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朱我的家
仙芝陵村,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东北部山区(东经E120°25′26'',北纬N29°24′36''),地处曹宅山北侧景色秀丽的山坞,犹似仙境,故名。在村西口纸炉塘北边依稀可见有民国浙江东阳双泉贡生徐源亮题的“赛盘谷”摩崖石刻,088乡道贯穿境内,往东经白溪可到浙中名山——东白山,过溪口距G1512甬金高速蔡宅出口约13公里;往西经上山,罗店连接S22诸东省道,经蟠坑,古渊头距S26诸永高速怀鲁枢纽仅1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距现在东阳市政府驻地约30公里。
仙芝陵,旧时称西朱岭,属永宁乡十八都,解放后称仙芝陵,解放初为巍山区白溪乡七村,一九五六年称光明高级社,一九五八年为仙芝陵队,一九六二年称仙芝陵大队,一九六七年改名红星公社立新大队,一九八一年复称仙芝陵大队,一九八三年改为仙芝陵村民委员会。
据《崇仁义门裘氏宗谱》记载,崇仁义门始祖裘永昂(1022-1104)第十三世孙英才迁东阳西朱岭,又据民国十六年《东阳仙峰裘氏宗谱》记载,裘氏由嵊之崇仁聚族于斯瓜绵椒衍垂四百余年矣……所以按时间上推算应该是在明正德年间(1517年),且仰高张氏比仙峰裘氏早居于此,所以说仙芝陵建村至少已有500多年。据《东阳仙峰裘氏宗谱》记载,裘姓太公善奇(仁三公)在今里门堂(亦叫下门堂)处结庐谋生,里门堂建有裘氏最早的堂屋,后有上大屋,并建有花厅,宣统三年(1911年)腊月开始建造裘氏宗祠,民国壬子年(1912年)落成。
据传仙芝陵村是先有方村后有西朱岭,方村住户姓方,衰落后外迁。早先曾有海罗,后街沿,桐坞,屋基湾都有过人家。都是单房独居,衰落后仍存有遗址,周边高畈头,屋基后,稻桶岩山,小潦,木禾岭,曹宅山都曾有人家居住,建国后陆续撤并仙芝陵村。
仙芝陵祖祖辈辈以农业为生。耕地(田)约有481亩,由于人口逐渐增加,为了能养活自己和子孙,不满足于附近的土地,逐渐向较远的山坡山岙开垦造田,民国和民国前延伸东至夏岩六十岗头,南至南阳山,西至寺前桥头,北至里山八千重、高塘。都是梯田,田地面积稍大一点好一点是在方村、门前湾、白溪湾和南阳山畈等。少部分田勉强能种三作:草子<苜蓿>、早稻、秋玉米,山地种大小麦,夏白豆,秋玉米三作,其它远的八千重、高塘、白顶、泥柱岭,小潦、木禾岭、高山高畈头、南阳山畈都是梯田,田丘小的只一米来宽,二三米长,只能种一作晚稻,灌溉靠天落水和渗水,经不起干旱,干旱年份甚至颗粒无收,祖辈们种作是非常艰苦的,因为土地都在山岗山岙,山路崎岖,翻山越岭路很陡,收种靠肩挑,所以肩挑也独特,不能用箩筐悬着挑,得装麻袋搁在扁担二头,二人二头先抬起才能上肩,这种挑法也叫神仙挑。
仙芝陵村以张裘二姓为主,后来有朱、金、斯、李、王等姓逐渐迁入。50年代有住户168多户,人口最多时有657人,村民信奉佛教,在殿后山建有万灵庙(也叫胡公殿,供奉胡则),在村西口建有观音殿,在青头岗下建有太祖殿,在狮子岩(也叫仙女岩)曾塑有文昌帝,七仙女,民国后期也有信耶稣的,共和国五十年代因推崇无神论,包括信佛的曾销声匿迹。
仙芝陵远在山区,交通不便,历代文人很少,村里曾有蒙馆私塾,识字的人不多,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学毕业的仅二三人,初中一二人,但民间文艺活动非常丰富,村里曾有戏班子,唱杂京的<曾有大小三班>,木偶戏班,舞狮子,叠罗汉,唱大莲花,过年时节祠堂里<堂屋里>挂太公太婆像,设有铜锣铜鼓,热闹非凡,正月十五元宵节有迎花灯,八月初三有庙会。可惜老一辈艺人都走了,后继无人,现在文艺活动也没有了。虽在共和国初期有过秧歌队,戏班子也都是昙花一现。现在村村通公路,电灯,自来水都有了,人口却逐步减少,大学生去城市生活,有活动能力的有手艺的不愿过着祖辈的艰苦生活,去城市谋生,落户外地,人数少了种植面积只存附近好一点的面积大一点田地,祖辈们开垦造田的山地山岙如今又回到开垦前的山林,荒丘……
注:徐源亮,字渊生,斋号退思斋。1908年贡生,东阳人,族谱隶属现东阳城北双泉徐氏,东阳南山森林公园有源亮岭,其名是因为有源亮书法摩崖石刻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