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问道老子:什么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夫唯不争”?

37.问道老子:什么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夫唯不争”?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想要让它收缩,就必须先使它扩张。想要削弱它,就必须先让它逞强。想要废弃它,就必须先让尽兴表演。想要夺取它,就必须必先让得到好处。这就是深藏不露的智慧高明,柔弱能够战胜刚强。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因此,绝不能用军队和严法酷刑等国家暴力机器吓唬老百姓。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凡是道法自然以正治国辅佐朝政的人,都不用战争和军警暴力手段强行征服天下。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者,最后都必然会自食恶果。动用军事暴力手段,必然会得到回报。一场战火,就会造成一片废墟。一场大战过后,就必然会出现瘟疫流行和田园荒芜的灾难。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把战争和暴力机器作为实现特定目标达的不得已手段,而绝不会形成强取豪夺残暴贪婪无止境。取得一时的成功,不能自夸自大唯我独尊,不能贪婪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不能自娇自傲急躁冒进,不能得意忘形为所欲为,不能继续强取豪夺贪求赢者通吃。盈满则亏盛极必衰,违背这个自然法则就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就必然会很快走向灭亡。

以经解经,我们还可以参考阅读一下《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从宇宙自然世界有无相生系统运动大视野来看,星体沿着弯曲的轨道周转才能够运行圆满,光波从狭小的缝隙中流出才能够透射成直线,低洼地带才能够被充盈,鼎盛凋敝后才能够有新的生机,能量缺失的地方必然会得到补充。然而,人们却往往会被急功近利贪多求快的欲望迷惑了心智。因此,得道者总是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魂体合一,来给天下人示范修身处事的行为规则。只有摒弃一己之私的偏见,看问题才能够明白通达。因为不刻意炫耀自我,所以才能够彰显出自己的光彩。因为不追求自身私利最大化,所以才能够建立盖世功业。因为不妄自尊大独断专行,所以才能够实现“容乃公”和“公乃全”的“没身不殆”。正因为不与天下争利,所以普天下就没有人能够战胜他。“委屈自己便可保全”,这个上古“三皇”时代传说,怎么能是凭空而来的一句话呢?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回归道法自然“公乃全”的结果!

再联系上下文来看,此所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之“圣人”,就是指“三皇”时代以前的“古圣先贤”,而绝不是指“五帝”时代以来的“圣贤”,更不可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圣贤”。如前所述,就像中国人“知道不知道”的口头禅一样,在经“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后形成的《尚书》版本中,也幸存着这样的记载:“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由此可见,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在传承“三皇”时代以前的“大道”,而不是“五帝”时代以后的“常道”。所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的“三皇”时代,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而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再从“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到“汉承秦制”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汉必有奸”以来,都是这种“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常道”文化传承,也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名可名非常名”。于是,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不均衡发展的恶性循环。

话说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再经“汤武革命”改朝换代,又经“国人暴动”和“幽王之乱”,就到了周朝“天子分封建藩”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的“礼崩乐坏”之时。所谓“诸侯争霸”和“百家争鸣”,既是不同利益集团及其文化代言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和“学术论剑”,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道路之争”和“文化战争”。以中国式“道术用”与“时势位”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系统运动思维来看,这场“大道”与“常道”的“道路之争”,是属于“道为术之本”层面的“文化战争”。老子传承“三皇”时代以前的“大道”,就是在传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思想。而其他“百家学说”,则是在传承“五帝”时代以后的“常道”及其“术为道之用”,也就是在传播“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小康社会思想及其“术万变而道不变”。显然,这场“道为术之本”层面的“文化战争”,是“大道”学派曲高和寡孤掌难鸣的时代悲歌,也是“常道”学派人多势众大获全胜的历史辉煌。至于“术为道之用”层面的“文化战争”,则是儒墨法兵纵横捭阖“术业有专攻”的兼容并蓄,也皆归于私有制社会“常道”的“术万变而道不变”。就此而言,孔子“克己复礼”的“中庸和谐”布道,在“诸侯争霸”之际肯定是“惶惶如丧家之犬”,而且也同样阻止不了后世“礼崩乐坏”分分合合的周期性战乱。

回头再来看,在“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诸侯争霸”时代,老子苦口婆心地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时代的“圣人之治”,也同样是“不以兵强天下”的时空穿越。即便是“三皇”时代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也曾经有过“黄帝战蚩尤替天行道”的“不得已而用之”。最终,又难免发生“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可见,“公私之变”历史循环的周而复始,也同样是盈满则亏物极必反的大道之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大道既隐天下为私”零和博弈此消彼长,是“大道”与“常道”之间永不停息的“文化战争”。如果说,“黄帝战蚩尤替天行道”,是批判武器代替不了武器批判的实践检验。那么,“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则同样是武器批判代替不了批判武器的历史事实。当今世界“货币贸易战争”与“颜色革命”文化战争的天下风云变幻,也依旧在证明着一文一武阴阳易变的大道之理!

抚今追昔,“上兵伐谋”的“兵战”是战争,“货币贸易战争”的“颜色革命”文化战争也是战争。只要存在着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利益之争,就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武力战争和文化战争。至于“夫唯不争”,关键是天下人能不能做到不为个人私利最大化而争?又能不能做到为了全人类公利最大化而必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