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黄故居
鹤庆大龙潭位于辛屯镇北端西山脚下,龙潭东北西三面围绕着几千亩的涛涛松林,龙潭东南部则是辛屯镇逢密村,村子也因有大龙潭和松林成为鹤庆甸北一带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白族村落。
近年来修葺一新的李宗黄故居坐落在村子北部,几乎废弃的老丽鹤公路从故居门口直穿而过。
资料:李宗黄国民党陆军中将。1887年生,云南鹤庆人。字伯英。白族。早年在湖北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汉,任起义军督战参谋。旋由汉至淞沪,辅佐镇江都督林述庆。1915年在云南参加讨袁护国战争,任云南护国军都督府驻沪代表,后升任云南都督府参谋处长。1918年赴日考察。次年任云南省政公所督办。1921年任军政府交通部次长。1923年,任驻粤滇军第二军参谋长。国民党改组后,曾任广东国防司令,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代理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回滇镇压共产党。1934年任江宁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5月任国民党监察委员。次年,任国民党中央地方自治计划委员会副主委、代主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河南省党部特派委员。1939年6月任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会副主委、代主委。1945年4月兼任工作竞赛委员会主席。同年,回云南任省政府民政厅厅长、代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委。次年调任中央党政考核委员会秘书长。1949年台湾。 1978年6月16日在台北病故。
故居大门设于花园东围墙正中央,坐西向东,为石结构尖顶券门无厦门楼。门楼立有四柱,中部入口两柱左右石基上雕刻有寓意吉祥的仁兽,麒麟步于庭,门框两侧石雕宝瓶座上立有罗马石柱,上为券门石拱,门楣上边有表现双喜的木雕二龙戏珠,券门石拱上部门头和门柱两侧镶嵌着曾任四川臬台。
广东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的著名白族人赵藩题,曾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的著名白族人周忠岳书,镌刻在大理石上的“元礼高阁”横批匾额和从右到左的“地标鹤拓推滇望”、“门拟龙登嗣汉贤”大理石对联,在横批上方镶嵌的直立大理石匾额上镌刻有“中央委员第”描金大字,以此显耀身份。大门两侧共筑有十余米长的八字封火墙,墙身设有射击孔,门柱与墙头上立有宝鼎,墙体两端种有两棵十几米高的大树,门前筑有12级条石台阶更觉门楼高高在上。这座中西合璧的大门,是大理现存民国时期造型最独特、最大的民居门楼。
李宗黄回忆录片段
伴父钓鱼 天伦乐趣--- 李宗黄
七十多年以前,我在西南边陲故乡所渡过的童年生活,即便在今日回想,依然是幸福快乐。现代化的享受当年根本无从想象,但是朝夕和大自然亲炙,山林之间的乐趣,绝非现代都市里的儿童所可享受。大自然给了我们健全的体魄,昂扬的斗志,许许多多的新奇而有趣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多姿多彩。……
父亲但有间暇,最爱到漾弓江畔钓鱼,老人家总是命我拾着鱼箩同去。江上风清,扑面而来,他老人家一杆在手,静观自得。我若不耐烦陪父亲枯坐时,他就让我到附近游玩。于是,稻草、麦楷、野草、杂花,我便到处蹦蹦跳跳,採採摘摘。一旦兴起,干脆和衣在那上面打滚,一连几十个跟斗翻过去,累了,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就爬在地上,脸颊紧贴着花枝草梗,作一次深呼吸,花草芬芳,连同芳馥的泥土气息,一齐深深的吸入鼻里。那一份欢畅欣喜的感觉,常使我拉开嗓子,随兴所至,大叫几声。
其实,陪着父亲钓鱼,也很有趣。父亲两眼定定凝视着浮在水面上的浮标,我则半躺半坐,托着腮儿,安静的注视父亲脸上的表情。每逢他钓上一条鱼来,他顿时就展露璨然的笑容,倘若有一条大鱼上钩,那他更会乐得哈哈直笑,向我炫示一下他的渔获。有时候,一连好久不见浮标动上一动,看起来这一次运气不好,又将空手而回了。父亲却也不愠不恼,而总是一声轻微的叹息,说是:“我简直成了姜太公了!”
那份诙谐的表情,开阔的胸襟,自然而然的给了我不少欢笑和启发。
天长日久,我跟父亲到江边的次数多了,钓鱼和水性,我也能略知一二。有一回,仗着胆子大,自以为把水性摸熟了,仍然在河边玩耍。
忽然一个不小心,失足落到水里去,水流正急,我的两手两脚一阵划动,身子竟反而越来越往下沉,这一来我吓慌了,趁着头还露出水面,我就竭力的喊叫:“救命了,救命了”
天幸见,我的二姐刚好走近河边,她听见了我喊救命的声音,一眼看见我正载浮载沉的被激流冲走。多亏二姐机警,她拔足飞奔,赶到下流,抢登一座小木桥,扒下来等。当我被激流捲到桥边时,她便一伸手,抓住我的发辫,一把将我从水里捞了出来,二姐救了我的性命,却若无其事的,笑哈哈问我:“头皮痛不痛?”“不痛。”我摇摇头回答。这便是二姐为我上了一课,遇事要从容镇静,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