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白问、白看

1

在我老家齐齐哈尔上班的时候,我是工会主席,每年都要想一个集体旅游的地方。因为没有钱,就是一点儿教师交的工会会费和强迫学生交废品卖的钱,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一般也就是在齐齐哈尔市周边走走,去一天,住一夜,第二天回来。

如果出省的话,向南最低的是吉林的白城市,200多公里,虽然哪里没啥好玩的,但也算出回省;向北400多公里是内蒙的海拉尔市,现在叫呼伦贝尔市,那里有大草原,有手扒羊肉,比较吸引汉人,所以是一个候选的地方。齐齐哈尔都有到这两个地方的直达列车,而对于海拉尔来言,齐齐哈尔是走出大草原的第一个大城市。

1985年,白岩松从海拉尔第二中学毕业,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那时特快40次列车,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白岩松在回忆录时讲了他当年如何到齐齐哈尔转车。

2008年,在珠海一个海拉尔的朋友打电话约我吃饭,我问他啥事儿?

他说,约了白岩松当年的校长,有没有兴趣见一下。

我说,没兴趣,白岩松来了也没兴趣,电视上天天见,并开玩笑地说,董卿来了差不多。

我朋友说,在度假村有茅台,你爱来不来。

一听说喝茅台我就去了,当年海拉尔二中的校长真去了,那时候岁数也不大,好像不到70,就在珠海住,女儿给买的房子。

他说,当年白岩松学习很出众,但不太爱讲话,没想到他现在这么能说。

我的朋友找他的目的不是因为白岩松,是这位校长的另一个学生,他教过的,白岩松他没教过,现在是珠海驻京办主任。珠海驻京办要重新装修,我朋友想拿下这个活,找我是出方案,记得好像说是要花2个亿。

我出了好几套方案,最后这活没成,我朋友觉得不好意思。我和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没啥,不见了白岩松的校长吗?名人校长也算名人吧!

2

1989年白岩松毕业,那不是一个好年份,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当编辑。这份报纸除了节目时间表就是广告,根本不需要编辑,小白很郁闷。

直到1993年年初,大师兄崔永元把他叫到了央视新闻评论部刚成立的《东方时空》节目组帮忙,先是当编辑,后是当记者,再从出镜记者到主持人。到现在,白岩松是当年央视新闻评论部硕果仅存不多的几个人之一。不过,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也曾经抑郁,也曾经想离开,但最终是少了点勇气。

2015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白岩松“自传”式的记录心灵履历和讨论社会问题的本叫《白岩松:白说》。这之前,在2000年,白岩松出版了《痛并快乐着》大卖,2001年崔永元出版了《不过如此》更是大卖,总之,都是牙痒痒,想说又不敢说。到了2015年,白岩松有点明白了“说了也白说”。但他选择了“不说,白不说”。

后来,北京一家公司还用“岩松白说”为名运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白岩松还真写一些时评,还算有态度,可没过多久,这外号就停掉了,现在叫“正反读书”,和白岩松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白岩松的这种说法,白说也说,不说白不说。白岩松说“能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也行。

曾经,白岩松一度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言人,但不知道为什么,2015年之后兴起了一波打击公共知识分子之风。公共知识分子被妖魔化,说他们都长了洋狗的舌头,只会给洋爹舔腚,要么就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挑自己家里的病,不知道家丑不外扬。现在,说谁是公共知识分子,就是骂人。

也就这个时候白岩松在央视消失了一段时间。

为什么聊起白岩松呢?

因为央视新开了一档节目,是白岩松新媒体直播节目叫《白·问》,不知道中间为啥加个外国姓名间的相隔符号,这就不禁让我想起他的《白说》。因为白说,后来他说不说了。即使都知道说也白说,问也白问,干啥又要问呢?逗你玩吗?奇怪的是白岩松或者央视为什么用《白·问》这个名字。

即使是没有“岩松白说”的基础,对于这种能展开相反想象的节目名,也要考虑能不能用,因为容易让人产生异想。但是,我们发现,还真不是这样,有点非要这么干的味道,难道是反讽吗?比如,人家老胡的就叫“胡侃”,刘洪的就叫“牛弹琴”。就胡侃了,就对牛弹琴了,就是白问了,咋地吧!

3

昨天播了《白·问》第一期,白岩松对话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共话中美关系走向。

报道出来的标题是《白岩松对话驻美大使崔天凯:“美国最应该恢复的是大国的样子”》。

拜登上台之后,好多人对他寄以了希望。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到美国人身上呢?为什么一个美国总统就能让我们有幻想呢?好像我们天天强调的自信都没影了。

正常干好自己的事儿,正常的事儿正常办,谁也不用靠,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一百年。

美国总统美国人都信不着,想靠美国总统完成我们的希望真是天方夜谭。这就和我们说台湾一样,美国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四年一换,最多八年。换了之后就大翻盘,把原来的政策都推翻。美国就是靠这种左右摇摆来试错的,以此减少长期成本。他们从来不认为有唯一的正确道路可走,它就是这样一个看着乱哄哄的大国,有时还非常不讲理,只讲霸道。美国是一群冒险家加精神病组成的大国,你说你让它恢复大国的样子,那是啥样呢?

不精神病、不冒险,那就不是美国了。想让它像我们这样吗?注意大国形象,有责任心,在乎别人的看法。

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但我们好像毫无意识。

正是因为怕这样,美国的那些冒险家和精神病才很紧张,才推行了一系列的、不利于我们的政策,我们感觉美国人很神经。确实是,他们想天天乱哄哄,为此不怕多死人。你要是想让美国政府很要脸,那在美国民众眼里就是很丢脸,美国政府就是一个不要脸的政府。

反过来想,我们这个大国的样子,又有多少人理解呢?

不过,这倒是挺符合这档节目的宗旨,人家也没想问明白啥,白问。

我们自然也别当真,白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