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推荐给孩子的绘本《九百九十九只小鸡》

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证明为骨

聪明为丰腴

陈梦敏老师寄来三本书。绘本《九百九十九只小鸡》和《变来变去小狐仙》是给我儿子看的。桥梁书《布帕帕家族没有胆小鬼》适合5至8岁小读者,但上面写着“陆老师雅正”,当然是给我看的。这“布帕帕”其实就是“不怕怕”,不怕怕当然就不是胆小鬼了。在陈老师的故事中,还记得一篇好玩的谐音,《住在信箱里的小精灵》,里边有个梅先生——霉先生,Mei sir,没事儿。这也是阅读的乐趣呀。

接下来想讲讲绘本《九百九十九只小鸡》。

我儿子21个月,随手翻开一页,“哇!”

再翻一页,“哇!”

再翻一页,“哇!”

图画令他兴奋,连着三声长长的惊叹。

“嗒嗒!(汽车)”“大轮子,大轮子,黑色。”他看到了钟爱的汽车,手指着它,看着我。

问他:“这是什么啊?”

“小鸡。”

我很意外他能认出小鸡来。因为跟真实的小鸡不一样。想到了小王子的盒子,说里面有只羊,小王子很喜欢。儿童的审美,真的跟大人不一样。《九百九十九只小鸡》这本书很适合低龄的孩子,哪怕不识字也没关系,图画本身就是很好的故事,图上各种内容,孩子会发现各种有趣的点:黑猫,老鼠,刺猬背上的蛋糕、花朵、樱桃……他们自己就会想象出故事来。如果家长能稍作引导或讲解,一个绘本故事,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事、景、物、情、理,样样具备,跟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相似性,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读书就是读生活。读书就是读自己。

与文字相比,我对图真没什么概念,看得顺眼、舒服,就觉得它是好的。有次逛书店,看到齐白石的一本画册,薄薄的,看了很喜欢,眼睛舒服,心里舒服,就买下了。长这么大,就买过这么一本画册。喜欢的就是好的,可能只是香菇炒青菜。各有所爱。

图对一本图画书来讲,当然非常重要啊。《九百九十九只小鸡》的图,我很喜欢,色调明快,多而不乱,生动有趣,关键是图还会讲故事。

再来讲讲文字。我比较擅长的部分。

这个故事其实挺简单的,或者说是有套路的。

鸡太太对鸡先生说:“我想给你生一大群孩子,那会有多幸福……”这是故事的开头。这是鸡太太的愿望。我老婆怀孕时,一次陪她去医院打针,人不多,医生是女的,她们就聊起来,说生孩子辛苦什么的。我站一旁,只做表情不插话。“就是想给他生个小孩。”我老婆这么一说,那医生就看向我,说:“肯为你生小孩的女人,要珍惜。”她那眼神,好似我犯错了。——读《九百九十九只小鸡》的开头,想起这件事来,让我感受到鸡太太对鸡先生的深爱。这就是人的生活啊。

“亲爱的,我们有宝宝了!”这是故事的结尾。鸡太太的愿望实现了,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最后一页,图上,鸡太太戴着帽子,挂着项链,拎着包,牵着鸡宝宝,在逛街。辣妈一个啊!甜蜜的负担。

这开头与结尾是呼应的。开头提出问题,结尾给出答案。严丝合缝。团圆大结局。

情节是怎么展开的呢?一波三折。

波折的故事才好看嘛。

蛋壳里钻出九百九十九只小鸡。一场巨大的灾难随之而来。小孩子,连狗都是怕他们的。这九百九十九只小鸡也这样:鸡舍门被挤倒了,葡萄酒被挤倒了,水果店被挤倒了,玩具店、玩具店、书店、蛋糕店……都遭殃了。——从写作上讲,这就是我在“左手作文法”中提出的以地点为线,把每个地点看作一颗山楂,串起来就是一个糖葫芦,所以,可称之为糖葫芦结构,也跟唐僧取经一样,被捉进了一个又一个妖魔洞府。不论长篇,还是绘本,在写作逻辑上都是相通的。

小鸡们闯了祸,总得有谁来阻止他们吧?故事写到这里,需要来一个转折。也就是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麻烦,需求去解决它。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大熊,他用喇叭阻止小鸡们;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大象,他用喷水带阻止小鸡们;

第三个站出来的是臭鼬们,他们用臭屁弹阻止小鸡们;

第四个站出来的是刺猬部队,他们开坦克,用刺球炮弹阻止小鸡们;

这就是我在“左手作文法”中提出的以人物为线。

但是,小鸡们把他们都挤翻了,挤飞了……

从大熊、大象、臭鼬们,到刺猬部队,从数量上说,是越来越多的;他们使用的装备,也是越来越好的。大象的喇叭,像是口头警告;刺猬部队的炮弹,可是动真格了!——但这一切,都没能结束九百九十九只小鸡挤啊挤带来灾难。故事的戏剧性在增强,矛盾越来越激烈,故事中充满了想象、夸张,小鸡们甚至把山挤到当盾牌挡住刺球炮弹……

故事就这么“放大”下去吗?从蛋壳里出来小鸡到现在,这个故事就像一条射线,射线有起点,没终点,但故事需要有始有终,哪怕一个暂时的终点。对写作来说,这往往是考验作者的地方,见真功夫的地方,如何把放出去的故事,像野马一般奔跑的故事收回来!

“咕,咕咕,咕咕咕……”是妈妈的声音。

连炮弹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妈妈的声音轻松就搞定了。这是母爱的召唤。想到一个罪犯,他谈到自己落网的那一刻,说:“我本来想拿枪打死他们(来到家里带他走的4名警察),可是,我母亲进来了,我就不能打了。我不忍心当着我母亲的面杀人,我做不到……”

爱可以化解很多东西。爱是人性。我以为,妈妈的声音是《九百九十九只小鸡》绝妙的收尾。将连炮弹都解决不了的大事,化了。

小鸡们都跑回去了。他们是按原路返回的,返回的途中的故事,一笔带过。就像唐僧取经,去时,一关一关打过去;回来时,飞回来。去时慢,回时快。但,即使是一笔带过,也让读者做了回顾。而且,在一笔带过中,陈老师也做了设计,比如“跑过大象的花园”“跑过大熊的电器店”——这两句话,就给了我们大象、大熊阻止小鸡们的部分或全部动机,也让我们理解大象为什么用喷水带,大熊为什么有喇叭。小处也讲逻辑,故事要合理,虽然绘本文字不多,但花在文字上的功夫一点都不能少。

小鸡们最后都挤进蛋壳里去了。

神奇的地方来了!值得深思的地方来了!也许你和我一样,直到小鸡们挤进了一个蛋壳里,才明白,原来这九百九十九只小鸡,都是从一个蛋里面挤出来的啊。

一个蛋,孵出九百九十九只小鸡。

科学吗?不科学。

童话吗?童话。

只是童话吗?不是。

我问陈老师:“是只有一个蛋吗,一个蛋出来这么多鸡?”

陈老师回答:“嗯。就是像世界诞生一样,一点点地多起来了。”

此中有深意啊!我想到了盘古开天地,想到了宇宙大爆炸,想到了“空”,想到了一句老古话“吃土用土,死了归土”,想到了无中生有、复归于无……

你想到了什么?

《九百九十九只小鸡》,陈梦敏作品,“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此时,我要复制一段评委崔昕平的一段话:我特别赞赏石囡刚才的发言中对“文学意义”的捕捉和提炼,创作可以坦坦荡荡拿给孩子看的作品——这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对陈梦敏的对绘本承载“意义”的思考,我也非常赞赏。陈梦敏反复思考的问题,苏梅老师刚刚也提到了。其实,我们评委中也争论得很激烈。去年评审时,我个人是特别喜欢《九百九十九只小鸡挤呀挤》,特别有意思,属于纯儿童本位的、纯童趣的作品。而通过你刚才的创作谈,我懂了,为什么今年你交上来的是《最后一张罚单》。你真的在想:为什么《九百九十九只小鸡挤呀挤》没冲到“金鲸作品”?它可能还需要些什么?在《最后一张罚单》中,既有“儿童本位”的立场,又能牵动成人的反思,这是非常好的进步。但我觉得,绘本不是必须成为这种层次性的绘本,也需要那种和孩子一起欢乐的作品,两种形态是并存的。

我以为,故事是镜子,读故事,照见生活,触动心弦,有感知……我想,这便是“牵动成人的反思”。读故事的文与图,理解文图的意思,借助文图去想象、去逻辑推导,因故事而想到自己的生活及我们这个世界,我想,这便是“层次性”。

真诚地把这本《九百九十九只小鸡》推荐给孩子们。

这两天市面上还买不到,请再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