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之夜】今年冬天,LNG价格是涨还是跌(第134期)
8
月
10
日
周
二
本文约45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专注于天然气领域政策与法律的公号,已通过微信原创和赞赏认证。
点击标题下方“天然气与法律”(蓝色字体),和4.7万+业内同行一起关注。
以往133期论坛全记录:
1、【天然气之夜】微信群论坛集锦(第1-124期)
2、【天然气之夜】2020年冬季保供形势如何?(第125期)
3、【天然气之夜】“十四五”城燃企业的发展之道(第126期)
4、【天然气之夜】2020年的这次用气紧张,气荒还是心慌?(第127期)
5、【天然气之夜】2020年天然气行业十大事件(第128期)
6、【天然气之夜】南方供暖怎么供?由成都供暖引发的民间讨论(第129期)
7、【天然气之夜】关于氢能利用的那点事儿?建设以智能加氢站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氢能供应链势在必行(第130期)
8、【天然气之夜】用SMART模型分析天然气产业变迁与驱动因素(第131期)
9、【天然气之夜】民间版讨论碳中和碳达峰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第132期)
【编者按】今年以来,LNG市场变幻莫测,一方面,用能侧消费量增长迅猛,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供应侧的伙伴们又苦不堪言。8月5日晚,第134期“天然气之夜”空中论坛有幸邀请到行业资深专家汪晔,带来“今年冬天,LNG价格是涨还是跌”的主题演讲。
参考阅读:再聊气价
本期主持:潘剑恩
记录整理:曹烨
策划:陈晓鹏
【嘉宾简介】汪晔,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参与了中国LNG协会的组建工作,并在之后的5年中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4月中国LNG协会组织行业代表团访问美国,此次访问中,中国LNG协会获得了2019年第十九届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LNG2019)的主办权。他带领团队完成国家能源局、中石油、中海油、中船、华电、中车集团、新疆广汇等委托的多项课题,对中石油、中海油、华电集团的LNG项目领导层进行了多次行业培训,组织并支持了多次的全国性行业论坛和行业展览会。目前,担任多个省份天然气公司的顾问和营销策划,也是多家著名企业决策人的重要顾问。
【演讲实录】
这几年的天然气国际贸易市场的价格特别诡异,我们回顾过往的这几十年的历史,很少看到像这几年这么大起大落。以往天然气价格起落其实和石油是直接相关的。这几年除了跟石油有关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疫情、国际上的贸易战、经济低迷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给天然气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国际天然气价格变化的大背景
2020年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极端的价格。国际LNG的贸易价最低的到两美金以内,最高号称要高到30多美金,非常不可思议。我们也在深思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天然气价格国际贸易价格变得不可琢磨。
个人观点,这是市场化进程当中的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因为整个LNG贸易在2012~2013年之前,它是严格遵循管道气贸易沿袭的一些规矩,也是所谓的“照付不议”“目的地条款”,这些其实都是跟管道气交易很像的。
按照长协“照付不议”的模式来执行的话,实际上双方都无惊无险。双方谈定了以后共同执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在LNG的贸易国还比较少的时候,贸易对手比较简单。但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是卖出国还是买进国,进口国还是出口国,数量都增加了很多;而且老的长协,重新新定的长协、新定的短协很多,组合情况也非常的复杂。这就造成了出现相对活跃的市场,跟原来情况完全不同。
其实市场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大的波折。这个规律用在中国的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上适用,用到国际市场上也是一样的。其实长协“照付不议”模式跟计划经济是很像的,没有什么太多的弹性空间。但一旦转为市场经济以后,必然会出现很多波折,但这个波折最后慢慢的又会服从市场规律,会走到从大乱到大治的局面。
但这个过程却是很漫长的,首先是没有一个共同对话的标杆,也就说找不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指数或者依据。就像去年与日本方面的谈判,最早对方提出来按照日本的JCC去走,那时候我们反对,我们觉得JKM更合适,价格更便宜。像JKM的这个价格其实是很不靠谱的,它更多的是一个统计类指数,其实不是交易类,不是以撮合交易形成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非常不统一是困扰全世界的问题,有北美的指数、有欧洲的指数、也有日本的指数,也包括像JKM这样的指数,大家莫衷一是,不知道哪个指数更合理更靠谱,买卖双方也会有些差异。
二、回到本质看问题——国内供与需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国际LNG贸易价格出现大的波动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在分析背后的原因其实还是要回到本质看问题。事情的本质就是买家能承受的心态和卖家能接受的价格。
关于供需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整体上看,国际上天然气的供应和LNG的供应整体大环境是宽松的,不存在真的供不应求;局部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可能存在,长期看,我不认为会有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是反过来,由于价格因素导致了需求的上升或下降,可能会影响上游的投资决定,或者上游的液化工厂输出的产能。我觉得,上下游其实是互相干预的。
这几天能源局发出了中国上半年天然气的消费和生产数据。今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增长率达到20%以上,大大出乎预料。从去年年底发生气荒,供应量跟不上需求量开始,我们就观察市场找原因,但总体上原因是供应方面偏紧,尤其是海外供应偏紧,再加上需求量释放得有点突然,导致了供需不平衡;但总体上没有意料到下游需求会上升这么快。
这个观点其实在今年3月份得到了验证,在今年春节之后甚至于春节前就出现了下游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当时上游油田以及销售公司反映天然气卖不掉。3月份的价格也体现了这一点,3月份国内液化工厂的价格基本上都是成本价卖,有的甚至于低于成本价;持续的时间也有一个月左右。再后来,四五月份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还没有得到数据验证,也没有事实验证。为什么原来预期的需求下降会“华丽转身”变成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20%以上,这是我不太理解的。
能源局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下游消费方面,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一是2019年2020年的一些新增量还有惯性,冲到了今天。第二,由于2020年的气价比较低,再加上2021年3月份左右出现一轮低谷,导致市场上有些乐观情绪,有些项目包括发电项目、工业项目都开始用LNG用天然气,可能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天然气需求量上升。
我觉得这是好事,天然气用量在四五月份反弹,证明我们用气结构已经完全变了。工业和发电用气量的上升,它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一方面代表我们将来的用气会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给我们双碳背景下最好的从业信心。但是,由此去谈未来的趋势我就不是特别乐观。我感觉不管是工业用气还是发电用气,对于成本的敏感度是远远超过居民燃气的;既然对成本这么敏感,又是在一个成本比较低迷的进入,现在碰上价格高企,他们会作何感想,会作何打算?
从交通能源的角度来看形势也并不乐观,在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都是呈上升势头,但最近这两三个月受到了重创。如果居民燃气是保守上升,工业用气和发电用气是“误打误撞”,很有可能是看了低价以后还会转身;交通用气又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话,下半年开始我们的需求量还能不能坚持这么高?全年的需求还有没有可能到20%左右的增幅,还是挺值得怀疑的。
如果气价高低是完全取决于需求大小的话,那今年冬天也可能气价不会很高,因为我们的需求下半年也许会出现一个刹车,甚至于转折。从供应的角度,现在的高气价,对于上游的勘探开发热情的激发是有利的。中国东部的油田都在纷纷驰援西部,在西部拿了板块做开发,而且西部一些原来没有深度开发的气源地都在做深度开发;所以对于下半年供应量进一步提升,我非常有信心。
从价格的角度看,国内的上游开发的成本总体上是偏高的,但是与现在高企的国际进口价来比利润空间肯定有。假设现在这个价格是能持续一段时间,上游开发会非常的乐观,天然气区块开发是一个长期投资行为,全生命周期是非常长的。价格波动的过程当中,一开始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价格相对比较高对于上游做各种成本核算都是比较有利的。所以从供应的角度看,我们自产气的供应应该不是问题,国际上供应量的变化,以及国际的LNG的价格的变化,可能是决定今年冬天天然气价格最重要的因素。
三、国际影响因素
BP最新的报告里提到,2020年减少用气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减少的用气量高达500亿方,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这是中国用气量的六分之一。按照美国现在复工复产的情况,预计今年的用气量不仅会达到甚至会远远超过2019年水平。美国的用气量的提升对国际价格有一个拉动因素。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出现暖冬或者出现寒冬,对天然气的价格影响很大;出现疫情,或者出现国与国之间博弈,这对天然气价格影响也很大。所以我觉得所有对天然气价格的预测,其实都是面临着要被“打脸”的风险。客观讲,我们无法去预测某一年的天然气价格,我们可以预测十年五年的趋势。
之前我也读过一些报告,关于全球的FID的一些情况,这几年会是比较悲观的。去年的FID很多都作废了,大概在2024年之前都没有一些像样的项目投产,但是在2024年之后可能出现一个大的转折,这是对于大的这个趋势,很多人都会根据数据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但我的看法稍有不同,现在的天然气行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上下游的互动非常多而且非常直接,跟传统的“照付不议”时代的上下游互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不能按照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预测模式来做现在的预测。
实际上就就跟股市一样,大家都看跌,也可能他就会涨,为什么会涨?正因为大家看跌。大家都看涨,也许他就会跌,为什么会跌?因为大家看涨。这里面有很多不可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排除还有造市的行为。既然市场化,那么造市就一定会有对市场有影响,甚至左右市场的作用。对于今年冬天价格,我认为尽量不要走极端,既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押宝在今年冬天价格会很贵上面,同时也不要去奢望今年冬天价格会很便宜。尤其国内又缺少一些金融工具去对冲风险,像套期保值这样的工具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持平持中,尽量的规避掉极端的风险。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大环境,包括几个方面,现在看来每一个方面跟天然气都是息息相关。一是国际气候政策,各个国家“双碳目标”是认真执行还是先口头应付?中国会是什么态度去做?其实这一两年我们是能看得出端倪,对于这个气候目标的判定是直接会影响到对于天然气价格走向的判定的。二是国际政治环境,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中澳之间的摩擦、中国与卡塔尔、日本的关系,以及未来俄罗斯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管道气进口等等,实际上也都直接导致了天然气进口价格变化。比如去年,包括华南在内的一些大的能源公司都被叫停了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的指标,导致国内的煤价也大幅上涨。
四、结语
从供需关系,从价格容忍度来讲,我觉得涨跌都讲得过去。但是,到底会涨会跌,其实很多时候是由细节决定的,也可能是某一件跟天然气行业毫不相关的一件事情,可以改变整个天然气行业的价格走向;也可能是一次台风,可能是一个暖冬,也会改变原来的预判,而且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按主持人的要求,如果非得给今年的冬天做一个个人的预测的话,那我认为今年的冬天肯定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我觉得今年冬天不太会到一万或八千,因为我们的需求上半年的释放已经够充分了,甚至可能被超支了——被过度开发的可能都有。需求下降了,国内上游的供应也充足,此外,各省公司、二级公司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一家公司都如临大敌的去准备冬保,所以一定不会出现非常高昂的价格,或者说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价格会很低吗?我也不这么看,因为从2017年2018年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虽然全年都不是很乐观,但是价格也不会很低,这是有个惯性的。加上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上看也不会走得很低,国际市场现在的价格已经到了15美金了,到底会跌到多少,我觉得肯定会跌下来,跌到10美金、11美金是有可能的,再往下不好预测,但是再往上涨的空间也不会有。如果是按照这个判定的话,相当于跟现在国内液厂按照门站价加工了以后的价格基本是持平的,这也是合理的价格。所以我觉得,今年冬天的价格就跟现在也没什么太多两样,或者比现在还稍低一点,但是如前所述,这个判定是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会影响到的,是要“被打脸”的,大家听过最好就忘记掉。
赞
坚持发文不易,看完右下角在看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