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传华:“四方山农场”一日游(下)

【总第118201期】

“四方山农场”一日游(下)
作者:姚传华
7、黄花菜    

   

大凡来到草原的人,没有不采黄花菜的。市场上卖几元钱一斤的黄花菜,顶着炎炎烈日,不知要采多久才能够一斤。但是,意义或许真的不同吧!
我第一次来到草原,眼睛极度不适应。黄瓜菜明明就在眼皮底下,我却不由自主的往远处瞭望。文友们都各自散开了,低下头都在各忙各的,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我有点手足无措,还有点茫茫然。翔龙大哥又一次帮了我,他告诉我,怎么样才能用眼睛瞄出黄花菜的位置。他看了看我袋中几棵连根拔起的黄瓜菜,不禁笑着对我说:“把黄花菜采下来就行,这秧还是留给草原吧!”听了翔龙大哥的话,我脸一热,想起了那个“杀鸡取卵”的故事,感觉很惭愧。     “采的时候是这样的……”翔龙大哥边说边示范“回到家,要这样择……”一根黄花菜在他宽厚的手掌中像是有了灵气,蒂被掐下,并且带出了花蕊。我觉得太神奇了。见啥都大惊小怪,在家里孩子一直在调侃他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妈妈,给我取了响亮亮的绰号’刘姥姥’!
文友们都来到了草原的最深处,大家收获颇丰。红红把整个草原和自己定格成了唯美的画面。大师兄田野黄花菜采了多半袋,野花采了足有一大把,社长江山喊着我们回去吃饭时,我放开嗓子喊大师兄:“大师兄,地里的野花先别采了……”大师兄雄壮高亢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不、采、白、不、采……”丽艳大姐也从远处走了过来,她今天的收获最多了,和我们一样大的方便袋,她都要采满了。丽艳大姐脸红红的,不知是红色衣服映的,还是被太阳晒的。她连连说:“干不动了,真是干不动了!”大姐这么一说,我也感觉自己浑身无力了,这才想起一个上午没喝水了。
8、跋山涉水的林志超
我的水在林志超那里。我拎的一个白色的纸袋子里,装着我刚刚换下去的一条黑色棉裤,这次让他给我当了一回力工。      林志超家住吉林,我曾带老师去吉林开会学习,火车是三个小时零一分到,高铁会快一些,慢车还会五个小时。就按快车三个小时计算,他在家半夜两点多就得动身,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惊叹志超参与活动的态度何等积极,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反正我是做不到。
这个年轻人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平时从不爱多说话。一笑两个深深地大酒窝,一副斯斯文文中还带着几分腼腆。文学社男文友里,好像他年龄最小。记得2016年入社时,当时我排版报纸,读过他写的散文《天涯共此时》,文笔还不错。不知什么缘由,我一直误以为那篇题目是《海上升明月》。诗社里有活动时,因为他是个外地的,哪都找不到,我也就成了他的向导,虽然我也是路痴,但五道街的文化馆以及周边街道我还是能找到和分清的。一来二去,肇东的地形被他琢磨明白了,明白到远远超过了我这个本地人。
上车时,我们每人分了一瓶矿泉水,除此之外,他又带了一大瓶茶叶水,一看就是长途司机的好习惯。文友们都聚集齐了,大家的脸都是红扑扑的,我觉得比平时好看多了。临回野餐点时,我们又去看了“苜蓿”,因为精力不济了,我们都有些无精打采了。
9、野 炊    
在大家都疲惫不堪时,补充能量成了刚需。此次活动的伙食长是师姐王丽艳。她拿出一块五六米长,一米多宽的塑料布,大家七手八脚的铺在地上。紧接着,一些食材也在相继着被摆放到上面,趁这个当,翔龙大哥递过来一桶九升装的白水,示意大家洗手。看到大伙自己倒水洗手既别扭又费劲,我赶紧接过水桶,给大伙倒水,就在一双双手都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拿吃东西时,我一眼看到大师兄在身边急匆匆的剥一个红色鸡蛋的蛋皮,这个鸡蛋对饥肠辘辘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上等的珍馐美味呀!我腾不出来手,只好厚着脸皮说:“谢谢大师兄给我剥的鸡蛋”,大师兄一听这话,把手中那个没剥干净蛋皮的鸡蛋一下子就塞到了嘴里,把他噎得直翻白眼儿……可恶的大师兄,你不带这样的,如果是我二师兄可不会像你这样!哼!      终于,最后一个文友洗完了手,最后,谁给我倒水洗的手,我都不记得了,因为我眼睛一直盯着那一袋煮熟的红皮鸡蛋……
大家打了圈围,都席地而坐。别说,学姐准备的食材真丰富。每个人都忙活得不亦乐乎!手机都不约而同的被闲置起来,一个摆弄的人都没有了,翔龙大哥悦耳的朗读声在一旁慢条斯理的播放着,掩盖住了大家大快朵颐的就餐声和低声的交谈声。我们的骥夫老师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手端透明塑料杯,杯里的酒紫盈盈的甚是好看。这是翔龙老师从家里带来的“桑椹酒”,只见老师旁若无物的喝着,韩春海老师在一旁惊叹不已,笑着对大家调侃说:“骥夫老师已经喝了个天人合一了。”这一句话,让大家不约而同的扭过头去,骥夫老师并不答话,依旧是慢条斯理的用手抓了几粒花生米放在嘴里,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估计一定是在琢磨诗句吧!
10、人走垃圾没 
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家风卷残云过后,一片狼藉,我们七手八脚的认真挑选可以带回去的食物,把它一一装进旁边的一个橘红色手提袋里,由伙食长带回去。这才把塑料布一兜,杂七杂八的残羹和垃圾便一股脑的被裹挟起来,由社里一顶一的两个大帅哥田野和林志超抬起来送回车上,最后拉回场部处理掉了,至此,这群极其有素质的人没有给草原留下一片垃圾。
11、尾 声       
我们离开草原返程了。文友们没有了来时的交头接耳,作为文人,都在自行思考些什么吧!也许每个人都在构思,构思如何让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大草原从自己的笔尖流淌成一首首唯美的诗句吧……
2020年6月17日于肇东
作者简介
姚传华   出生于肇东市昌五镇。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四川阆中文联九二届诗人,《北大荒文学报》副主编、北大荒诗社副社长、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联社会员,高中时开始习作诗歌、散文等。作品多次在《星星诗刊》、《蓓蕾诗报》、《肇东文艺报》、《肇东诗联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曾获得蓓蕾文学作品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多次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作品。2018年,指导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现场赛。2019年创刊《早慧小作家报》《博爱小作家报》。
翔龙,本名黄晓军。黑龙江省四方山农场党委宣传部部长,热爱音乐,体育,朗诵和文字,在
《北大荒夜读》《黑土名家》《在场文学家园》等多家平台发表朗诵作品100多篇,喜欢用声音传递情感,讲述北大荒故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