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嫁大猪”|竹林居夜话

90岁高龄的父亲结束了勤劳慈祥的一生,永远地安息了。大姐夫李兄跪拜灵前,喊了一声“岳父大人”便泣不成声。他发自肺腑赞颂了岳父的优良品质,其中说道:“您从不重男轻女,在家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供五个女儿读书,使她们个个成才。”一旁的姐妹们听了无不动容、落泪。

大姐林惠兰解放前夕小学毕业后辍学,为生计走出家门卖甘蔗。一大早,便同惠民姐锦来兄一起,到浮洋集市进货。稚嫩的肩头一根尖担两条索(绳子),步行十几里路,再把两梱甘蔗挑回来。一只小凳子一把甘蔗刀,日复一日守在学校门前。甘蔗刀,削掉了她本该读书的美好时光。

解放了,学校面向当家作主的工农子弟。看到辍学的男同学就要背起书包,大姐羡慕不已。看出她的心思,父亲收了甘蔗刀,说:“你想上学就去上吧!”

大姐如愿考上了“潮安二中”,与男同学一起,出现在位于彩塘镇的校园。坐到明亮的教室里,环顾四周,更加感到美好时光来之不易。班里的女生很少,不消说,这是潮汕地区比较重男轻女的结果。女生的年龄也偏大,她们上学都晚,小学的大门,已经拦住多少女孩渴望的目光。“望子成龙”,“姿娘识字命苦”,“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个个陈旧观念一堵堵墙,女孩子难以迈过中学的门坎。就是迈过,也因为家务缠身难以走远,一旦功课跟不上,只好中途退学。

大姐和二姐林涌上初中时,学业、家务一肩挑。家务活儿可多:挑水,洗衣,舂米,喂鸡,倒尿、洗尿桶,缠稻草花(燃料)、烧火……星期天,捞浮萍、割草喂鱼,开垦、种菜。一看天气有霜降,半夜还得给地里的甘同(土豆)、番薯盖稻草,早晨用喷桶浇菜除掉霜花……有时候一边干活背上还背着幼小的弟妹。

大姐和我读潮安二中,走读,天未亮便离开家里。早晨的活儿许多要二姐承担:帮祖母倒尿缸,给她备上用稻草叠成的“大便纸”。乡下人以竹篾当“纸”,二姐要为我家设在大门外的公用厕所预备上,还要到溪边为弟妹洗屎布……二姐上金石中学,离家近,放学回到家里,母亲便递给她花规,让她抓紧绣花。母亲为了生计,料理家务之外,还绣花挣钱。绣花必须按时完成,收花员快要收花了,二姐二话没说接过花规。中午听到学校的铃声响,急急忙忙放下花规拿起课本去上学。晚上干完家务之后,赶忙坐到灯前,灯是一只钢笔水瓶插上油芯,灯光如豆,二姐常常读书到深夜。

供子女上学,父母更不容易。为了解决我们的学费,每年家里特意养了一头大猪,猪饲料人人出力,种番薯,割薯藤,捞水浮莲,收集残羹泔水,祖母精心喂养。父亲大名林汉好,当大猪抬进屠宰场时,街坊无不交口称赞:“老汉嫁(卖)大猪,要给子女交学费了。”

这,也是我兴奋的时刻:嫁大猪,能吃上猪肉了。可父亲舍不得,每块猪肉都是学费啊!我端着木盆走在他身后,一起走进屠宰场。等待许久,只端回来半盆猪下水……

一年又一年,又有弟妹上学了,父亲的担子更重。他坚持着,我们的“苦读”也坚持着。我和大姐、大妹林湃都在彩塘读书,离家十几里,本可“内宿”,但我们不让父亲多花钱,坚持“走读”。早晨走读要经过荒野的“鬼仔埔”,风吹影动,流萤出没,开始都心惊胆战,尤其是本就胆小的大妹。冬天露水冰凉,我们没让父亲买鞋,都赤脚走路,走到学校脚已麻木。一次,大姐到了学校,感到身体不适,趴在课桌上,老师发现她衣衫单薄,受凉了,赶忙拿自己的运动服给她披上。父亲得知后,当即卖了些谷子,为大姐添制了厚衣裳。

有一年,收成不好,家里日子拮据,买米只能一次买一纸简。一天,该做晚饭了,母亲发现米缸空空的,无奈递给二姐一个纸简,到邻居“娟姆”借米。这一简米,让二姐彻夜难眠,第二天对父亲说:“我想退学。”“为什么?”父亲着急地问。二姐哽咽着回答:“你要管七八張嘴,还要交那么多学费,负担太重太难了,我想帮你种田……”父亲打断了她的话:“别想这些,我想办法。”便没再言语。

正好有个节日临近,父亲一反常态,去了一趟很远的汕头市,进了一种很少见到的货:鲎。这种海鲜一般人还不会杀、不懂怎么吃,有钱人才吃得起,一旦有销路,好赚一些,父亲想试试。鲎像乌龟一样有个大壳子,爬行时发出“咯咯”的声响,临时在厨房放养,我在前屋睡觉,常被那恐怖的声响惊醒。父亲还专门买了杀鲎刀,请教厨师如何烹调。只见他把杀好的鲎一份份过秤,然后装在一个个陶缽里,放上调料,拿到鱼摊上卖。过年,我们也吃上了鲎肉,那些鲎壳和尾剑成了我们“打仗”的玩具。后来,父亲还卖虾。为了防老鼠,把一筐虾放在床边,那腥味好难闻。母亲也增添了家庭副业:为锡箔铺“刷纸”。干这种活手要巧,锡箔纸薄如膜,一叠锡箔纸要一页页分开,然后用浆糊“刷页”,贴小“金纸”,母亲刷得又快又雅。

眼看养一头大猪不够交学费,父亲又想出一招:养猪崽。养大猪必须买猪崽,市场上有专门的“猪崽场”。于是在天井的走廊用砖头、木板围出一个猪舍,养了几只猪崽。

猪崽养大之后,一只一只地卖。那天,父亲让一只猪崽吃饱喝足,看肚子圆鼓鼓的,才装进猪笼里。猪崽一路挣扎,二妹小荣和同学小琳好不容易才抬到猪崽场。父亲蹲在一旁吸烟,猪崽“哗啦”一声拉了一大泡尿,父亲焦急地望着到处梭巡的顾客。一会儿,又见猪崽“扑哧”拉了一大泡屎,肚子眼看瘪了下去,父亲眉头一皱,朝小荣一挥手:“走,抬回去!”

(0)

相关推荐

  • 猪肝汤

    猪肝汤 文/小鱼儿 1 曾几何时,每每我从睡梦中惊醒,口中留下最为鲜美的,永远是我七岁时,父亲给我亲手熬制的猪肝汤. 腊月,隆冬. 屋外,冰天雪地,北方呼号. 屋内,更是阴冷刺骨. 2 厚厚的,重重的 ...

  • 我和父亲去卖猪

    我和父亲去卖猪

  • 小说:一个猪崽活了四十年

    去年农历五月初八,八十五岁的母亲去了.走前的那个晚上,她突然容光焕发起来,甚至吃了一个前半生吃不着后半生没吃够的烀猪蹄,香香的吃相让人忘了是个卧床三年且病入膏肓的老人.母亲又逮住我的手,狠狠地搼着,眼 ...

  • 老屋的记忆

    在挖机摧枯拉朽的攻势下,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老屋一会儿就倒下了一半,一个小时,就夷为平地. 我记忆中的老屋,真的只能存在我的记忆中了. 我不在这个老屋出生,我出生在更老更老的老屋,大概两岁多这个老屋才 ...

  • 吴克敬:猪婆坟

    孩子属猪,周岁那年,他家养的那头小黑猪做了幸福的猪妈妈,膝下一窝的小猪崽,胖嘟嘟极为可爱."三年媳妇儿熬成婆",接着又豪迈地养了几窝猪崽,小黑猪就成猪婆了. 它不受节制地生育,成了 ...

  • 带娃看火车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是家里的"国王",什么都是他说了算.父亲是威严的,说一不二. 有一天,父亲买回自行车,许下诺言:"你们要听话,过段时间我就带你们去看火车."为 ...

  • 姜民:陪父母过母亲节

    陪父母过母亲节 姜民 亲们,五一节丽携全家回来过节,五月九日面临母亲节,她也提前陪我们过.五一节前夕,大姐兴奋地在群里发着通知.丽是大姐在长沙工作的女儿,每年五一节她都赶回娄底陪家人过节.因为她从小是 ...

  • 渡河投胎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717期,感谢各位! 明朝末年,济南府有一个姓王的老汉.老汉家紧紧挨着大河边,从小时候开始,王老汉就经常在河边玩耍,水性出奇的好. 父亲又是一名船夫,王老汉便跟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古月《一床棉被》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古月 [作者简介]古月,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飞机飞出了跑道,开始爬升,街道.房屋.山川.河流越来越小,最终什么都看 ...

  • 嵌瓷“斗工”卢芝高|竹林居夜话

    春暖花开,兴匆匆回故乡潮州采风,直奔刚刚获得"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老家金石镇.潮安区宣传部副部长李仲昕是"金石女婿",说起金石的文化亮点如数家珍.说到常见 ...

  • 洽济小庐|竹林居夜话

    绘图:郑鹏 亲人微信群,是我们在云上聚会聊天的"家". 这天,二姐发了一张照片:鸟窝.鸟儿用一根根干藤编织的鸟窝里,三颗花点鸟蛋引来一片赞叹:二姐家的老厝"燕归来!&qu ...

  • 家乡不再遥远|竹林居夜话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家乡曾经的遥远. 因为参军,我从一个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贫穷,交通落后,使本来就比较远的距离,变得格外遥远.回一趟家,要坐上一天两 ...

  • 潮乐作伴|竹林居夜话

    除了潮州话,还有一种声音,会让你闻之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那就是"潮州音乐".它是我们的"第二乡音". "锄头粪箕筐,三弦琵琶筝". ...

  • 最后的邻居|竹林居夜话

    自从父母亲移居府城竹木门,金石"竹林居"便成了"老厝".半个多世纪前,我懂事时的"竹林居",日间家家户户敝着门,夜里每个窗口都亮着灯.除了我 ...

  • 老舅“断交”|竹林居夜话

    祖母去世的时候,怕我过于悲伤,也怕我为了奔丧影响工作,瞒着我.探家再也见不到祖母,难过了好几天.又听到不好的消息:"老舅和我们断交了." 老舅和祖母感情很深.按照那个年代当地的习俗 ...

  • 蚕姑娘|竹林居夜话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样贫穷的日子里,我的五个姐姐妹妹都上了学堂,实属不易.竟然还出了个大学生,更是喜出望外.这是大妹林湃的光荣,父亲的光荣,"竹林居" ...

  • “走日本”|竹林居夜话

    日寇侵略我国时,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同样受到蹂躏.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百姓只能逃跑,俗称"走日本". 日军没有从汕头登陆,而是从澄海上来,到了庵埠 ...

  • 10元钱的温度|竹林居夜话

    钱,没有温度. 亲情,有温度. 大姐在家里是"大姐头",许多事都是她在操心.操办.我参军以后,大姐经常给我写信.我如风筝信似线,仿佛没有离开家.在许许多多的信件中,有一封信让我刻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