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
DoNews
最近这几年手游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行业内推出了多款爆款手游产品,也得到了很多市场用户的支持,其中以青少年用户群体为主,这几款手游的赚钱能力也颇为出色。行业内老牌游戏平台当以腾讯、网易为主,最近比较火的则是《原神》和《万国觉醒》则是米哈游和莉莉丝旗下的产品,它们不仅在国内外都很火,而且吸金能力也是超级强悍,获得了一众土豪富人的青睐,不氪个几万块钱,就无法体验游戏真正的乐趣。
但是因为手游对青少年的侵蚀,让很多家长对于这些爆火的手游很愤怒,自家的孩子玩游戏落下了学业,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甚至于脾气都变得暴躁了。可以说,沉迷游戏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熊孩子拿着家长的手机进行游戏内支付,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花掉父母几万、十几万的大有人在。然而,就算是家长提前发现了孩子有玩游戏的习惯,可根本无法杜绝这种情况,苦不堪言。也正是由于家长们苦手游久矣,才出现了“手游是精神鸦片”这种论调。
手游是怎么侵蚀到家庭里面的?
其实从最初的卡带机,到后来的小霸王,再到PC端游、手游,游戏行业的发展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和升级的,贪吃蛇、采蘑菇、征途、大话西游、魔兽世界,再到现在的王者荣耀,几乎每一款游戏都代表了一个时代,基于游戏平台和载体的不同,游戏的体验度、沉浸度水平也大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在制作水平和人物刻画以及操作上是呈现上升态势的。
而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孩子都有了可操作的空间,他们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任何一部手机就能下载玩耍,没有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还有的孩子自己就有手机,操作起来更是方便多了。父母们管不了,家里的老人更是无从下手。就这样,手游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泛滥也就可想而知了。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有的家庭父母就爱玩游戏,孩子自然也就学着也玩起游戏来。而还有的孩子就是被学校的环境所影响的,班级里有人玩游戏,就会带着一帮人一起玩游戏,这样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自然玩游戏就成为了班级乃至学校的一个风潮了,你家的孩子能避免的了?在这其中,无论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手游真的是“精神鸦片”?
青少年多处于青春期状态,体内的多巴胺分泌本就很旺盛,对比成年人就更加容易玩手游上瘾,当他们接触手机、手游的时候,很容易从中获得快感,这是从生理结构上决定的。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即便不是手游,他们也会对其他东西产生兴趣,来作为替代品。
其次,当前阶段下,父母、老师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如何,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关注度根本不够,常年积累下来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大多数的孩子们对于学习已经无法产生多巴胺,没有任何兴趣,因此只能从其他东西和行为上来获得快感。而很多游戏,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设计的。当你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会得到系统的奖励,这样就很容易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他们不断地通过做任务来获得快感和乐趣,自然而然就会上瘾、沉迷,就像是“精神鸦片”一样。
从手游商家的角度来看,制作一款能让用户沉迷的游戏,是它巨大的成功,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商业化;而从家长父母的角度来看,孩子过于沉迷游戏,对于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影响,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摊开了说,有的孩子也确实极易对玩手游上瘾,但就这样把手游理解为“精神鸦片”还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孩子玩手游都会上瘾;其次,它对于孩子的精神方面的影响也还需要去进一步验证。
如何才能不让孩子沉迷手游?
大多数的家长父母其实并不希望孩子沉迷手游,但又没有可行的办法去制止孩子沉迷其中,打骂孩子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效果不佳。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真正的爱好,发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才能在青春期来临之际,不至于受到手游的诱惑而沉迷其中。
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可以是朋友,是良师,也可以是他的兴趣发现者。孩子玩手机也并非就不可以,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适当地玩玩手机可以,但是玩游戏一定要有一个度,不能长时间地捧着手机在那里玩,这样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再改过来了。
笔者认为手游只是影响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一个外部因素,在培育孩子的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家长们注意的东西。手游可以适当开放给孩子玩耍,但到底该如何控制孩子的玩耍时间,不让他们沉迷其中,就有很多的学问了。而说其是精神鸦片就有点危言耸听了,很多优秀的手游可以让孩子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转换思维,手游也并非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耿彪,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