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粉剂经验方 二、中医学家岳美中谈读书,附31部学习中医必读书单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粉剂经验方

作者/胡国栋

【组成】西洋参150g,黄芪200g,三七150g,丹参200g,天麻150g。
【功效】益气活血,祛痰通络。
【主治】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栓塞、脑供血不足、脑痴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传导阻滞等,属气虚血瘀、痰湿阻络者。症见头昏脑胀,心烦,失眠健忘。反应迟钝,肢体麻木,行动困难等。
【用法】以上各药共为细末,每日早晚服3-4g,开水送服。
【方解】方以西洋参、黄芪大补元气;三七、丹参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天麻除痰湿祛风。诸药合用,可使瘀血痰湿祛除,心脑络脉通畅,则精神倍增,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加减】若失眠可加酸枣仁150g,茯苓150g。
【点评】胡氏自创本方,为老年体弱患心脑血管疾病者而设。可广泛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栓塞、脑供血不足、脑痴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传导阻滞等。运用多年,离退休干部广为传抄,不下百人使用,反映普遍较好,基于老年元气亏虚,瘀痰湿阻络而设,是本病之道。
验案
案1:曹某某,男,72岁,2006年10月下旬来诊。主诉近几年来头昏脑涨,失眠多梦,心烦健忘,血压偏高,手足麻木,大便不畅。查舌质晦黯,苔厚腻,脉弦有力,乃痰湿瘀血阻络致,先予:
天麻15g,栀子15g,法半夏12g,黄芩15g,黄连10g,茯苓15g,瓜蒌30g,酸枣仁20g,丹参30g。
服药3剂后各症均有所减轻,后给予上方1剂,服药后10天自觉头昏胀等大减,精神转好,1月后觉全身轻松。
案2:王某某,男,73岁。1年前发现患有间质性肺炎,但病人不咳痰,西医给予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病情加重,患者心情抑郁,饮食及睡眠均差,倦息无力,遂求诊。劝其停止一切西药,先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待精神睡眠转好后,给予上方,仅10天后全身症状消失如常人,仍坚持服之1月。

二、中医学家岳美中谈读书,附31部学习中医必读书单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读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医著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用的医书,等到有了点根砥,再逐步钻研高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方法,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然而,也有从难到易者,清.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活水不乏,医术大可精进。

不过,我认为学习中医,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題,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证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神。

《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題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不下数百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该毫无依傍地直接阅读原文,从原文下功夫,反复研读,才能辨出《伤寒论》的真味道来,这样才算是善读《伤寒论》。读伤寒如此,读其他经典医籍也应如此。当然,为了开拓思路,帮助理解原著,适当地参看一些注释也是可以的。

《伤寒论》注释以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为最佳,语无泛谈,宜熟阅之。学习《金匮要略》可看尤在泾《金匮心典》。尤氏著作,颇多发挥,最能给人以启发,历来为医林所重。另外,近人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颇多参考价值,其中医案尤为可贵,初学者极宜一读,二书脱胎于日人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但文美语通,较汤书易读是其优点,可惜的是未注明出处,终有抄袭之嫌。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二部,主要是讲中医生理、病理,要读。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读《内经》,其中的生字、难句首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古汉语文史哲的修养,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必须具备的。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理专著,辨证细微,甚为可贵,应当置于案首时时取观。

各家学说中以《景岳全书》、《张氏医通》、《丹溪心法》、《脾胃论》、《河间六书》为好。金元四大家,各有长处,只是张子和太偏,不善学者,反而有害。

温病学方面,叶、薛、吴、王四家,以王孟英著作为最好。其他人的著作,不是失于笼统,即是失于死板,惟王孟英的书比较细致,用于临床较多效验。《温热经纬》和《王氏医案》都需要细读精研。

其次何廉臣的著作对温病也多发挥,何是温病学后起之秀,特别是继承了王孟英的学术思想,他的《重订广温热论》和重订《感证宝筏》为少见的好书,诊断确切,于舌诊尤其精到,用药熨贴,分析入微,文字清晰,是书说出了温病真象。

药物学方面,初起先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这类书朗朗上口,便于习诵。之后可看《本草备要》,再深一点,可看《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至于《神农本草经》文字古奥,不大适合初学,但为本草之源,义蕴精深,与内经、伤寒、金匮合称四大经典,凡欲精研中医者,亦为必读书之一。

类书方面,清·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甚好。此书比较实用,各科齐备,辨证详而方药精,书中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编次订正,也下了很大功夫。前清时,太医院考试就以此为标范,至今北方医生中,学金鉴名世者不乏其人,于此也可见此书影响之大。其他如《证治准绳》、《张氏医通》、《东垣十书》也是好的类书,亦宜一并披阅。

学杂病以《医宗金鉴》为好,看妇科以《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为优。特别以傅青主的书为最好,其用药前无古人,该重时用量特重,动辄以两计,该轻时用量特轻,轻到几分。

例如他的完带汤,临床上用治白带多效。方中山药、白术各一两,峻补脾阳脾阴,在大队静药中加入少量陈皮、柴胡疏肝健胃之品推动阴药,使脾脏功能健运,则运化有权,湿热可除,故妇女带症可愈,方名完带,当之不虚。近年,山西发现《傅青主秘方》,用药一如女科,为医书中珍籍,值得加以研究。

我一生最喜欢仲景和东垣的书,凡与之有关的书,均从源到流一一加以系统地学习。例如学药则先读张洁古《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继看《兰室秘藏》用药法则,再念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再诵何廉臣《新编药物学》等。学方则读《伤寒论》、《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研经言》、《经方例释》及《金匮要略方论》、《金匮心典》、《王旭髙医书六种》等,一脉相袭而来。

除了正途的书以外,医案、医话也应当有所泛览,汲取别人经验,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医案以《王孟英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好,医话以《止园医话》、《冷庐医话》为佳。

总之,凡学医者应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读一家之言,志趣每易为其所夺,落其窠臼之中而不自觉。为医切忌拘古、趋新。医药重乎实际,一理之出,一药之投,如奕棋然,必激起对方,彼此牵动得当才可战而胜之,设不得当则为对方所胜。

因此,若不广采众长,以精益其术,囿于方隅,临床之际不偾事误人者鲜矣。下面是给全国中医研究生班草拟的“当读的古医书”,书目列下,供学习中医者参考:

1.脾胃论,金·李杲著

2.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著

3.景岳全书,明·张介宾著

4.伤寒来苏集,清·柯韵伯注

5.伤寒贯珠集,清·尤在泾注

6.金匮心典,清·尤在泾注

7.傅青主女科,清·傅山著

8.本经疏证,清·邹澍著

9.本草思辨录,清·周岩注

10.药征,日·吉益为则著

11.研经言,清·莫枚士著

12.经方例释,清·莫枚士著

13.石室秘录,清·陈士铎著

14.王旭高医书六种,清·王泰林著

15.医林改错,清·王清任著

16.王氏医案译注,清·陈念祖著

17.增补评注温病条辨,清·吴瑭原著、王孟英等评注

18.温热经纬,清·王士雄纂

19.通俗伤寒论,清·俞根初著

20.伤寒瘟疫条辩,清·杨栗山著

21.冷庐医话,清·陆以湉撰

22、血证论,清·唐宗海著

23.感证宝筏,何廉臣订本

24.温热论讲义(原名重订广温热论),何廉臣重订

25.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评选

2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著

27.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

28.八法效方举隅,冉雪峰著

29.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著

30.蒲辅周医案,高辉远等整理

31.中医诊法要览,日·大塚敬节撰

(《辽宁中医杂志》)

(0)

相关推荐

  • 荐书 |《增订通俗伤寒论》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伤寒论>是中医的辨证论治高峰,名副其实的四大经典之一,<伤寒论序>更是学医者必背的最美医文,有一位叫何廉臣的清末名医,本 ...

  • 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

    吴又可个性鲜明 , <温疫论> 不同凡响.讲到中医 外感热病治疗的历史, 特别是温疫. 温病的证治, 吴又 可其人其书不可能不提.吴又可的 <温疫论> 有论也有 治, 一般我们 ...

  • 《重订通俗伤寒论》在线阅读

    作者:俞根 朝代:清 时间: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后序 前序 第一章·伤寒要义 ├─ 第一节·六经形层 ├─ 第二节·六经病理 ├─ 第三节·六经病证 ├─ 第四节·六经脉象 ├─ 第五节· ...

  • 一个民间中医的学医之路(如何学习中医之二)

    一.天赋学中医之人一定要备有中医的天赋. 天赋来自本能,先天具来的素质,具来的这方面灵感与悟性.天生的爱好与兴趣发于内心.天生的有这方面才能.当在后天的某一环境,某一时机的接触,开启心中的执爱与专注, ...

  • 【名医验方】中医学家关幼波:治疗骨质增生通用方骨痹汤 二、《中医百病防治养》征稿启示

    自1992年以来,我们运用关幼波教授骨痹汤加味治疗骨质增生45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作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45例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2岁,平均56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 ...

  • 这味中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病,人人都吃得起!

    来源:康美中药养生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中医认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单纯血瘀证,主要如果病人的疼痛以针刺样疼痛为主,这是中医血瘀证的典型表现,建议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前面讲过用生三七可以治疗 ...

  • 中医推荐 | 一味中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病!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脑梗塞以及动脉硬化等,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深受这些心脑血管病的折磨,很多人选择了使用的化学药物,可化学药物本身的毒性和副作用又 ...

  • 一味中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病!中老年一定要知道他,人人吃得起~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脑梗塞以及动脉硬化等,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深受这些心脑血管病的折磨,很多人选择了使用的化学药物,可化学药物本身的毒性和副作用又 ...

  • 【鱼鳞病】中药内服外用验方

    .[鱼鳞病]中药内服外用验方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 以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鱼鳞状黏着性鳞屑为临床特征.由于本病的皮肤似蛇皮,故中医谓之"蛇身",本病为先天性疾患 ...

  • 煲中药,“头煎”“二煎” 不能一成不变!

      煲中药一般会"头煎""二煎",意思是中药一般都会煎煮两次.不过,对于煎药,很多人还是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头煎""二煎&quo ...

  • 名老中医张士舜主任治疗失眠经验方 二、祛风止痒汤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症

    一.国家级名老中医张士舜治疗失眠经验方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 ...

  • 李建民:治疗冠心病支架后长期服用的中药粉剂

    本方纯属经验用药,请勿模仿,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人参.桂枝.川芎.三七,按照3:2:2:1比例,打粉混匀,每次冲服3克,每天二次,具有缓解支架后心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