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案例 | 联运环境杭州临平区垃圾分类“东湖样本”
由中国环卫科技网主办的
【2021年度垃圾分类案例汇编】
征集活动进行期间
我们收到了全国各地的案例投稿
经过严格审核
我们挑选出部分典型案例
今天要分享的是
来自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的投稿:
↓↓↓
杭州临平区
数字技术赋能垃圾分类“智治”的
“东湖样本”
单位简介: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城乡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智慧环卫等环境项目提供数字化整体智治解决方案的国内领先智慧环境产业综合服务商。
运营模式
作为浙江省第一批“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试点企业,联运环境通过AI+无人化分类回收设备、合理布局回收网点、持续优化收运处置体系、迭代革新信息化监管平台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落地了一大批引领性的垃圾智能分类处理项目,其中在杭州临平区东湖街道打造的一网融合智能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智慧化监管的“东湖模式”,极具数字技术赋能垃圾分类“智治”的样本示范意义。
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党委统筹驻地部门执法力量,成立垃圾分类处理领导小组,以打造“美丽杭州”样板的目标定位,对辖区垃圾分类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借力辖区企业联运环境智能技术和先进工艺的支撑,通过联运环境智能制造、智能化运营和智慧监管云平台的数字化赋能,打造出“AI+”无人化高效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构建全类型、在地化、资源化的“东湖模式”。
AI+无人化高效分类回收模式围绕“全域覆盖”,构建精准化投放收运机制,在城市居住小区推行“溯源巡检+定时定点”模式;围绕“全程管控”,构建智慧化监管机制,前端建立分类评价系统,中端建立在线监控系统,末端建立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社企联动打造体验式、亲子化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加强宣传教育,以环保课堂、视频宣传、智能设备体验、亲子比赛活动、垃圾分类红黑榜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做到垃圾分类全民知晓、全民认同、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素养。
治理成效
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使辖区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数据自动实时上传,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全方位监管、全流程监控,确保居民准确投放、源头可溯;实现了垃圾无接触投放,在疫情防控中有效保护了居民的卫生安全;实现了垃圾全天候分类投放和精准收集,不再受定时投放、定时收集的限制。
街道党工委狠抓顶层设计工作,借力辖区企业专业资源优势,初步构建了城市垃圾全类型(“联运”处理可回收物;“鸿志”处理易腐垃圾;“牛能”、“华贝纳”处理建筑、有害和工业固废垃圾;“协净”处理大件、园林绿化垃圾)、全链条、全天候、全在地处理的创新模式,街道65个城市小区已实现创新模式全覆盖,生活垃圾同比“零”增长,“无废城区”建设走在杭州市前列。
1、社会效益维度来看,由街道党政力量、社区、业委会、物业、党员、居民和志愿者结成的生活垃圾分类跨界合作治理共同体,不仅使社区生活环境变得更加洁化、美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还极大提高了群众对社区和基层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凝聚社会力量、建设幸福和谐的“无废城区”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
2、经济效益维度来看,街道范围内垃圾全类型、在地化、资源化处理模式的构建,不仅使东湖街道的各类型垃圾得到在地化的全面资源化处理,极大改善了街道生态环境,还使辖区企业“联运”、“牛能”、“华贝纳”、“鸿志”、“协净”等有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形成东湖街道垃圾分类处理的完整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给辖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智慧化垃圾处理体系极大降低了东湖街道的人力物力成本,“东湖模式”推行以来,人力成本降低了75%。
自2021年初东湖街道对包括金帝海珀雅苑在内的6个小区的前端分类投放设施设备进行整体升级后,在前端便捷居民精细化分类的同时,小区的分类质量和可回收物的回收量实现双提升。
据测算,自前端分类投放设施设备整体升级后,小区在提高回收量、降低回收成本的同时,经济效益提升了201.8%。
例如金帝海珀雅苑小区的回收箱体单日回收量最高时可达到2170.24kg,其中回收纸张1204.72kg,回收织物 598.81kg,回收金属塑料366.71kg。
根据数据显示,这些小区平均日回收量都能达到1500kg,月均回收量可达45000kg以上。
联运环境还建设了约6000平方米的临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服务覆盖居民约4.1万户,日处理产能50吨;而在临平东湖街道易腐蔬果垃圾处理站,易腐垃圾经24小时的微生物处置后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减量率达到85-90%,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或果蔬种植,使整体销售利润提高10%左右。
3、生态效益维度来看,通过全民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分类模式创新,极大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准确率,垃圾源头减量化、末端处理资源化、无害化程度大幅提高,因而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力推动了“无废城市”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杭州样本和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再树标杆。
优势与创新性
一是革新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形塑了利益相关者参与跨界合作治理理念。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管理行为、居民个人行动或市场交易活动,而是一个涵盖政府、公民个体、企业、社团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跨界公共治理活动。
二是勇于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目标站位,率先提出“全类型”、“在地化”、“无废化”的工作理念 。在党建引领下,充分整合辖区企业专业资源优势(“联运”处理可回收物;“鸿志”处理易腐垃圾;“牛能”、“华贝纳”处理建筑、有害和工业固废垃圾;“协净”处理大件、园林绿化垃圾),构建了城市垃圾全类型、全在地、无废化处理的创新模式。
三是借力辖区企业智能技术和先进工艺的支撑,提出垃圾分类处理“新时尚”的“智治”理念。针对传统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陈旧、运营管理混乱和“人海战术”式监管低效等弊病,借助辖区企业智能制造、智能化运营和智慧监管云平台的数字化赋能,开启、引领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智治”新风尚。
首先,临平区东湖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东湖街道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积极抓好顶层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其次,开发区管委会和街道城管执法大队抽调部门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认真开展督查考核工作,推动目标任务的有序落实。
再次,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在基层党组织统领下,书记主抓、督查,党员示范引领,不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能力。
复次,大力引入市场力量,开展社企联动,发挥在地企业“联运”、“牛能”、“协净”等企业的专业技术优势。
最后,组织、发动社会志愿力量,做好宣教督导,大力推动宣教工作进学校、进园区、企业、进农贸市场。
由此,东湖街道构建了支部主导、专班统管、社区负责、物业主抓、企业联动、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跨界合作治理格局。
在基层党建联盟引领下,通过政社、政企、社企联动,东湖街道构建了党支部主导、部门专班统管、社区主抓、物业负责、企业联动、党员示范、居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垃圾分类处理跨界合作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方面,东湖街道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通过辖区内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数据自动实时上传,并借助线上监管信息平台挖掘、分析居民参与率、点位分类效果、分类正确率、各类垃圾收集量等数据。
另一方面,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管理新体系运用到垃圾处理之中,由此线上利用智能监督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和管理垃圾分类的流程,线下进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监管的“两网融合”。
(三)精神和物质兼顾的激励机制
首先,为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准确率,在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各类垃圾后,智能垃圾投放箱体可记录相应的积分,并能在自助售货机、附近商家把积分兑换成垃圾袋或等值商品。
其次,街道每月通过全域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排名,对辖区居民、企业和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比,依据智能化监管数据及评价结果,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最后,城管执法部门也将居民参与率和分类质量作为物业公司年度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创新经验与推广价值
东湖街道通过引入联运环境等驻地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智能化设施和智慧化云管理服务平台,保障前端精细化分类、中端规范化收运、末端资源化处置,全面推进落实垃圾分类的“三化四分”,让数字技术赋能 “智治”引领分类新时尚。
一是围绕“全域覆盖”,构建精准化投放收运机制,在城市居住小区推行“溯源巡检+定时定点”模式,在农村居住区实行“国企参与+环卫保洁”模式,在城郊结合部采用“出租房旅馆式+星级化管理”模式。
二是围绕“全类回收”,构建规范化末端处置机制,做到易腐垃圾处置不出镇街,实现全镇处置能力达到378吨/日,极大地提高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三是围绕“全程管控”,构建智慧化监管机制,前端建立分类评价系统,中端建立在线监控系统,末端建立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
推广价值:东湖街道构建了党建引领多方跨界合作的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架构,建立了政社、政企、社企联动的垃圾分类处理共同体,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以“智治”取代了“人海战术”式监管,形成生活垃圾全类型、在地化、资源化处理的“东湖模式”,并在街道下辖56个小区实现创新模式全覆盖,生活垃圾实现同比“零”增长,为余杭区“无废城区”建设和争创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区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实施“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以数字技术赋能垃圾分类的“东湖模式”开创了街社垃圾全类型、在地化、资源化处理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早日建成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处理体系、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样本示范价值。
推广条件:一是地方主要领导重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积极完善街社干部目标责任制,尤其是重视明确主要党政领导责任;二是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智能化物联网终端设备和智慧监管服务云平台;三是要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构建党政力量、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志愿力量等在内的多方跨界合作治理工作格局;四是要落实好资金保障工作。
推广范围:适合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智慧社区建设、“无废城市”和“无废乡村”建设等问题情境。
注意事项:一要避免规范、标准不统一,导致基层工作无所适从;二要避免垃圾分类宣教工作走过场,陷入“形式主义”;三是力戒执法力度薄弱,考核、督查、问责需要有效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