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
我也算是走南闯北的人,中国的主要景点大部分去过,海外也去过40多个国家,见过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胜枚举,各种园林、各种展馆去过也不少,开过不少眼界,但极少用“震撼”两字。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都属闻名中外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我去了就去了,看了就看了,照片拍了,大拇哥竖了,都没有感到震撼,不是我吝啬用这个词汇,而是没有超越我的期望值。但最近应衢州朋友姜国庆之邀,去衢州采风,因衢州的文庙,龙游的石窟我都去过,故对衢州之行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到后,姜总说:开化的“根宫佛国”一定要去一趟,保证不虚此行。开化有根雕我听说过,根雕也是我喜欢的,那就去吧。老实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根雕展我看过好几回了,在寺庙里也见识过体量颇大的树根雕佛像,我还去过云南的勐巴娜西珍奇园,那里的树化石、树化玉多达1000余吨,大型根雕数量之多、形状之奇、规格之大曾被称为全国之最,开化的根雕能与云南勐巴娜西珍奇园的相媲美吗?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真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乖乖,开化的“根宫佛国”果然了得,不同凡响。那以万计数,以吨计重的根雕,夸张、变形,抽象、神似,自然美、残缺美,既有维纳斯的典雅,也有汉石像的粗犷,具象背后,蕴哲理,透思辨。这些根雕是静态的,却是有生命的,艺术家赋予了他们灵魂,诠释着养生养心的文化内涵,解读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了那里的根雕展品,我真的有震撼之感,大大地震撼了一番。有个成语“成千上万”,也就是说,以千计,以万计,就算蔚为大观了,但开化的“根宫佛国”中的根雕作品竟多达两万多件(套)——这还仅仅是个数量概念,更让人惊叹的是体量概念,都是几顿几十吨的大件根雕,最重的一尊,40多吨,这不是铁,不是钢,是木头,是树根,是黄心楠材质的树根,你可以闭眼想像一下,40多吨的树根,得多大,这样的根雕作品无疑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难怪会进入吉尼斯纪录。据说主体建筑中的镇馆之宝“释迦牟尼根雕像”,是先运到,再定位,再盖大殿,再雕刻。因体量实在太大了,没有哪个门哪扇窗能搬得进如此庞然大物。据了解,是徐谷青偶然间在缅甸某家具厂发现的,缅甸的家具厂正准备切开做家具板材呢,徐谷青立马看出了其蕴含的价值,毅然花大价钱买下,经匠心独运,妙手加工,化作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根雕佛像,功德无量啊。另一座高7.5米,重8吨的榉木根桩《根魂》,是在福建闽侯县的深山老林里发现的,第一方案是直升机吊运出山,然实在太重,直升飞机也难以承受之重,不得不放弃这最简便、快捷的运输方法,最后改为陆运,为此,前后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为什么?得修路铺桥啊,要不然,怎么运得出山区,运得到开化。像这种千年古树,只有杳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才可能有孑遗,中国除了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其他省市已不太可能,而“根宫佛国”的大体量千年树根,如黄檀树根、龙眼木树根、榉木树根、香樟树根,与阴沉木、桫椤木等大部分都产自东南亚国家。艺术创作不谈,光发现,洽谈,购买,砍伐、运输,就是一个大工程,没有相当的财力,没有过人的魄力,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对艺术的痴迷,没有对建馆的信心,怎么可做到呢。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中国的红木家具被人追捧,但很少有人知道,红木进入中国,三宝太监郑和是大功臣,600多年前,就是他把红木作为压舱木带回江苏太仓刘家港的,才催生了明式红木家具的经久不衰。可以想象,当年也一定有数吨数十吨的老红木,或黄檀木之类树根运回中国来,可惜没有徐谷青的慧眼、没有徐谷青的法眼,只是开料做成了家具,余料做成了红木小摆件之类,没有上升到纯艺术的高度。“根宫佛国”细细看,一天看不完,因为每一件根雕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面貌,可有其一,难有其二,更因其不可复制性,奠定了它们的艺术价值。因为所有的树根都是植物世界中物竞天择后的自然形态,千变万化,非人力可以控制,非机械可以打造。徐谷青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自然纹理,自然节疤,自然树瘤,因根制宜,随物赋形,稍加雕刻,即神形兼备,几乎每一尊雕像,都有不可替代性,都让人有看不够的感觉。这又令人想起自然为美的古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根宫佛国中的根雕作品:把自然为美,大自然大美的观点解读与诠释得完美、到位,一语中的。譬如根雕罗汉佛像,或粗犷厚重,或精巧典雅,或妙相庄严,或怒目金刚,或拈花一笑,或脸呈禅机,或神秘诡异,或幽默滑稽,或虔诚心静,或放飞身心,或心生欢喜,或冥思苦想,或看透红尘,或悟道悟理,或无欲无嗔,或敦厚实诚,或和蔼可亲,或慈眉善目;从雕刻手法而言,或吴带当风,或曹衣出水,逸笔草草,寥寥数刀,别出心裁,不拘一格。总体来看,作品简约而自然,天趣而神韵,古朴而大气,精巧而奇绝,耐看耐品,宜摄宜画。流连于此,震撼于艺术家对根雕的痴迷,震撼于对艺术的自信,震撼于对礼佛的虔诚,震撼于对文化的虔诚,震撼于慧眼识宝,震撼于策划的成功,震撼于欲与卢浮宫、冬宫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相媲美的高境界,震撼于着眼流传后世的大手笔。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盘古开天地那根雕,不知材质属什么树根,有说是黄心楠,根抱石,还中间镂空,通透的效果,达到虚实相间美学刺激,创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树根抱石的天然原生态性,设计为盘古开天地,更绝的是这数千斤巨石中间恰好有条裂缝,有一树根依附于缝隙从上到下穿过,盘古的巨斧置于裂缝上端,远观之,视觉错觉,以为劈开了,而那巨石下方的老树根呈波诡云谲的状态,再看上方的树根则犹如熊熊火焰在燃烧,真是巧夺天工,堪称完美。按五行学说,此乃木石结盟,树与石的结合,艺术匠心与自然植物的结合,一起升华,一起进入艺术的殿堂,一起进入的审美的视野,一起供欣赏,供瞻仰,一起因了艺术两字而不朽,一起流芳百世。根雕的成功在于发现废弃树根中蕴藏的艺术因子,巧手利用,稍加修整,不露痕迹地把天趣与人文联系起来,结合进去,于是,匠心开花,智慧之结晶,即为神品。“根宫佛国”的作品无不根植于历史,根植于文化,根植于民俗,根植于乡土,根植于艺术,根植于佛学,在中国儒释道文化中汲取灵感,采撷素材。流连在“根宫佛国”,时不时会蹦出“天人合一”“叹为观止”“啧啧称奇”“鬼斧神工”“匠心独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等褒语,但放在这儿,丝毫不感到有丁点水分,有任何夸张。我是作家,我们写小说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说有斧凿痕迹,换一句话说,就是写得不够自然,有做小说的味道,艺术到一定高度都是相同的,木雕、根雕更忌讳斧凿痕迹。看得出,“根宫佛国”的根雕,中国文化,尤其是儒道文化是大宗主题,落实到一件件根雕上,并非是主题先行,而是适合雕啥就雕啥,因此就算相对面部精雕细刻的五百罗汉也神态各异,一人一相,没有雷同,不见撞车。不佩服不行,不致敬不行。在雕刻界,素来有两种流派与走向,一种是精雕细刻,甚至痴迷于微雕,一种是粗犷,只追求神似,如汉代石雕。“根宫佛国”的根雕偏向于后者,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像与不像之间,呈现那种可意会,难言表的状态,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曾听说过“诗痴”“花痴”“画痴”“剑痴”……所谓艺臻于痴。徐谷青堪称根痴。作为工艺美术大师,他三十多年来,孜孜不倦于根雕,心无旁骛,一生追求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他成功了,成功背后是付出,不仅仅是财力的付出,时间的付出,精力的付出,艺术匠心的付出,还有不为人理解的付出,如他不应酬领导,不应酬权贵,当地流传:领导来,逾墙走的故事,颇有点“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太白遗风。于艺痴至此,人情世故傻到此,如此纯粹的艺术家,不成功都难。以前只知道东阳木雕、青田石雕,这次去了开化,还知道了开化根雕。开化开化,开宗立派,化境至臻;开眼见佛,化废为宝;开风气之先河,化腐朽为神奇。离开“根宫佛国”的回程路上,我想起了“大盈若冲,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等成语,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行文至此,本可结束了,但有一想法,不吐不快——根宫佛国,顾名思义,就是与佛有关的一个根宫。不叫园,不叫林,不称展,不称馆,而称之为宫,本意应该是是指在室内,且高大上,档次很高,皇宫级别的。只是,智者千虑,也有一失,“根宫佛国”这名字从字面上的四个字来分析、解读,似乎在表达上不够清晰,容易让人猜谜般猜,一时半刻捉摸不透。一般游客可能在想“根宫”是什么东东,通常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是树根雕,似乎也很难把佛与树根雕联系在一起。而且如今的旅游区,除了有500罗汉,还有水浒108将,有中国文化人代表,有中国四大发明,有孔子72贤人,有56个民族,有24孝,有12生肖,有根雕版“动物世界”等,已大大超出了佛国的范畴。总觉得在旅游宣传上对游客心理的研判、预测还不够到位,宣传没有直击游客心理。但愿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作者简介
凌鼎年,中国作协会员,发表过5000多篇作品,1000多万字,出版过英译本、日译本、韩译本等个人集子58本,译成11种文字,16篇收入日、韩、美、加拿大、土耳其、新加坡、香港的大学、中学教材。作品集进入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鲁迅奖作品公示,获《小说选刊》“茅台杯”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紫金山文学奖、叶圣陶文学奖、吴承恩文学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国际东方散文奖等。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