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忠义之衣带诏
汉献帝衣带诏事件,正史与演义的描述在过程上差别不大,当然演义中的情节更惊心动魄一些。衣带诏上署名的人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当时的国之重臣如董承、王子服等,他们是不得不死;另一类是刘备、吉平等凭一腔热血来打酱油的,他们比起董承等更加值得敬重。
现代人追求人民币,古人讲节义廉耻。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骂死王郎,我觉得靠谱:王朗不是被骂死的,他是对自己的行为不齿,羞愤而死;“二桃杀三士”中的公孙推等人,现在看起来有点不像是真的,然而“士”的尊严和荣耀比生命更可贵,是当时的“普世价值观”;被逼死在庙堂上的韩琦,在自杀前肯定也是要有心理挣扎的,但对“忠义”的坚守战胜了对生的渴望。
现代人追求人民币,古人讲节义廉耻。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骂死王郎,我觉得靠谱:王朗不是被骂死的,他是对自己的行为不齿,羞愤而死;“二桃杀三士”中的公孙推等人,现在看起来有点不像是真的,然而“士”的尊严和荣耀比生命更可贵,是当时的“普世价值观”;被逼死在庙堂上的韩琦,在自杀前肯定也是要有心理挣扎的,但对“忠义”的坚守战胜了对生的渴望。
食人之禄,讲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董承等没有貂蝉可献,曹操也不是董卓,他们实在找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献帝之辱,那就死吧!衣带诏只是他们以死明志的自杀方式而已--很显然,衣带诏只是表明一种态度,而不是杀曹的手段,同时他们更知道,这事瞒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太久的。
解主之辱是董承等朝廷重臣的责任,他们不得不负。而当时的刘备在政治上极为落魄,只是挂了一个不被认可的“皇叔”虚衔,连皇粮都吃不上。吉平只是太医院一大夫,处于政治漩涡之外。面临这必死之局, 完全可以推脱掉:这掉脑袋的事诸位大人慢慢聊,俺老婆喊俺回家吃饭了。然而两人还是在血诏上签了自己的名字,这无疑是同死神签了卖身挈。刘备不是愤青,脑子更没有进水,这是大义所至,有所为也!由此可知,刘备不是只会哭穷的伪君子,而是真性情,纯爷们。
最后吉平毒杀曹操未遂,骂曹而死,留千古忠烈;刘备侥幸逃脱,终三分天下。 我们为这些忠勇义烈之士热血冲头、击节称是的时候,想想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得弱弱地说一句,人心不古啊。
解主之辱是董承等朝廷重臣的责任,他们不得不负。而当时的刘备在政治上极为落魄,只是挂了一个不被认可的“皇叔”虚衔,连皇粮都吃不上。吉平只是太医院一大夫,处于政治漩涡之外。面临这必死之局, 完全可以推脱掉:这掉脑袋的事诸位大人慢慢聊,俺老婆喊俺回家吃饭了。然而两人还是在血诏上签了自己的名字,这无疑是同死神签了卖身挈。刘备不是愤青,脑子更没有进水,这是大义所至,有所为也!由此可知,刘备不是只会哭穷的伪君子,而是真性情,纯爷们。
最后吉平毒杀曹操未遂,骂曹而死,留千古忠烈;刘备侥幸逃脱,终三分天下。 我们为这些忠勇义烈之士热血冲头、击节称是的时候,想想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得弱弱地说一句,人心不古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