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留学生来华,会是什么样的待遇呢?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无疑吸引着五洲学子欣然赴华求学。
据史料记载,洋学生来我国留学的历史已有千年,那么,在我国古代,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
一、留学生的门槛

据《隋书·东夷列传》记载,大业四年,隋文帝杨坚"派遣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而后倭国国王对使者说:“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朝贡”,这便是史料上最早对于留学生的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的留学生往往是跟随使团一起到达的,所以也称遣隋使。比如第一批来华的留学生就是以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吉士雄成为副使、鞍作福利为道事的庞大使者团队。
遣隋使
等到了唐代,赴华的留学生群体更加庞大。开元时期,长安有近10万来自新罗、日本、高句丽等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学习生活。
这些留学生在当时被称为遣唐使。顾名思义,能够跟随使团来华的留学生自然不是普通人,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提到这些唐代留学生的身份时说:“(高句丽)王遣子弟入唐,请入国学”。

遣唐使

可见,当时来华的留学生都是高干子弟或者各国的王室宗亲,赴华留学的门槛真不是一般的高。
那么,这些“尊贵”的留学生来华后,日常学习和生活上的待遇是什么样的呢?
二、留学生的待遇
据《儒学传序》记载:“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于国学之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这说明当时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后都进入国子监读书了。
国子监是朝廷的官学,主要教授《论语》《诗经》这类“四书五经”的传统文化,是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
外国留学生来华后,就开始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期间一律中文授课。不管这些外国学生是王室宗亲还是高官显贵,统统没有任何优待。
不过,朝廷也不会克扣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唐代学子在国子监学习没有学费和食宿费,这项福利外国学生也可以同等享受。
虽说有免费福利,但进入国子监的外国学生要和中国学生同吃同住,还得自己努力攻克语言关。如果哪个留学生想要靠着外籍身份搞特殊,国子监的老师一定会翻个大大的白眼,然后对他说:“想得美!”
而且,国子监只免学费和食宿费,外国留学生日常购买笔墨纸砚的费用以及传统礼节中孝敬老师的费用都要自理。
总而言之,华夏文明可以包容四海,但不是包容外国留学生的免费游四海。
三、留学生的规定
外国留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没有优待,日常生活中更有严格的规定。
据《唐律》记载: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就是说来华学习的各国学生,在华期间如果是和本国人发生争执,那么就按所属国的法律来执行,如果和其他国家的人发生争执,就按照唐律来执行。
这条法令让一群天之骄子的外国留学生瞬间成为守法良民,毕竟这些外国留学生心里清楚,谁要是在街上推搡个不良人,辱骂个警察的话,唐律分分钟制裁了他。
其实,唐代的外国留学生才没有时间去外面惹是生非,国子监中严厉的考核制度已然让这些留学生们一心苦读了。
唐代规定,留学生们期末考试不及格、辱骂老师、违反校规校纪等等都有可能被遣送回国,还没有外交豁免权。
据《唐会要》记载,大和九年,就有7名新罗留学生因为违反规定,遭到“勒还蕃”的处分。
唐朝政府把不守规矩的留学生送回去,却张开双臂欢迎优秀的留学生留下来。
开元五年,阿倍仲麻吕赴华留学。在华期间,阿倍仲麻吕遵纪守法,成绩优异,于开元九年参加科举,一举考取了进士,而后被授予洛阳司经校书的职位。
此后阿倍仲麻吕长期留在中国,由于他学识渊博,为人豪爽,王维、李白等人都和他相交莫逆。而且,阿倍仲麻吕还校对刊正了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甚至一度辅助太子李瑛的学习,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阿倍仲麻吕画像
后来,阿倍仲麻吕一路做到安南节度使,最终在大历五年于长安病逝,永远的留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可见,唐代对留学生的态度,就是中外学生,人人平等。大唐欢迎远来的学子,但决不容许任何人践踏唐律搞特殊。
参考资料:《唐会要》、《隋书》、《唐律》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