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金:荡秋千---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5601期】
荡秋千---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秋千,原本是为了采果食、捕猎物,双手揪着藤条跃迁峡谷的用具,后来这个词语经过了几次变迁:揪迁→秋迁→秋千。
古书中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秋千也叫"胡悠"、“过梁悠”。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荡秋千,能充分展现妇女轻柔、矫健的身姿。
小时候,老家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家乡话叫"打悠千"。
秋千架由生产队先请木匠打造好,再选择村中的空场,找壮劳力帮助埋桩固定。
秋千架的横梁上,吊着一对大木环,是由白蜡树杈揉成的椭圆环。每个木环下,再栓上一条酒盅粗的绳索,绳索下端穿上秋千板。这样秋千就架好了。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秋千的门式立柱上,还扎上新掰的柳条和松柏枝,缠绕的像鲜活的藤条。两个立柱的顶端,再插上鲜艳的彩旗,红红绿绿的很是好看。
在绳索的上端,拴上几只铜铃,这样荡秋千时,会震荡出有节奏的铃声。那悦耳的铃声,催促人们往秋千架下聚拢。
那高高的秋千架,架起了人们对未来越荡越高的希望;那宽宽的秋千板,摆动出人们热爱生活的喜悦之情。
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曾写过一首潍县姑娘打秋千的诗,叫《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形象地描写了:漫天飞舞的风筝,悠荡秋千的美女,以及满园追逐的蝴蝶,一副五彩缤纷的春游图呈现在人们面前,把潍县人民享受春景春趣,描写的惟妙惟肖。
荡秋千有单人荡、双人荡、坐荡、立荡等几种形式。
立荡可以自己启动,慢慢蹴起来,家乡话叫"屈"起来。李清照有首词叫点绛唇,就用的是"蹴"。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坐荡,就是坐在秋千板上,自己悠荡不起来,需有人在背后推,推的人既需要有力气,还要有速度,在最高处把坐荡的人举过头顶。
打秋千,虽是玩耍,要打好,确实需要技巧,会打的自己能启动,能悠到和横杠齐平。不会打的人,需要被人推送,且越荡越低。
这个技巧就是,双脚踏板,双腿根据秋千的固有频率,有节奏地屈伸。双手抓绳,两臂进行有节奏的外推里拉,只要节奏复合秋千固有频率,才能产生同频共振,就能悠荡起来,否则再大的力气也白搭。
虽然说的头头是道,但我却不会打,只好坐在秋千板上,由玩伴在后边推着悠荡一会。
荡秋千是孩子、妇女们的专利。 你看这是哪家的姑娘,打得这么好,你瞧那是谁家的媳妇,蹴得那么高。
秋千场上,木杆捆绑处发出的吱嘎声,绳索牵拉出悦耳的铜铃声,与人们的笑语欢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个欢乐的世界。
如今,在城市公园里也能看到秋千,都是钢管铁链做的,虽然结实安全,但它少了灵魂和乡土味,没有人玩,只有静静地立在那里,任凭风雨锈蚀。
现在的农村,到处空荡荡的,没有了以往的人气。既难寻架秋千的好事者,也没有打秋千的好玩人。这真让人感慨,唯有一声叹息……
儿时农家的秋千不可能再见了,只留下这些美好的回忆。
2018.12.19
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名利随缘慎追逐,升迁进退两相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桦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