会加入铬(Cr)、镍(Ni)、锰(Mn)、硅(Si)、钛(Ti)、钼(Mo)等合金元素改善了钢的性能使钢具有了耐腐性,就成了不锈钢。然而加入的这些元素并不稳定,很容易被液体浸泡出来,在人的体内富集,从而损坏人体器官。

2016年央视就曝光了很多净水器产品不合格,重金属超标问题,2020年10月央视对50种保温杯进行安全性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19种保温杯重金属超标。

密封圈有毒

随着人们对于重金属问题的关注,很多人都会注意不锈钢材质,只有食品级304不锈钢才不会有重金属进入水中。

人们过多的关注了杯子本体材质,忽略了杯子配件问题,保温杯配件包括吸管、密封圈,很多厂家采用劣质PC塑料,这种塑料价格便宜,遇热会释放双酚A,这是一种有毒材料,能让小孩子前期性早熟,甚至会带来整个神经系统问题。

上面列举了都是保温杯的缺点和危害,不是不让大家买,关于怎么选不锈钢保温杯文末会详细介绍。

日本人不用保温杯装热水

对于保温杯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品牌保温杯在知名品牌保温杯中占比很高,但是你知道日本人基本很少用保温杯装热水,而是装冰水。

日本介绍介绍保温杯,都是这样介绍有强大的保冷效果,人家根本没有提热水这事。

这里并不是说,保温比在冰水条件下产生有毒物体出来,实际上跟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日本人从小爱喝冰水,孩子水壶里永远都飘着冰块,甚至零下几度的冬天都是如此。

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爱喝热水表示不可思议,他们认为保温杯放热水就是浪费。

塑料杯更安全

塑料杯外观漂亮容易携带,由于前几年塑料会预热释放双酚A,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很多人就先入为主塑料杯装热水有毒,甚至致癌等说法。

实际上,塑料杯只需要注意材质,一般来说塑料杯底都有一个三角符号里面有一个数字,代表了这个塑料杯的特征,数字代表性能如下。

塑料瓶看底部三角形内数字:1号PET:耐热至65℃,耐冷至-20℃。2号HDPE:建议不要循环使用。3号PVC:最好不要购买。4号LDPE:耐热性不强。5号PP:微波炉餐盒、保鲜盒,耐高温120℃。6号PS: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7号PC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

一般水杯都是7号,这种塑料不仅耐温能力强,还十分稳定,正常使用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从安全性角度要比不锈钢杯子更安全,最起码不会爆炸。

写在最后

其实,事情都有两面性,塑料杯确实不错,但是想要保温它还真办不到,这事还得保温杯才能解决,如何选择安全保温杯,注意以下三点即可:

1.要看保温杯不锈钢材料,目前常用不锈钢有3种型号,分别为304、316、201,304不锈钢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食品级不锈钢,是绝对安全的材料;316不锈钢属于医用材质,比304更好,但成本很高;201不锈钢可就不怎么样了,经常加热会释放有害物质;

2.看杯盖材料,保温杯杯盖采用PP材料最佳;

3.保温杯泡红枣和枸杞时,可以反复开关瓶盖,释放气体后再旋紧,避免存放太长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