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何进,到死都不知道,被袁绍狠狠地捅了一刀【150】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 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
袁绍复说何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但坐言语漏泄;
五营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窦氏反用之,自取祸灭。
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
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
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不可失也!”
进乃白太后,请尽罢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补其处。
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
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事乎!”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
【译文】袁绍又向何进建议说:“以前窦武想要消灭宦官,却被反杀,只是因为走露了消息;
北军五校的士兵一向畏惧宦官权势,而窦氏反用之倒宦,所以自取其祸。
现在将军兄弟都手握强兵劲卒,部下将帅都是英雄豪杰,乐于为您赴汤蹈火,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
将军应果断为天下除害,以垂名后世,切不可错失良机!”
何进晋见太后,请求撤换中常侍以下宦官,委派司空、司徒、太尉府上的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太后不同意,说:“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官吏皇宫内的事情,这是汉朝祖传制度,不可废弃。况且先帝刚刚辞世,我内心忧戚,怎能与士人共事呢!”
何进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打算先诛杀几个平时比较跋扈的宦官。
【解析】一、关于何进
袁绍说的窦武事见:党锢之祸Ⅱ:宦官的反杀,窦武陈蕃之死,一把好牌是怎么打成大败局的?
中平六年,是何进意气风发的一年,也是他的死期。灵帝死后,何进背靠太后皇帝,强行做士族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已经诛杀了上军校尉蹇硕,事见:墙倒众人推,除非走投无路,没有人会为失败者埋单
同时也清除了灵帝的母亲骠骑将军董重系,事见:任何斗争,要讲方法,但更要讲底线
到此为止,何进已经基本完全掌握了洛阳的军事力量,现在,在袁绍的怂恿下,他又把目光瞄准了一退再退的宦官。
何进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个时候的何进,已然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大将军了;这个时候的宦官,不过是仰人鼻息的小绵羊。
何进还要在这个时候步步紧逼,其实就是想要宦官手里的议政权,东汉的决策机构叫尚书台,这是在宫里的机构,三公是染指不到的。
何进要求用三公府的议郎代替宦官,这其实就是在为士人争取议政权,说白了就是要把东汉政治局的宦官全部开除换成三公的人。
这样一来,三公的权力将骤然膨胀,从拱拱手的执行层,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大佬。
何进这个人,对士族真的非常好,灵帝死后何进录尚书事,立刻安排袁绍的铁哥们何颙担任北军中候,荀攸和郑泰也被安排进了黄门和尚书台。
现在又要全面取代宦官,何进这是在代表士族的根本利益啊,他已经是大将军了,还这么干,只会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想篡位,这是想走王莽的路子,先一步一步笼络人心,然后在做一个栋梁拆,对东汉的皇权进行偷梁换柱。
到目前为止,何进的计划还是实施得比较顺利的,
第二是想施恩,何进身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连北军中侯这种关键职位都敢给士族,这可真是掏心窝子了。
其大量的任用士族,无非是想得到士族的认可,将自己的家族塑造成士族新贵,这也是可行的。
就比如说弘农杨氏,祖先叫杨喜,获得封侯不过是因为,在乌江边抢了项羽的一块尸体。
杨喜事见:霸王别姬
杨喜是个啥人?就是史书记载被项羽回头一声怒吼,吓得屁滚尿流的人: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就是这么个人,抢到项羽的尸体被封侯后,有了封地脱产读书,到了曾孙杨敞这一代,就已经彻底改变气质,登堂入室娶了司马迁的女儿。
而且司马迁的女儿是带着《史记》嫁给杨敞,题外话,杨敞人品还是不错的,没把史记中描写祖先杨喜的桥段改一改。
杨喜不过秦末汉初草莽出身,他的家族都能成为世家大族,何进其实也未尝不可,他这么讨好士族,其实就是想融入士族。
从这一点上讲,何进成功了,在魏晋之际,南阳何氏也算得上是士族了,比如说何咸、何宴。
二、关于何太后
何进要彻底取代宦官,但是何太后却不同意,这是为什么?
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
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事乎!”
在此之前,几乎何进提得所有要求何太后都批准了,唯独撤换宦官这一条,何太后不批准,这是何太后的底线。
何太后和何进,还是有些不同的,如今她的儿子是皇帝,她作为母亲,必然是站在皇权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所做出的决定,也必定是有利于皇权的,在刘辩没有登基之前,何太后和何进一样依靠士族,是想借力。
在刘辩登基之初,何太后依然依靠士族,是由于根基不稳,想先求同存异,稳定局势,所以不断地向士族妥协。
现在何进想要全部撤换宦官,用三公府的郎官替代,这就彻底触犯何太后的底线了,这也是皇权的底线。
如果宦官被全部清退,那就是众正盈朝,士族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局面下,是要洪水泛滥的,皇帝容易大权旁落。
何进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后,他只是外戚,而且和何太后不过是异母兄妹,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他想去讨好士族,笼络得好可以走王莽的路子,万一不行,也可以获得士族的认可,从此以后南阳又多了一个高门:南阳何氏。
但何太后不一样,她就是太后,他的儿子就是皇帝,她没有篡位的思想,她也不想融入任何士族,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何太后和她的异母哥哥开始分道扬镳了。
这就是何进指使董卓等人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进京的序章。
三、关于袁绍
袁绍这小子坏着呢,憋了一肚子坏水,他和何进的关系,其实也是互相利用,相互之间没多少真心。
何进利用袁绍去笼络士族,袁绍利用何进去捞取权力,两人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只不过,何进利用袁绍,是明码标价的利用,何进愿意给袁绍政治回报,来换取袁绍对他的帮助。
比如说吸收袁隗进政治局,又比如说安排袁绍的铁哥们何颙掌握北军,何进是真心的想和袁绍做朋友。
但袁绍可就没那么地道了,在他眼里,他喜欢暗着来,明面上和何进嘻嘻哈哈,在看不见的地方却随时找机会捅一刀。
比如说何进的死,袁绍是要负很大责任的,甚至是嫌疑人。
何进的死,表面上看,是由于十常侍想和他鱼死网破。
为什么张让这些人想和何进鱼死网破?这就是拜袁本初所赐了:
本来,何进招董卓等人以“清君侧”的口号进京,外兵不断逼近,太后在最后一刻是妥协了的:
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
太后、何进、宦官达成三方协议,宦官全部内退回老家,而何进则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何进的另一个妹妹是张让的儿媳,双方已经合作了多年,是有信任基础的,所以能够达成妥协。
这个时候,袁绍又开始劝何进全部诛杀宦官,已经谈好的事,何进当然不想食言,况且宦官已经答应全部退休了。
袁绍劝进便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进不许。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
这个时候,袁绍就开始暗中捅何进刀子了,何进之前提拔了袁绍的叔叔袁隗,进尚书台录尚书事。
现在袁绍便利用袁隗掌握的尚书台,以何进的名义给地方郡长官发命令,命令他们逮捕宦官的家属。
这一刀就捅到何进心窝子了,宦官地方上的家属,必然无法尽数抓捕,而漏网者必然跑到洛阳通风报信。
这一下,宦官集团和何进就真的结成死仇了,站在宦官视角看,无论如何,他们都已经无路可退了。
本来谈好的软着陆回家享福,现在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何进的骗局,何进就是要将他们骗出尚书台,然后发命令全部清算。
宦官们彻底绝望了,也愤怒了,而可怜的何进,却对地方上的事情一无所知,他还沉浸在和宦官集团握手言和的政治胜利中,洋洋自得。
于是,这就有了宦官集团和何进鱼死网破的事情,可怜的何进,到死都不知道,被袁绍狠狠地捅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