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柏林电影节「传承」策划,贾樟柯对谈霍猛,李安对谈是枝裕和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即将到来,其官网刚刚公布了其70周年纪念活动特别策划——「传承中」On Transmission)。

柏林电影节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七位著名导演,并让七位导演依次邀请一位“下一代”的年轻电影导演,共同参加这一活动。七位导演包括李安、克莱尔·德尼、伊利迪库·恩雅蒂、贾樟柯、玛格丽特·冯·特罗塔、保罗·塔维安尼和罗伊·安德森。

每部影响电影史的伟大作品都取材于过去,对其进行处理并以新的方式呈现给下一代。每个艺术家都不是孤立地工作,他们所创造的作品是他们通过过滤他人作品的能力与技巧的结果。

每次将展映两部电影——放映导演自己的电影和他们选择的当代作品。除了展映这些导演最重要的电影作品之外七位导演也将分别与他们邀请的“下一代”导演进行对话。

其中贾樟柯(1970出生)导演邀请了年轻导演霍猛(1984年出生)共同参与,李安(1954年出生)导演选择的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1962年出生)一同对谈。

除以上两组对谈以外,另外5组如下。

3.克莱尔·德尼Claire Denis (1946年出生,法国)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 (1955年出生,法国)

4.伊尔蒂科·茵叶蒂Ildikó Enyedi (1955年出生,匈牙利)

——索菲娅·泽拉吉Zsófia Szilágyi (1978年出生,匈牙利)

5.玛加蕾特·冯·特罗塔Margarethe von Trotta (1942年出生,德国)

——伊娜·韦斯Ina Weisse (1968年出生,德国)

6.保罗·塔维亚尼Paolo Taviani (1931年出生,意大利)

—— 卡洛·西罗尼Carlo Sironi (1983年出生,意大利)

7.罗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 (1943年出生,瑞典)

——妮奇·林卓丝·冯巴Niki Lindroth von Bahr (1984年出生,瑞典)

在这之前,随「DIRECTUBE导筒」一同回顾一下导演霍猛《过昭关》的专访。

38天40万成本,村民影帝的土三轮即将发车》

导筒专访《过昭关》导演霍猛

2018年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华语影片《过昭关》包揽三项大奖,分别是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和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本片于2019年5月20日公映。

过昭关 (2018) 
 Crossing The Border-Zhaoguan
导演: 霍猛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河南方言
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霍猛


霍猛,1984年出生于河南,于2002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法律专业。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电影创作方向研究生,师从潘桦教授。2008年霍猛导演拍摄完成短片《宏光的假期》并荣获2008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大奖。2012年,筹备电影《四个好朋友》拍摄期间,投资方中途撤资,自筹资金几经波折完成作品。2018年完成长片《过昭关》。

搞怪一下

 采访正文 
导 筒:
简单谈一谈影片的创作背景?
霍 猛:
最早的故事的原型是我爷爷之前在家说过的一段话,他接到了一个老朋友打来的电话,想去看看他,但是过了两年他去世了,最终他也没有看到这个朋友,现在这个故事算是对他的怀念,我们是非常小的一个团队,老家的很多兄弟和朋友之前也都是没有接触过电影,大家一起来完成了这个作品。
导 筒:
摄影方面,影片使用了什么样的设备,在40万有限成本的情况下,您对摄影有怎样的艺术要求?
霍 猛:
大部分场景使用了ARRI的AMIRA,冬天的场景是用了RED,拍雪景的时候用的RED。因为时间跨度大,从冬天到夏天确实想从影像稍微做一点区分,AMIRA偏柔,有点类似胶片,RED有点数字化更冷,锐化程度更高。画卷一个更暖一个更冷一点,适应不同的季节。
ARRIAMIRA
导 筒:
关于摄影的艺术要求,这也是我们每天都在聊的一个东西,因为它牵扯到一个电影语言,你到底是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霍 猛:
我们也尝试过全手持拍摄,但这和这部电影气质上肯定是不符合的。还有另外一点,因为我们在河南拍,这个景不像是在甘肃、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很自然就拍出电影感很强的东西,而且由于成本有限,拍摄从头到尾只有一台一千多元的LED灯,所以我们就一直和摄影师聊,怎么样能在这种环境下拍出电影感,最后的决定是迁就自然光线,每场戏前拉一下分场,几点拍摄有最合适的光线,通过正常的日光造型增强电影感。
《过昭关》剧照
导 筒:
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选出的?他在片中的表演还是很自然的,与爷爷的互动大多都是按照剧本进行表演还是有他自由发挥的成分?
霍 猛:
我当时去了好几个地方选小演员,特别要求的一点就是他的牙得快掉了,最后在淮阳一个艺校里,学校一听说剧组选演员就把长得特别漂亮的孩子拉过来。
我觉得这不对,片中他不是特别漂亮的。临走的时候他们领过来了一个小孩,我觉得这小孩就有介于村里孩子和特别洋气的孩子中间的一种感觉,比较符合这部电影,他也学过街舞,有过表演经验,不太怯场,所以最后就选择了这孩子。
《过昭关》剧照
这个孩子本身在生活中就是挺听话挺可爱的一小孩。我有时候比较反对观众对人物进行“标签化”处理,受戏剧影视剧里小孩的人物设定影响太多了,比如小孩就是调皮的,总干坏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很乖的孩子,很多观众会用影视剧的一个观影习惯去要求某些东西,我觉得这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大家对生活真实性的评判标准没了。
《过昭关》剧照
导 筒:
影片拍摄周期大概是多长时间?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或者感觉可以拍的更好的部分?
霍 猛:
夏天拍了35天,秋天2天,冬天1天,一共38天。
遗憾肯定是有的,比如说我们如果能有一个移动设备,很多场景在调度上可能会更加好玩一点,说像收西瓜那场戏,这边有三轮车过地磅上上下下,那边其实有坐在地上打牌的一堆人,还有那边的长队之类的。如果我们有一个移动设备,在调度上可以更加缓慢地运动,画面其实就会更加的好看。
《过昭关》片场
我现在看每一场戏,我都觉得可以拍的更好,或者多一点点或者少一点点的,因为电影最终拍摄出来和你脑海里的构想肯定是肯定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剪完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挺好,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最本质的那部分得抓住,当觉得最本质的东西抓住之后,其实对于创作来讲就很好了。现在再看自己之前的东西,其实是挑毛病的一个过程,挑的都是一些技术上,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声音、剪辑之类,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影响影片最本质的东西。
导 筒:
片中老人在老照片中圈出去世朋友的头像,这个动作是来自您的个人经历吗?
霍 猛:
这是一个创作出来的情节,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到了要有这么一个东西。
在剧本创作和拍摄阶段,我就决定电影中会给几个物件特写,不会给人物特写,人最多选择中近景,不能离人更近了。但是几个物件,像风车、泡泡糖、牙齿,需要几个特写,这是一开始就从视觉语言上设计好的,包括那个相框。因为我一直要求“近点,再近点”,我们的摄影师觉得自己都不会拍近景了~(笑……)
导 筒:
片中有很多爷爷讲故事的情节,大段的文字,主演杨太义以78岁高龄拍摄本片,作为一位非职业演员,在台词方面,是完全按照剧本进行还是有即兴创作的存在呢?
霍 猛:
首先稿子他会看上好多遍,大概的主要内容他知道之后,我会让他重点抓住几个点,让他用生活里的话来说,所以观众会感觉到非常自然。
《过昭关》男主角杨太义荣获第二届平遥国际影展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奖,这是78岁的农民杨太义第一次出演电影,也是平遥国际电影展首位影帝。
导 筒:
您之前的影片合作对象有像王景春这样的柏林影帝,这一次选择与非职业演员合作,不同之处主要有哪些?
霍 猛:
我觉得这个选择主要是根据影片想达到的风格决定的,和影片处在哪个美学体系里有关的。
你决定进行这次创作的时候,想让影片达成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得想得很清楚,不可能有职业演员来演,选择了非职业演员,你得更精准的告诉他什么东西是最主要的,因为他可能不懂什么是最主要的;而专业演员,除去一些哲学性强的电影,一看剧本就知道你这句台词背后想表达什么,他知道什么是主要的,但是他可能形体各方面真实度不够,他的天赋、业务能力等等各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限制。
导 筒:
有没有您认为非常出彩的公路片推荐给观众们?
霍 猛:
《午夜狂奔》、《完美世界》、《菊次郎的夏天》都挺好的。还有一部我特喜欢的电影,估计很少人看过,《三个男人和一条美腿》,是一部意大利的公路片,非常好玩。《永恒和一日》应该也算是公路片,也很好。
《三个男人一只脚》Treuominieunagamba(1997)
导演:Aldo(II)/Giacomo/Giovanni(II)
完美的世界APerfectWorld(1993)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导筒提示:本片历史背景设定将有意想不到的厚度,推荐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方面有研究的朋友观看。
采访、文字整理:言他
摄影:刘欣雨
「导筒」微信号   directube2016 

推广/合作/活动

加微信号:directubee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