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被贬后写下一首“梅花词”,句句凄美,道尽中年人的忧伤
越是长大,心中的欲望也就越大。小的时候拥有一个风筝便能开心,长大后再多的名和利都无法满足。在一些事情上,成年人往往会被心中的欲望蒙蔽双眼,有的时候还不如小孩子看得通透。在宋代,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年仅七岁写出来让人自愧不如的千古名作。
全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道尽了成年人的悲哀,让无数成年人陷入沉思,暗自感慨自己活得还不如七岁孩童。这位诗人就是黄庭坚,小小年纪却有大大智慧,孩童的纯良心性,让他作出了这首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诗,字字诤言,直戳成年人的痛点呢?
02一、《牧童诗》
黄庭坚在七岁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权势和地位,他只知道每天的乐趣就是玩耍,开开心心,保持着一颗孩童的纯真。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在诗中,描绘了一个牧童放牧的场景,牧童骑着心爱的牛远远地经过山村,吹着牧笛,牧笛声穿过田垄传到了我的耳朵里。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牧童,看见牛,听见了牧笛声,感受到了牧童的趣味。
随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大人们的不理解。“哎,多少远到长安来谋取功名的人啊,用尽心思,倾尽家财,他们倒是远不如牧童你啊”。诗虽然仅仅28字,但是透过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牧童悠然闲适的生活,不用追求功名利禄,享受着放牧的闲散时光,怡然自得,十分快乐。
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无数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远到这里,来不及享受生活,眼里、心里都充斥着对权利的渴望,所以这些人活得很累,远不及小小牧童活得通透。通过这首诗足以见得,虽然当时的黄庭坚只有7岁,但是明白的道理却已经超过了大人们,他心中感慨,为什么人总是要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这样不累吗?
这首诗被人传开之后,很多人自愧不如,惭愧地认为自己活的竟然不如一个小孩子通透,心中不免有些想法。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因为真的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感受过权势,因此没有欲望。那么黄庭坚到底是哪一种呢?
03二、黄庭坚的信仰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受到父亲的熏陶,他自小就对诗文等感兴趣。博览百家文史,遍观群书,懂得自然就比同龄人多。因此,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虽然他只有七岁,但是思想境界早已到达十几岁该有的觉悟。
古时男子成熟的年纪本来就小,十几岁成家的大有人在,所以七岁懂得成年人懂的道理,写下这首诗,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黄庭坚学成之后,便考取功名,步入了仕途。很多人就在想,七岁的时候就知道不要为了功名利禄的人,为何失去初心呢?
其实,其中的原由也十分明了,自古读书之人都有一颗想要“治国平天下”的心。黄庭坚也是如此,他在意的不是所谓的功名、权势,而是施展自己的抱负,给一方百姓带去安宁。诗人在步入仕途之后,一直清正廉明,关心百姓的疾苦,因此民间的口碑很好。
在政治上,黄庭坚考取功名为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男儿应该志存远大,心系家国。所以在政治上他不喜欢王安石的变法之道,他认为变法必定会引起党派之争,朝堂内耗,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所以他和苏轼的为官之道不谋而合,百姓第一,江山次之。
黄庭坚一生清贫,没有过多结交好友。朝中权臣因此多不与他往来,拉拢不来便踩低,因此黄庭坚受到贬谪。但他没有过多的计较,身在其位便谋其事,从不在意得失。作为一个政客,黄庭坚或许没有太多成就,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他一直备受人们尊敬。
黄庭坚善于讲理和法用在创作中,他写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他的理念和一些根本道理。在文学方面,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便是他的理念。黄庭坚被称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同时还有“一祖三宗”之称。在学习文化的同时,黄庭坚还坚持学习的初心,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
就他书法而言,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使得他的书法独树一帜,成为后辈所学的经典。从他的书法中也能看出其性格,不拘泥权势,清贫且安乐。这一切和他七岁所做的诗不谋而合,他虽然考取了功名,但是却没有迷失自己,让自己陷入欲望的沼泽。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他的骨子里带有的都是不羁的仙骨。身在朝堂,却不与名利为伴,心系天下百姓,关心民生,不与权势同流合污。在文学上也是,他坚持自己的初心,一直热爱文学,尊重传统。在尊重的基础上创新属于自己的信念。不为名利所困,不为条框所扰。
04三、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在古代,人们都以考取功名为目标,无数少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人和“读书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答案或许就在他们心中。有的人考取功名只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往往读书人都有自己的节操,面对名利也都能保持着自己的一颗初心。
但是还有不少“读书人”,只不过是利用读书的名头,成为自己未来仕途路上的一颗棋子。所以这些“读书人”就如黄庭坚之中所写的,机关用尽。朝堂之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朝堂之下横行霸道,欺压良善。都说读书人最明事理,其实明“势力”的读书人更多。
说到底,黄庭坚这首诗写于孩童时期,却不止于诗人逝世。短短28字,蕴含的是人生的哲理,其中意味让人不免深思。拘泥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是为生活所迫的金钱,是为五斗米折腰的现实。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谁还曾记得自己的初心,谁又在为了自己的初心拼命呢?
现实中,随处可见的就是“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低头,但是没有这些又能怎样,只不过换了一种人生态度,换了一种生活方式,打破束缚着我们的枷锁,或许才能拨开乌云,看见被遮住的阳光。
05结语:
纵观这首诗,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不止于当时社会。值得让人思考的是人们为什么不敢打破枷锁,成就一种新的人生。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生活是绝望的,看不见乌云背后的阳光。没有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最终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最后,面对生活大大小小的不如意,希望我们能够坚守本心。或许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打破枷锁,但是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将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人生,那里或许就是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