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想改变的孩子,只有用错方式的父母
作者|工作室小编Jason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用指责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会因此有所改变。
一位上高一的孩子,因为身体不舒服,和老师请假回家躺在床上休息了。结果他的妈妈下班回到家里看到孩子躺在床上,就觉得孩子肯定是逃学回家偷懒,于是就冲着孩子说:“你怎么像蛆一样躺在床上?”
还有一位妈妈,每当看见儿子放假在家玩游戏、刷抖音的时候,就会和孩子说:“你总是看这些东西,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指责,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改变,但是这些指责并没有达到让孩子成长的目的,反而让孩子更加退缩。
家长们只看到孩子们表面上的行为,却没有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渴望和目的是什么。
比如,生病在家休息的孩子,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渴望得到的是妈妈的关心和照顾,希望妈妈问一句:“哪里不舒服了?要不要去医院?”;
而在家玩游戏的孩子,或许这段时间来自学校、家庭、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比较大,导致他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放松一下自己。
在潜意识中,孩子已经对生病不能去上学、沉溺于游戏产生内疚,而来自父母的的指责只会加重孩子的这种内疚,加重孩子的这种自我攻击,改变自然也就很难发生了。
都有哪些可以让孩子改变的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威胁、痛苦或恐惧。
前面两位例子中父母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会有一定作用,因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安全感是由父母提供的,所以当父母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的时候,孩子很害怕这些于是他们就会很听话。
但是当孩子长大到了青春期,有力量去反抗的时候,孩子很可能就会报复性的反弹。家长们会感到很奇怪,为何小时候明明很听话的孩子,为何长大后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了?
小时候父母的威胁或者指责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让他长大以后很容易时时刻刻处在这种不安全感当中。
第二种方式是带给孩子希望。
很多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对自己未来学业和人生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给他们带来希望,让他们觉得未来很美好。
比如,当孩子学习不是很好的时候,除了给予鼓励外,更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重要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要给孩子带来希望。
不是埋怨孩子:“学习这么差,将来考不上大学,连扫马路都没人要你!”而应该是:“努力就好,没事,考不上大学,你有好多事能做!”
希望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当这种力量积累起来之后,改变就会发生。
第三种方式是觉察。
正念是不加评判的觉察。萨提亚也讲到,觉察是让我们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的东西。当我们能够保持觉察,我们就不会让自己陷入到某个情绪之中,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意识、有反思。
当我们陷入到情绪之中的时候,在正念中这叫做“失念”,就是非正念--你活在了对过去的悔恨,或者活在了对未来的担心之中,而唯独把当下给丢掉了。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潜意识与生存》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当个体生活出现危机时,所有出自善意理智的劝导全然无用--劝导我们负责、休假、不要卖力工作、多和人接触,或养成习惯,真是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看来只有一件事能发挥作用,那就是在没有偏见和纯然的天真下,直接转向逼近的黑暗,竭力找出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又想从我们身上得到什么。”
当我们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试图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这时外人可能会有很多善意的劝导,但这种善意的劝导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它们顶多只能是让我们一个安慰剂的这种效果。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勇敢地去面对这些痛苦,探索这些痛苦和黑暗背后的目的!当你能够去理解了,能够去思考了,然后你才能真正的去成长、去改变。
当然这个过程同样是痛苦的,但是经过探索之后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却具有非凡的价值,绝对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为之去承受这些痛苦的。
每 日 正 念 一 刻 钟
为了帮助大家培养每日练习正念的习惯,从7月3日开始,每天晚上10点,李老师将通过微信直播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小的15分钟的正念练习。
如下是今天的正念一刻钟,为避免错过,建议大家点击进行预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