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桂:家庭副业

【总第125403期】

家庭副业
 

作者:刘恩桂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上级号召社员搞好家庭付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我们公社,由供销社牵头,组织社员编席子,单片子,收购价一等的每领三元,二等的二元捌角。有多少,收多少。
大概坚持三年多时间。一领单片子席,五捆秫秸,一捆不到一角,就是说成本不到五角钱,编出一领席,竟挣二块五角多。
我们屯的社员刘德媳妇,彭思琴,一天能编一领,是公社表彰的心灵手巧的能手。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勾家屯,有好多家跟着她编席子。掀起了一个编席子的高潮。那个年代,钱很实,小米一角一斤,猪肉八角一斤,白糖、豆油也是八角一斤,钱也很难挣了的。好的生产队,社员一天能挣上一块钱,也有分七角、八角的,甚至二、三角的……钱是非常不好挣的。我们大队是比较好的。我当书记的一年的工资能挣四百块左右。
如果没特殊情况,日子还过得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九七二年我的母亲病了。住了一个多月院,没治好,去世了,按老规矩,老弟没成家,一切费用就由哥哥承担,我哥过继给我四伯父了,就没他的事了。只能我一个人管了,刚起步的小日子。突然出几百块的窟窿。紧接老弟结婚,我父亲说了,他过礼的六百块的彩礼钱就得由我出。
我的爱人,名字叫王凤琴,我习惯了叫她老王,我家老王是个顺民,我和老爷子的事从不掺和。“出吧”她只说了这两个字……
一千零七十五块钱的债务就这样进入了小家帐本上了。那时候,一千多块钱,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们的小日子,像被压的摇摇晃晃……听说编席挣钱,我家的老王说,要和刘德媳妇彭思琴学编席,挣点钱,还“飢荒”。我觉得是个好路子,干吧!我说老爷子是编席的高手,找老爷子教你吧。我知道她挺巧的,应该是没问题。果真,她学的挺快,老爷子给起个头,就会了。
编席子,不是会编就行,刮掉秫秸叶子,然后,破“眉子”、用水泡“眉子”,放几天才能刮“眉子”,一道道工序都得走。
我找本屯的木匠周师傅,帮做了破三瓣“眉子”、破四瓣“眉子”的锼子。万事具备。东风吹起,我们的家庭副业就这么搞起来了!原计划两天编一领,干起来,刹不住了车,我家老王贪大半夜的黑,一天编出一领!
这样一来,我的压力也就大了,一个大队书记,管的事儿多,白天是没有空儿的,只能贪黑搞“副业”。我刮“眉子”是 “拿手活”,十五岁,跟编席的父亲学的刮“眉子”,刀端的平,多快的刀,也不会伤“眉子”。刀越快越省力。我打听过,别人刮一领席子的“眉子”,都得五、六个小时,我胳膊长,能甩开,不用缓手。一次完成,我掐过时间,两个小时,就能刮一领席子的“眉子”。所以,连刮秫秸、破“眉子”、泡“眉子”、和刮“眉子”,这些环节加起来,一领席的“眉子”,得四个小时……
我必须每天夜战四个小时。我家老王,更累。带孩子、做饭,一天编一领席……老王怀第三个孩子的时候,也没耽误编席子,等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还在编席子呢,那是腊月十八那天晚上十点多钟,一领席,只差一个小“角”没编完……
卖席子,也是个麻烦事,得去离家八、九里地的供销社去卖。
编席子的几个妇女,弄个手推车。过些日子。凑一车,合伙去卖。一次,我家老王告诉我。供销社收席子的武百和,跟她们开玩笑,说席子质量不好:“一个老头儿,戴着草帽,扛着锄头都能鉆过去”……我说:告诉大家,加点细,别让人家为难啊!就连过年,也没停。
每年正月初七、八县里都要开三级干部会议,时间六、七天的时间。这些天编席的“眉子”必须准备出来,这几天特别的忙。
我们俩个一直这么默契配合,谁也没叫过苦,谁也没说过“熊”话。
那时都二十几岁,年轻,身体健壮,一天睡上五个小时的觉,也够用了。编席是很遭罪的,弄的老王的手,粗糟的像麻土豆,抠炕席花,抠伤的手指儿,总是用胶布缠着,为了这个家,真的是太难为她了。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家庭副业,搞的不错。不仅还上了外债,还盖上三间土坯房。
搬出老房子,把我们的一间半的老房子给了老弟。让父亲单住一屋这样更方便些。供销社不再收席子了。我们的家庭副业,也跟着停了。这样也好,我家老王就不用那么操劳了,我心里反倒觉得很安慰。
回忆起那段岁月,虽说苦些,累些,却觉得活的很充实。
2020.11.8
作者简介
刘恩桂,1945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洪河乡平山村。农民,酷诗歌,早在1962年初中读书时,就有诗歌作品,在报刊陆续发表。
曾在《肇东报》《绥化日报》《齐齐哈尔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的副刊,《诗刊》《诗国》《北方文学》《鸭绿江》《新国风》《热土等文学》期刊发表过诗歌多首。并有诗集《乡土人生》一书问世。曾获肇东市“五个一工程奖”。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

  • 天下文章——董国华《风干的岁月》之四

    编 匠 董国华:<霜林散文集>特约作者,六零后,从教三十余载.朴实无华,心存善念,喜欢文字,热爱生活. 我和你们一样,不甘平庸,渴望理解.幸福.自由,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我和你们一样,都在 ...

  • 【老行当】编席编筛子编笼

    (一)编席编筛子编笼 凡是70后的农村娃们对于我今天提到的这些内容没有不熟悉的,因为今天要说的那些编席子.笼.簸箕.筛子.背篓.牛笼嘴等器物的手艺人.为了叙述方便,本节内容参考乾县文体局<非物质 ...

  • 当代散文‖【苇花女人】◆马晓璇

    作者简介 璇梓,原名马晓璇,山东微山人,文案编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作协会员,微山县作协秘书长,副主席.文章喜欢随性而作,随感而发,崇尚自然,简单. 苇花女人 几场秋风掠过,㶷烂了一季的荷,渐渐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三)编席、补席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三)编席.补席 文/祝忠建    乾州蕞娃 芦苇席子,农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知道,城市的年轻人就不一定知道它是何物了. 北方气候干旱,冬季漫长寒冷,过去在农村几乎都睡"土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编织者

    作家新 干线 编织者 ·一· 编席匠是东山后边小庄里的年轻人.年年秋后割了高粱秆儿,他便会拿了简陋的工具箱子,来到山根下的大羽村. 大羽村人口多.人口多了土炕就多.家家的大小土炕上,都要铺一页儿或两页 ...

  • 清且涟猗 || 编席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底 片 编 席 一轮清辉被院子里那棵刚掉光了叶子的老枣树梳散,滑落在地上.父亲正在推着碌碡轧篾子.推过去又拽回来,反复多少遍.刚刚破好的秫秸,随着碌碡的滚动啪啪作响,推杆的 ...

  • 儿时记忆(4)

    我的生活日记 儿时记忆 之<从小干活> 程党会 1.那时的农村体制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产队成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的生产队陆续解散,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 ...

  • 《母亲、炕席》 ​ 文/达古拉

    <母亲.炕席> 文/达古拉   主编/幽兰公主 北方已经又是冬日,无聊时,看着窗外呼啸的北风吹得正起兴,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年轻的时候.我的思绪也回到那记忆的从前. 母亲是个老三届毕业生.在当 ...

  • 《行摄生活》-142【编席】

    - - -指尖上的山西 053 编席 一缕阳光从窑洞的窗格上投射而入,暖暖地照在窗户下的炕席上,那席子便折射出金黄的绚丽,摇曳着温暖的故事. 这个场景大概存在于70年代以前,那时的农家一般都会有一卷苇 ...

  • 家乡纪事(4)—— 难忘那芦花飘飞的岁月

    深秋时节,漫步在故乡的那条大河边,想起了那曾经的沿河的芦苇,还有那些与芦苇相关的故事. 曾几何时,家乡上东峪村的河岸边到处都是苇田.从上游与南野河村交界处的石鳖崖,到老连沟岗,再到河西.河东.河南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