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财务报表识别教程5

教程内容来自百度文库 /上海明鸿中小银行培训中心 /朱老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例】某公司存在以签发商业汇票掩饰从其他单位借款的问题。客户经理在检查“应付票据”明细账时,发现该公司6月15日根据第98号凭证记录的一笔业务,摘要说明为“购货款”,但没有有关合同的记录。于是,客户经理调阅了第98号凭证,其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贷:应付票据——长岭公司    150 000

其所附原始凭证包括进账单一张,借长岭公司周转款的收据一张,公司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汇票利率为16%。经向长岭公司进行了解核实,并对被查企业有关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证实该企业以签发商业汇票的形式掩饰其从长岭公司私自拆借资金的问题。

  • 对负债项目的识别-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的粉饰手段有:

(1)利用预收账款来调节销售收入,在未发出商品时就提前做收入处理,虚增当期利润,然后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再冲回原账务处理。

(2)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损益,延期交纳或偷漏税金,将已实现的营业收人长期挂在“预收账款”账户中,或利用“预收账款”账户截留收入,以后再想办法予以转销。

  • 对负债项目的识别-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的粉饰手段主要有:

其他应付款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负债科目,被戏称为会计利润的”聚宝盆“,往往被用于隐瞒利润。

(1)各种逃避税收的企业收入都被放入这一科目长期挂账;

(2)利用该科目调节各期收入、利润,如收入多时就在该科目存放一下,以备不景气的年份使用。

客户经理应在检查“其他应付款'明细账时,注意检查摘要说明有无模糊不清或没有摘要说明的情况。发现问题和疑点后,再抽查有关会计凭证,检查凭证是否合法、真实,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在账账、账证核对的同时,调查询问有关单位和当事人,从而查证问题是否存在。

  • 对负债项目的识别-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的粉饰手段主要有:

(1)人为地多列或少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及职工福利费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造成虚增成本、虚减利润的不实结果;

(2)在利润较好的年度多估计一些人工成本,冲减利润,形成秘密准备,等到公司业绩较差或者亏损的年度拿出来以丰补歉,平滑利润。

  • 对负债项目的识别-应付股利

    按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在交纳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后,才能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如果企业当年无利润,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付股利的粉饰手段主要有:超额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1)在未弥补亏损时分配利润;

    (2)未提取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就分配利润;

    (3)分配的利润大于可供分配的利润。

  • 客户经理对应付股利科目识别的方法:

应首先核对“应付股利”账户贷方数与企业“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的借方数,看其是否一致:然后观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贷方是否有余额,如果无余额或者出现借方余额,说明有超额分配利润的问题。

【例】  某公司违反公司法和有关财务制度,利用分配的利润进行投资返还。客户经理在检查该公司时发现,本年“应付股利”为10万元,但“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为5万元(即未弥补亏损)。客户经理怀疑其有超额分配利润行为,经详细检查属实。其问题是,该公司为新华公司和沪江公司的联营公司,合同规定每年向两公司各分红5万元,而公司本年净利润尽管为5万元,但为了维护两家公司继续投资,超额分红。

  • 客户经理对流动负债粉饰手段的识别方法有:

(1)分析流动负债的组成项目和金额。分析流动负债的主要来源,偿还的紧迫程度如何,发现企业因过度负债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分析时,可以将流动负债分为四类:一是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缴税费和应付职工薪酬;二是融资环节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三是收益分配环节的流动负债,即应付股利;四是属于金融工具的流动负债,即交易性金融负债。

流动负债的金额、比重的不同,说明了不同的负债压力原因。

如果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比重较大,说明企业的资金来源于经营环节,资金成本较低;

如果融资环节的流动负债比重上升,说明企业短期融资活动增多,企业的经营业务波动性提高;

如果收益分配环节流动负债比例上升,说明企业分配方面的负担上升。

(2)分析重点项目的金额及增长率

如果企业的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增幅巨大,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面临很大压力。例如,在企业购货和销售状况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的供应商也没有放宽信用政策的情况下,应付账款的快速增长可能是企业支付能力、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已经恶化的标志。如果其他应付款的数额巨大,很可能存在隐匿收入的嫌疑。如果对关联方的其他应付款很多,也有可能是关联方替企业支付费用,以掩盖企业的资金困难。

(3)从应付职工薪酬分析企业利润造假的嫌疑

一个有信誉的企业一般不会拖欠职工工资,除非该企业资金短缺发不出工资,所以如果应付工资项目金额巨大,超出了一般状况,说明企业的资金面临严重短缺。结合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也能考察企业全年工资的合理性。该项目与应付工资的对比,既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充足度,又验证了企业经营业绩。一些企业粉饰利润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相关联的项目,或者无法粉饰相关项目,这就给我们识别会计造假的手段提供了线索。

(4)从应缴税费看企业收入、利润的真实性

根据”应缴税费期末金额=应缴税费期初金额+本期计提税额-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期末应交所得税的余额。如果发现与实际金额相差甚远,支付的所得税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与公司所得税率相比小得多,那说明公司是利润总额虚假成分可能性较大。

  • 对所有者权益的识别-实收资本

  • 实收资本的粉饰手段主要有:

(1)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

有些企业虚假出资,记录的实收资本没有相应的原始单据,例如投资者投入的房产没有产权证明和过户手续等;有的投资者伪造、涂改、变造投资的依据,甚至伪造银行进账单。

(2)抽逃资本

如投资者投入货币资金待验资后又抽回。或以借款名义向受资者借款,依靠长期不还等方式长期占用受资者的资金,以达到变相抽走资金的目的。

(3)不具备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数额

一些企业注册资本无法达到《公司法》的要求,依靠伪造会计资料进行注册。

(4)不符合增资或减资的条件或不履行法定手续而增资或减资

企业的注册资本应与实有资本相一致,企业法人的实有资本比原注册资本数额增加或减少20%时,应持资金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5)实收资本中的资产价值不实

《公司法》规定,投资者投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必须评估作价。有的不经验资任意作价,故意抬高实收资本或某些股东的股份;有的不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投入的实物或无形资产进行验资,造成验资报告和验资结果不真实、不准确;有的外方投资者利用陈旧、落后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甚至废弃物资出资,侵害了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6)出资形式不合理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企业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资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20%,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含有高新技术,经有关部门批准,最高不得超过30%。一些企业利用验资机构违规出具的虚假证明,骗取注册登记。在接受投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过高,给企业的其他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了巨大的隐性风险。

  • 客户经理对实收资本粉饰手段的识别方法有:

(1)将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的金额与注册资本进行比较,如果该项目小于注册资本金额,说明注册资本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对此应进一步了解其原因,考察有否虚构嫌疑。

(2)检查投资的原始凭证,包括合同、协议、企业章程、股东登记表、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等。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必须由所有权证明和验资报告。检查上述资料的真实性:金额与会计记录是否相符;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是否合理可信;是否超过注册资本的20%等。

对所有者权益的识别-资本公积

对资本公积的粉饰手段主要有:

(1)账务处理违反规定

将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作为当期收益或计入实收资本;将资产评估增值计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不作资本公积处理;将资产盘盈、对外投资收益甚至汇兑损益作为资本公积等。

(2)资本和股票溢价不真实

溢价发行股票时,股本应按股票面值登记入账,其差额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有些企业混淆了法定资本的界限,将实收金额直接计入“股本”中。

(3)对外投资的账务处理不合规

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投资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或评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其差额应作为当期损益处理,有些企业却直接冲“资本公积”,减少了所有者权益,虚增了利润;

企业以商品或固定资产作价投资时,当评估价高于账面价值时,本应计入“资本公积”,但有的企业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虚增当期利润。

(4)资产评估增值不真实

在不具备法定资产评估的情况下,通过虚增资产来虚增资本公积,以此降低资产负债率。

(5)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而不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客户经理对资本公积粉饰手段的识别方法有:

(1)如果资本公积数额巨大,应对其项目构成进行进一步分析

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这类资本公积一般是真实的现金流入,因此其金额的可信度较高。另一类是不可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如股权投资准备等。这类资本公积,属于账面价值,企业容易通过高估固定资产、虚报资本溢价等手段粉饰这些项目。

(2)检查协议、合同等资本公积形成的依据是否真实、合理,检查资本公积的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是否准确,判断企业有无虚增所有者权益。

(3)检查有关的协议、合同、企业章程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关注资本公积的使用方向。如新《公司法》实行后,企业不得再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

  • 对所有者权益的识别-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常见的粉饰手段有:

    (1)会计处理不当

    为了逃避所得税,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计入“盈余公积”,例如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资产盘盈和罚没收入等计入盈余公积。

    (2)提取的顺序和基数不正确

    按现行制度规定,盈余公积应在税后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扣除没收财产的损失、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后的余额提取。一些企业违反会计规范,不正确计提。

(3)使用不当

根据现行财务制度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盈余公积中的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主要用于:①弥补亏损;②转增资本或特殊情况下用于分配股利,但转增资本或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分配股利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一些企业使用盈余公积的审批手续不全,不按国家规定的条件列支使用。有的企业用一般盈余公积金支付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有的企业还将职工的奖金列作盈余公积金开支。这样做易导致所有者权益受到侵蚀。

客户经理对盈余公积粉饰手段的识别方法有:

(1)提取盈余公积的基数应是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以后的余额。因此应当注意企业期初的未分配利润是否为“红字”,即有未弥补的亏损。如果未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而直接从当期利润提取,会多提盈余公积。企业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要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决议明确,而且会计报告附注中有关盈余公积的提取和披露应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一致。

(2)查阅关于利润分配的会议记录、决议、分配方案,跟踪利润分配的凭证及账务处理,看企业的盈余公积是否按规定计提、使用以及进行账务处理。

  • 对所有者权益的识别-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的粉饰手段主要有:

    (1)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汇兑损益和投资收益等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以逃避所得税款;

    (2)利润分配不当,有些企业为了多分配给投资者利润,不提或少提盈余公积金、公益金;

    (3)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积累及防范风险的需要,不考虑企业以后生产经营的需要,而是将所实现利润都分配出去。

    客户经理对未分配利润粉饰手段的识别方法有:

    (1)未分配利润的真实与否与利润的形成和利润的分配有着直接关系,可追踪企业利润分配的凭证及账务处理。

    (2)如果没有前期调整事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期初数应等于上年的年末数。如果不等,说明存在前期调整事项,应进一步验证该调整事项是因为哪些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或会计估计变更引起的,金额多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对收入项目的识别

1、操纵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识别

在我国会计和税务实务中,开具发票是销售实现的一个证明。因此,一些公司往往以开具发票和已计税为由确认营业收入,而不管销售过程是否完成。但实际上,开具销售发票仅仅是形式,而不是销售的终结。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房地产企业经常将预收账款作为销售收入予以确认。

2、虚构销售事项及其识别

这是最严重的收入粉饰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白条出库,作为销售入账;对开发票,确认收入;虚开发票,确认收入;利用阴阳合同,虚构销售收入,例如公开合同上的货款是1亿元,但是秘密合同上约定的实际货款是5000万元,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而且隐蔽性高。客户经理一定要注意企业确认销售收入的对象是否为关联方,金额大小是否对当期利润有很大影响力,尤其是那种临近申请贷款日的关联交易。

3、利用销售退回及其识别

如在12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冲回、退货,以增加当期利润;会计期末先不结账,将下期销售计入本期;发现有缺陷的或是并非对方需要的货物后,以全部价格而不是以销售退回或折扣价格计入收入;向客户承诺有无限期退货的权利,表面上看公司有很多的销售收入,但是实际退货的可能性非常大,无法确认收入。

前两种手段可以通过趋势分析加以识别,它表现为11、12月的销售收入突然增加,次年1、2月的销售退回突然增加。

后两种方式隐蔽性强,不过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评价企业收入的可靠性。比如,看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是比销售额增长快还是慢。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快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则可能存在问题。

4、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收入及其识别

根据会计规范,当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还没有转移,例如客户有可能退货、买房有可能拒绝付款、交易涉及到未解决的问题或还需要进行协商;或借助于第三方签订“卖断收益权”协议;当顾客还拥有退货或终止合同的选择权时,企业不应该确认收入。例如商品销售后如果需要安装和检验,则销货方只有在安装和检验完毕后才能确认收入。还有,在某些行业(如出版业、音像业、玩具业和体育用品业)往往存在着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允许所卖商品全部或部分退回。因此,企业的当期销售收入和利润可能存在水份。

关注企业经营业务的销售特点,是否需要安装或者检验,顾客是否有退货的权利,正在执行的合同是否存在中止的可能,销售手续是否全部到位等等。考察企业对于这些存在不确定性的收入是如何处理的,

【例】某公司为了保持微利目标,便采取编造假客户虚增产品收入的手段,12月份在没有任何收款凭证的情况下作空账,在填制的记账凭证中,虚拟了一个购货单位购买产品、货款暂欠的业务,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46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000

应交税额一应交增值税    68 000

月终,又空转了产品实际成本,其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 000

贷:库存商品                    300 000

客户经理在审阅产品销售记账凭证时发现,记账凭证后面没有任何原始凭证,追查发票存根,没有上述产品的销售发票;调阅产成品仓库账,没有发现上述产品记录:检查提货单存根,也没有上述产品的提货单;经询问有关人员才知上述购货单位根本不存在;其购销业务纯系捏造。

  • 对成本费用项目的识别

成本费用方面的粉饰手段

(1)采用“自下而上的编表方式,人为操纵利润

为了达到申请贷款或履行贷款合同中有关财务指标要求的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虚报资产调整利润;为了逃税或者逃避还款,人为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这些企业在编表时不是根据正常会计程序,自上而下编制利润表,而是先确定应达到的业绩水平,例如净利润、利润总额达到多少,再自下而上地确定费用和收入水平。

在此基础上,再比较实际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消除与人为目标之间的差额,做出一份相当漂亮的会计报表。如果当期发生的费用超出了预期业绩的承受能力,则将差额部分费用资本化为资产,一般采用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方式,留到以后各期消化。

(2)违反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

将基本建设领用的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将福利费用开支挤入成本项目;

将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将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项目;

回收的物资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而作为帐外物资处理;将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进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亏不实;

未使用的材料不作退库处理。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虚估约当产量,调整本期损益;

将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

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或者对未销售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

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和开办费、计提坏账准备;

把应计入成本的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

(3)转移费用

一些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还通过计提所得税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等来调节利润;利用折旧、存货计价和待处理挂账等跨期摊销项目来调节利润。例如,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以调节利润。在现实中,有些上市公司在经营情况较差时,往往采用调低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由关联方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以转移费用,增加利润。

(4)提前确认费用

有时,企业为了平滑各年利润或者消除潜亏,索性加大当年亏损,把以后的损失都在一年内考虑,这样就减轻以后年度的费用负担,在未来出现较高的收益水平。这种提前确认费用的手段,能达到体现管理当局领导水平、经营治理手段、呈现企业未来美好前景的作用。当然会减少当期利润,但其作用是增加以后各期利润。

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摘牌”,停止交易,所以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时,为了避免第三年继续亏损而导致摘牌,公司可能会在第二年将以后期间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到当期确认,尽管会出现巨额亏损,但可以提高以后年度的业绩。提前确认费用的做法主要包括:大额计提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次性冲销有关不良资产账面价值、通过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增加折旧及摊销费用等。

(5)操纵成本费用在各期之间的划分

企业的成本核算有其一定的自由度,是外人不知晓的。比如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时,有意隐留当期费用,减少成本,导致当期在产品成本增大,费用减少,相应的本期利润就会增加,达到粉饰利润的目的。另外,一些企业不将期间费用结转到本期损益中去,挂留账面,结转到应收账款或者其他应收款中挂账,从而高估了资产和利润。 (250)

(6)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产品时,应按合同约定日期确认销售收入,在每期实现销售的同时,应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人为地确定结转销售成本的比率,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以虚增或虚减利润。

(7) 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通过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及费用的递延等手段可以达到降低本期费用,进而增大利润的效果。

(8)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变化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的三大期间费用。虽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以及各项费用以较为明确的划分,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有一定的弹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工业企业制造费用与三大期间费用应界限明确。如果把本应计入期间费用的计入了制造费用,将会虚增生产产品的成本,产品会形成存货,当期未被出售,该项费用被结存,未形成营业成本,从而虚增了利润;反之,会掩盖了利润。

(9)依靠资金占用费作为利润主要来源

企业之间拆借资金,为了与正常的商品买卖区分,一般应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一些企业就以此收取高于国家规定利息的高额资金占用费,冲减当期财务费用,成为期末利润的又一项来源。一些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就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掩盖主营业务萎缩、利润下降的窘境,以资金占用费维生,创造利润、弥补亏损并实现微利,既保住了“壳资源“,又避免跨入“T”类行列。

(10)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一是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于工业企业,用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停止计提折旧的时间等,都直接影响到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利润。一些企业就依靠改变会计政策来影响折旧费用,操纵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税法对折旧另有规定,因此改变折旧政策时,只会影响会计利润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对现金流也不会起作用。

二是随意改变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一般只能确定一种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必须在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有些企业出于调节当年损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随意改变既定的计价方法。

三是随意调节成本差异率。有些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结转产品成本差异时,通过调高或压低成本差异的方式,多计算或少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减或虚增利润的目的。

(11)利用营业外支出调整利润

营业外收支是企业正常经营之外、一次性或偶发性的损益,在利润表上体现为营业外收支等科目。企业对这些该计的费用不计,不该计的收入却计入当期利润。有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盘亏等营业外支出不加以确认,对不该确认的收入项目当作营业外收入,例如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资等。

成本费用粉饰手段的识别方法

(1)结构分析与趋势分析相结合,寻找成本、费用项目的反常变动。首先,通过分析各种成本费用项目占销售收入的结构,找出比重较大的项目,深入分析这些项目是否合理。例如,营业成本率是否符合该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期间费用大小是否正常,各项期间费用的大项支出是什么,是否有大额营业外支出,支出内容是什么等等。结合行业对比,往往会发现企业不符合行业惯例的成本支出。

其次,通过趋势分析,找出金额变化幅度较大的成本费用项目,分析其变化原因。例如,企业反常压缩管理成本,可能是为了“压出”利润,将费用递延或推迟确认。检查相应的递延资产项目,如“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常用的挂账科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会发现企业虚减费用、粉饰利润的行为。

(2)关注容易被粉饰的重点项目

例如,当企业采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时,挂账的费用就会上升,导致资本化的费用比例升高,例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以及类似的其他长期资产。如果企业普遍存在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的做法人为操纵净收益,与这些资本化费用有关的财务指标就有可能出现异常,如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占比等,会给我们一些提示。

(3)关注企业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

企业改变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必然影响到当期损益,因而也往往是粉饰利润的信号。要特别关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成本差异率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化,及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有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由于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给当期损益带来的影响。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该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也必须单独列示。

(4)调查大额的非经常性支出项目

针对一些企业利用其他业务事项和营业外支出调整利润,客户经理应深入挖掘这些大额非经常性支出项目是否真实,调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存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如何。

(5)结合财务指标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的合理性

主要是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各个指标,例如营业成本率、三项期间费用率等。将这些指标的本期数与上期数进行比较,如果大于1,说明股东的费用率上升。这往往是一个企业经营下滑、财务状况变差的一个信号,所以其变化趋势和公司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呈正相关。要注意的是,财务比率一般是计算某一特定期间的,因此客户经理需结合趋势分析,对财务比率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这样才会发现企业报告项目的异常变动。

【例】公司年计划利润为120万元,1至11月份已实现利润92万元,、预计12月份最多能实现利润1l万元,为了保证完成年度计划利润指标,在期间费用方面作了文章:从管理费用总额中转出20万元计入“待摊费用”账户,并结转下年度挂账,从而使鹭年利润虚增20万元;人为地实现了目标利润。对此问题,查证人员首先审阅了“管理费用”账户,发现记有转入‘‘待摊费用’:账户的数额,以此为线索查核了有关账册凭证,得知12月份发生的管理费用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之前,由“管理费用”账户转出 20万元计入,待摊费用”账户,然后将“管理费用”账户的余额转入了“本年利润”户,致使本年度虚增利润20万元。 (263)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