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柳壕河感怀
柳壕河感怀
——我的家乡我的河之一
人们总是把家乡的河称为母亲河,我亲昵地说:“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的母亲河名叫——柳壕河。至于为什么叫柳壕河,我只听过父亲的解释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现在的家乡荒无人烟,是典型的塞北平原中的一块贫瘠的黑土地。那个时候,獐狍野鹿遍地、沟壑坑泡纵横、杨柳桑榆劲长、鱼鳖虾蟹畅游。还有那些原始的物种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长。既没有人为的规划,也没有现代文明的污染,可谓“天辽地宁”。不知过了几世几劫,随着人类的发展迁徙,这里便有了人类的活动迹象。他们凭着智慧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才形成了部落。过着“棒打狍子瓢崴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原始生活。这些虽无历史的记载和确切的考证,但这条亘古的小河确实绕村涓涓而流。她像一位迎着初升的太阳婷婷而立的母亲,慈祥的展开左臂,把这块沃土和沃土上的人们紧紧地楼在怀里。人们依偎着母亲的清馨和厚爱,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过着衣食无忧的安稳生活。期待有朝一日,哪位考古学家有幸到此一游,揭开中国密码,就可能研究出象朝阳地域中的人类第一只鸟和地球上第一朵花的古化石一样来证明家乡小河为什么叫柳壕河的历史依据。不过,家乡的这条河,一定是历经祖先们的治理、按照人们的意愿,使她有规律的上淌下流,哺育这里的人们,后来便成了如今滋养父老乡亲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小时候,和伙伴们光着屁股骑在河边横伸的柳树杈上,颤颤巍巍地把柳条压到河面上,荡起奇特的涟漪,吓跑了群群浮鱼漂子,然后手捏鼻子倒仰着栽到河里,扎一个猛子,再游上岸,躺在裸露的树根上睡一觉,直到妈妈喊回家吃饭,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当然,回家后屁股上没少挨巴掌。
后来,长大了,学着大人的做法,在河边洗衣服,把裸树根当搓衣板,把树杈当晾衣架;在河堤上放牛,让它们品尝母亲河滋润的青青草;在河里捕鱼,享受母亲河养育的肥肥鱼;在下游建拦河坝,引水浇田,让母亲河抚爱每一个人,过着富庶的田园生活。正可谓河水清清,土地肥沃,衣食无忧,人心欢畅。我不仅在河边收获了爱情,还在河边繁衍了下一代,靠母亲河水的滋养,延续了原生态生生不息的快乐生活。直到有一年,有一天——
那是三十年前的十月一,正是国人欢庆国庆的时候,忽然听见邻居大叔高声喊:河里出鱼啦!父亲立马跑出屋,到仓房里拿出渔网和水桶,招呼我一起到东河沿去弄鱼,我习以为常,不屑一顾。因为每年的十月一,下哨的拦河坝都放水,沿河的乡亲们都会在这个黄金季节得到很多很多意外的收获。不但可以饱餐一席丰盛的鱼晏,还可以把鱼晒成干,腌成咸鱼,留作冬季里慢慢品味,或作为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每年河里的景象都令人观止:那些不知情的懒鱼,贪恋未尽性的嬉戏,没来得及顺流而下,便被搁浅在河床上。裸露出平日里难见的窘态,拼命的乱跳,各类品种的鱼一览无余:鲫鱼、鲶鱼、鲤鱼,还有虾米小鱼。它们在后悔之余,奋力挣扎,梦想回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原始的、自由的王国。哪成想,一失意成终身憾。我心想,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的鱼季,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当我来到河边时,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一股难闻的气味直冲鼻孔,令人恶心作呕,欲吐不迭。再看看河里的水,变成了粉红色。水面上不但漂着从前的鱼种,就连平时少见的泥鳅鱼、黑鱼这些善于隐藏的狡猾的贼鱼们也无一幸免,统统倾巢泛起。这一幕悲壮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人类导演的现代悲剧,我无从释解。
其实,今年的十月一拦河坝并没有开闸放水,也许是怕红水给下游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灾难,或许是看闸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弄懵了,不知如何是好。反正,今年的河水比往年高多了,颜色变样了。人们一改从前的习惯思维,爱莫能助。
在场的“渔夫们”目瞪口呆,望着满河漂起的死的、半死的、往日的美味佳肴,心里有着别样的感触,胃里有着反刍的感觉。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心思去下第一网,谁也没有心思去弄第一条鱼。不像从前满河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获取这大自然白白奉送的馈赠,桶满盆溢、喜笑颜开的场景。只是望鱼兴叹、欲言无语的纳闷。只有不知好歹的鸭子们兴高采烈的造一顿无人限制的美餐。因为它们不知道被污染的毒鱼吞到肚里后产生的严重后果,更不知道今年的人们为什么不和它们争抢,让这些到手的好东西白白糟蹋了。
我和父亲谁也没说话,空着手回家了。
从此以后,母亲河哭红了眼泪,清澈的河水便成为了我的一个记忆——从前有一条河,河里有一湾水,水里有······随着时光的流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的玉臂像被刺青一样染上了黑黢黢的颜色。宛如一条缠绕的毒蛇,不时的渗出毒汁,残害着河边的一切。河岸上的柳树枯萎了,河边的水仙花蔫死了,河里的淤泥变黑了,翠鸟飞走了,蜻蜓不见了,渔网白扔了,鸭子笼养了,鱼干吃了了,井水变味了,乡亲们生病了,父亲瘫痪了,姑娘嫁出了,小伙光棍了,欢笑停止了,我搬走了······
REVIEW
读而思
duersi
作者简介:安小川,原名孙安顺,1955年生,辽阳县公安局退休民警。因发表作品时无职业,故舍去“子页”,而用笔名安小川。曾在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过新闻报道。而后在《辽宁青年》、《辽宁法制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12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驴幸》、《家豕》、《垚墨》发表后受到关注。
欢迎辽阳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平台简介:平台编辑王志胜。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