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东海客厅论仁道 
余东海
仁大原无敌,道高胜有神

仁字多义,以下四义最重要:
一、天性义,天命之性,人之本性,万德之源,五常道的根源。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二、创生义,程顥说:“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三、仁德义,仁最重要的道德元素,五常道中最高。《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
四、亲爱义。孟子“仁民爱物”,《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就最根本言,仁是无双无对、独一无二的的,超越一切现象,统摄一切道德,是一切现象的依据,一切道德的根源。
允执厥中的中,一以贯之的一,诚者天之道的诚,理一分殊的理一,天命之谓性的天命和性,明明德的明德,致良知的良知,《易经》的太极,《礼记》的太一,《诗经》《尚书》的昊天上帝,子贡自叹不得而闻的性与天道,与仁异名同指。
仁性即天性,于宇宙为天地之性,于生命为天命之性。仁性具有五性:一是首出庶物、至高无上的超越性,一是至诚无息、生生不息的创生性,一是一归万法、无所不在的潜在性,一是万法归一、一以贯之的统摄性,一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无限性。
有文章题曰:《仁可不是一个筐,什么好东西都能往里装》云,非也。仁统万德万善,是万德之源、万善之本。忠孝节义、义礼智信、温良俭让、清正廉明等等,都属于仁性之发用。故可以说,仁就是一个筐,什么好东西都能装。令尹子文三仕,陈文子三违,各有忠、清之德,各得仁之一端,没有达到仁者的境界,故孔子说他们“焉得仁”。不能因此说忠、清与仁无关。忠清根植于仁性也。
或问:“可否说天地间万物的生机就是道?道就是诚、仁、善?也就是说人们平常日用的道德就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答:天地间的生机、生气、阴阳二气和人世间的伦理善德,都属于道体的现象、作用和特征,并非道体本身。诚、仁是道体的根本性特征,故亦用来指称道体,称天道天性为诚,为仁道仁性。
從容中道厅友说:“真儒之所以为真儒,是在与孔孟之生命有存在之呼应,推致良知,践履仁道,不在语言文句上陈陈相因。现在多有满口经学家法者,内无真生命作源头活水,徒具乾枯之外在形式,实乃伪儒也!”
完全赞同。“与孔孟之生命有存在之呼应”就是良知相应,仁性相应。执此大本,自可从心所欲。语言文句也好,制度法律也好,都可以因地因时而制宜而开新。
“与孔孟之生命有存在之呼应”者就是仁者。

仁者爱人,唯仁者能爱人,能真正地爱人。真是真诚,正是正确和正义。爱最忌虚伪,更忌非正确非正义。仁者之爱最为真正,利人利己,容易双赢和多赢。小人之爱容易流于虚伪,利少弊多。最可怕的是邪恶之徒的爱,典型的双非之爱,不仅虚情假意,而且爱之恰恰足以害之。谁被它们爱上,都是倒尽血霉。
仁者爱有差等,对亲人、人民和万物的仁爱程度和方式有区别和等差。这是儒家的仁爱原则,也是政治原则,中华政府对于异族异国之仁爱,也具有差等性。
《尚书·尧典》赞美帝尧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就是王道政治的爱有差等。亲九族是亲亲,平章百姓和协和万邦是子庶民和柔远人,黎民于变时雍是王道仁政的功效和结果。
《中庸》说:“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其次,先王的五服制也以制度的方式体现了这种差等之爱。注意,王道政治差等中有平等,爱有差等不影响制度和法律的基本公正。
仁爱体现于政治,以尚贤为重。
尚贤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一大政治主张。《春秋》说“贤贤贱不肖”,《礼运》说“选贤与能”,《中庸》为政九经,其二就是尊贤。孔子说:“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说:“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论语》中仲弓问政,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张闻诸夫子说:“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等。
关于尚贤,要注意两点。其一、其它学派宗派也有贤才,只要是正派之贤,也值得尊重,但儒家最崇尚的是中道之贤,即坚持仁本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贤才。其二、举其大德,略其细节,赦其小过,不要求全责备,这是尚贤的基本要求。
《论语》记载了周公旦训诫其子鲁公伯禽的话:“无求备于一人。”对于贤才求全责备,恰恰是不尊重的表现。《春秋》责备贤者,有两个前提:一《春秋》是圣经,圣人所造;二、《春秋》所责备的贤者,非中道之贤。
仁者爱人,必爱救人。然救人亦宜慎重,救助正人君子豪杰之士,固然福德很大;救助邪恶之徒,必须合情合理合乎良制良法。否则,不仅无功德可言,反而会造下恶业。盖邪恶之徒受到相应惩罚或报应,正体现了因果的公道和天道的公正,不能轻易干涉。
这是东海饱读史书并亲自吃了几次大亏之后才明白的道理。民间妇人之仁和西方圣母之爱之所以不值得推崇,就是因为不明此理,让助人为乐变成了助恶造孽。
唯有一种救助有百利无一弊,即救人心性,让人改邪归正、改恶从善。救助邪恶之徒时,若能将其心一道救起来,那是上上大吉,功德无量,然非仁者不能也。
仁者不仅能爱人,而且能恶人;不仅能颂圣,而且能骂贼。用佛教的话说,不仅有慈悲,而且有威严。崇善摧恶,善善恶恶,弘正辟邪,颂圣骂贼,相辅相成,同归于仁。也可以说,仁者两副面孔,一副温良恭让,一副金刚怒目,截然不同,但都发于一颗仁心之勃勃不容已。
仁者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并不空洞空虚,其体现于个体,就是以仁智勇服人。义理精醇、辩才无碍属于智德,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属于勇德,入孝出悌爱众亲仁,敬老爱幼处事公正,属于仁德,长远而言,都有服人之效。
以德服人包括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易于以力服人。无德无理而唯恃力,纵能服人一时,也是口服心不服,难以持久,后患无穷。胡宏说:
“以理义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难,理义本诸身,威力假诸人者也。本诸身者有性,假诸人者有命。性可必而命不可必,性存则命立,而权度纵释在我矣。是故善为国者,尊吾性而已。”(《知言》)
以德服人体现于政治,就是仁政德治,礼乐制度,更有服人之效。仁者就是以德服人的人,仁政就是以德服人的政治。注意,以力服人是力量挂帅,有违于以德;以德服人是仁义挂帅,无碍于以力。个人勇德需要有力,有一定的勇力和正力;政治上义刑义战,更需要各种力量综合配套。
仁者无敌。在双方势力、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仁者斗不过不仁者,原因无非两种:一是其仁非真,伪君子斗不过真小人,很正常;二是其仁不熟,孟子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仁不熟就是不大,小仁小义。明唐甄说:“天下莫强于仁,有行仁而无功者,未充乎仁之量也。水,能载舟者也。其不能载舟者,水浅也。仁能服人者也,其不能服人者,仁小也。仁之大者,无强不顺,无诈不附。”(《潜书·尊孟》)
仁者得位即是王者,王者无敌。天下奸雄得势,是因为世无圣贤或者圣贤无位。唐甄作了一个比喻: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乌知其见麟则伏也。麟善兽也,可以手挽其角而指数其牙,人之视之,谓是虎之肉也,而不知其能伏焉者。麟虎未相遇也,圣人麟也,奸雄虎也。世无圣人,或有圣人而不用,是以奸雄无所于伏而霸天下。”(同上)

仁者必是忠臣孝子。移孝可以作忠,不仁不孝必不能忠。《后汉书·韦彪传》说:“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不孝子不能爱亲,不仁者不能爱人,焉能忠于君上?不孝不仁者为官,易堕为腐恶之官;为臣,难免为奸佞之臣。
仁民爱国忠君是仁者政治三德。仁民又是第一位最根本的。国家必须以民为本,君主必须仁爱人民。否则就是国不国,君不君。君不君,臣下可以辞职、易位乃至革命。具体情况要根据君主“不君”的程度和环境条件而定。
忠君爱国都不能主义化。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爱人主义;仁政爱民,以民为本,爱民主义。相对于人民来说,国家只是爱民保民的器具。只有爱民的国家才值得人民爱,只有坚持民本原则的君主和官员才值得人民尊重。
有一条东海律:欲爱爱国先爱民,欲爱民先爱人,欲爱人先爱亲人,欲爱亲人先成仁,成为仁者。仁者爱人,不仁者不能爱人,不能爱亲人爱人民,遑论爱国家爱社会。不仁到唯权主义的地步,便非人化了,彻底丧失了爱的能力和内驱力,于人于国于社会,皆无一利而有百害,最后也会害了自己。
仁者就是仁本主义者,仁本主义者就是仁者。
仁本主义“三本论”主张:道德上仁本位,政治上民本位,宇宙中人本位。人本位,意谓在人与神、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以人为本,以人为根本价值。民本位,意谓在人民、国家、领导阶级之间,以民为本,以民为根本价值。人本民本,统归于仁本。关此,东海《儒门狮子吼》一书中有过解说。
仁本与民本、仁贵与民贵的关系,即道统与政统的关系。注意,道统必须高于政统,统摄政统,但不能取代政统,在政治领域不能泛泛而言以仁为本,不能说仁贵于民,就像不能泛言主权在天、天贵于民一样。否则在政治实践中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并被不良人物和势力利用。
仁与自由是体用关系。仁落实于个体为仁德,体现为道德意志之自由,初级阶段是克己复礼的自律,高级阶段是从心所欲的自然。仁落实于政治为仁政,体现为礼乐制度之自由,小康境界侧重恭敬有序,以礼制为主,大同境界侧重和谐合同,以乐制为主。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有自由派表示:“如果你真的能实现你的儒家宪政,我也乐观其成。如果不能实现,那也很正常。”这个态度就很好,值得点赞。我也表个态:对于自由宪政,我不仅乐观其成,而且尽力支持。这是我归儒以来一贯的态度。弘扬仁义道德和追求政治自由,一体同仁,都是仁者份所当为。
没有事业的人可悲,从事邪恶事业的人更可悲,从事极权主义事业的人最可悲!包括文化、政治、科技、社会等等事业在内的所有极权主义事业,都是大恶事大恶业,都是对人民、对人类和对自己的良知犯罪!在极权主义社会,最伟大壮丽的事业,非仁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事业莫属也。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