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好税务博物馆而奋斗(一)
最近十几年,中国开始注重博物馆建设,据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数据2016年底,全国经各地文物部门年检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873家,比2015年度增加了181家,2019年底的数据,中国登记在册博物馆数为5535,比2018年增加181个,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4929家,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
乍一看很多,分摊到每个博物馆每天的观看人数,少得可怜。
几年前,我曾经去过南京、武汉的税务博物馆,一个是在办公楼的上边,一个是在单位对面的院子里,关着门,没参观成。
后来买了博物馆出的画册,才得以了解详情。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5MTEvMjI4MDM2MDgxXzFfMjAyMTA4MDkxMTI3MDY1NjY=.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5MTEvMjI4MDM2MDgxXzJfMjAyMTA4MDkxMTI3MDczMTY=.jpg)
山西的税务博物馆是在长治税务局楼上,我不敢去,怕锁着门白跑一趟。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5MTEvMjI4MDM2MDgxXzNfMjAyMTA4MDkxMTI3MDg4Mg==.jpg)
还有徽州税文化博物馆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5MTEvMjI4MDM2MDgxXzRfMjAyMTA4MDkxMTI3MDg1ODI=.jpg)
北京税务博物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些博物馆我虽然都没有实地参观过,但是它们出版的馆藏画册,我尽量搜集,同行是最好的老师,经常看各馆的镇馆之宝,以及各馆对历史史料的研读,以此来推测他们的办馆理念,评判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收集史料的眼光,还有对史料的维护,等方面的水平,这无疑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就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参观人数来看,各个税务博物馆都不理想,集体参观者除了系统内干部的教育活动,还有就是税法宣传月来一群中小学生。单个参观者很少,有的地方甚至于一个月也没有几个人。
造成这样的尴尬现状,主客观原因大致分析一下。
主观原因
博物馆总体设计特色不强,与其他类型的历史博物馆差别不明显,比如税务博物馆在立意、馆藏文物、这些方面,没有突出行业特色,与商业文化、民俗文化之类的博物馆在历史资料,重点介绍方面重叠度过高。那些博物馆诞生很早数量也多,各地都有,人们早已见怪不怪。税务博物馆,必须坚持税务特色,以本行业的法律法规为框架,以时间为主线
税务博物馆之间差别也很小,后边的仿效前边的,甚至于复制前边的,征集历史资料渠道单一,造成了馆与馆之间同出一辙,没有真正体现地方特色。
研究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馆都没有专职研究员,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非常辛苦,可是因为不能投入时间研究,与搜集,整理工作脱节,所以效果并不好。历史资料如果只看票面,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不结合与人的关系,观众就不能产生带入感,看着乏味单调使人昏昏欲睡。我曾经问过几个参观过的朋友,看了有什么感想,他们说,“看了那些东西,感觉就是,不是买不起就是看不懂。”
今天到此,好了,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