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 春来不是读书天

快开春了。

春来不是读书天。春天里诱惑太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里应该去远足,去踏青。当然,最应该的还是谈恋爱。就连小动物都知道,春天是恋爱的季节。所以,春天即便要读书,也只该读“情书”。

但,春天里读不得书,其他时候就读得么?也读不得的。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没什么读书的季节。

读书也未必有什么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云云,不过是一帮穷酸秀才编出来自欺欺人的鬼话。穷酸秀才们总是要编出诸如此类的鬼话来哄骗自己的,否则他们的书便读不下去。当然极个别读书读发达了的也有,但这并不能证明读书有用。因为他们一旦升了官发了财,先前读过的书便都束之高阁了。可见还是没有用。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或者说,读书的理由是什么?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在我自己,则是因为害怕。

一个人的童年,大约难免是要伴随着恐惧的。如果他还曾经有过在黑暗中独处的经历,这种体验就会更加刻骨铭心。记得小时候,最不喜欢或者说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到了晚上妈妈还不回家。所以,一到太阳下山,我就会站在路灯下等妈妈。那时正好在搞“三反五反”,我妈妈虽然只是一个小职员,也不能按时下班的,因此我常常在路灯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当时负责看管我的三姨还是个中学生。她这个大姑娘拿我这个小男孩毫无办法,怎么哄也哄不回去,直到她后来学会了讲故事。

讲故事,大概是人类克服恐惧最古老的办法了。

恐惧是人类一种不可磨灭的远古记忆。正如婴儿落地的第一反应是放声大哭,人对世界的第一体验也是恐惧。对于初萌的人类来说,世界是美好的,更是恐怖的。它固然有温暖的阳光,和顺的风雨,可口的野味,却也有狼虫虎豹、凶禽猛兽、水怪林妖。尤其是一到晚上,它就变得狰狞恐怖、阴森残忍、鬼哭狼嚎。赤身裸体一无所有的人类只能躲进洞穴,相互偎依在火堆旁苦熬,不知那漫漫长夜何时才是尽头。
    长夜这个概念就是那时形成的吧?如果那夜晚很美好,人们只会嫌“春宵苦短”,不会说“长夜难明”。夜长梦多啊!

这时,一个年长的人开口了。他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最早讲故事的那人是谁,但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得知,那些被黑暗和恐惧包围的洞穴人将会平静下来,最后安详地睡着,就像婴儿在妈妈的歌声中睡熟一样。正如“诗是我们悲哀时的催眠曲”(格罗塞《艺术的起源》),故事也是我们恐惧时的镇静剂。谁都知道,人们讲故事最多的时候是晚上,而晚上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又是鬼故事(恐怖故事)。黑暗中听一个人讲鬼故事,那种体验是惊心动魄却又极具快感的。几乎没有人能抵御那挡不住的诱惑(太小的小孩子除外)。事实上,只有故事中虚拟的恐怖才能战胜生活中现实的恐惧。这是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的一场“以毒攻毒”的自卫反击战。向着荒蛮的外部世界,也向着脆弱的内心世界。

故事一讲开头,就止不住了。于是又有了别的故事:神奇的故事,美丽的故事,悲壮的故事,感伤的故事。当然,仍然还有恐怖的故事。

后来,又有了书。有了讲故事的书,也有了不讲故事的书。

没有人会愚蠢到把书等同于故事,但据我个人的经验,读书的爱好却多半开始于听故事。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特别爱听故事,那么他长大以后也多半会爱读书。我之所以要说“特别”,是因为几乎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小孩,但特别爱和一般的喜欢还是有区别。特别爱听故事的孩子不会满足于只听大人讲(大人能讲的故事毕竟有限,何况讲故事的要求也未必总能得到满足),他还会想办法自己找故事来听。最会讲故事的是谁呢?是书。于是,他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成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他不但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那他就还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一个写书的人。

我现在好歹可以算是一个读书人甚至写书人了。但我仍然爱听故事,尤其是爱听鬼故事。我最爱看的书是侦探小说,而看过以后终身难忘的,则是两个英国作家讲的两个恐怖的故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和《隐身人》。记得那是上中学时,一天夜里读完《隐身人》,竟不敢走出房门去上厕所,因为我不知道那隐身人是否就站在门口。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书的好处,就是能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从此,每当黑暗包围恐惧袭来,我便读书。而且,正是因为读书,我还变得喜欢一个人独处,哪怕窗外北风呼啸,一团漆黑。我不再是路灯下等着妈妈回家的小男孩,也不在乎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在一起。当然,我也不一定要读故事书。

不过,这似乎不该是春天里讲的话。

春来不是读书天。春夜里即便闹鬼,那施施然前来造访的,也多半是帅呆酷斃的男鬼或美艳绝伦的女鬼,怕什么呢!

(0)

相关推荐

  • 散文|| 真的不容易

    作者:高旖晨     编排:非    鱼 恐惧,总能把人吞啮,与外室隔离.细细密密的恐惧将连成一个封闭空间体,让人在无尽的黑暗中一点点被淹没.想要触碰光明,你得打破这层厚壁.然而,这真的很不容易. 时 ...

  • 夜的情怀

    似乎是不经意间,夜晚就这样如约而至了.前尘往事被黑暗唤醒,思绪如泉涌,想起儿时寂静的夜晚.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乡村的夜晚,不仅是静的出奇,也黑的出奇.除了天上一些零零碎碎的星光外,几乎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

  • 怀念过去的夜晚

    怀念过去的夜晚 邱贵平 说来惭愧,16岁之前,我一直弄不明白"夜上海"."夜香港"."不夜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也难怪,我那偏僻的家乡,直到 ...

  • 江城夜话 | 我与易中天 华师一附中读书拾零

    这是我和易中天2010年11月在华中师大一附中60周年校庆时,与吴传忠老师在新校区科学馆报告大厅门前的合影.1962年到1965年,我与易中天在华师一读高中时,吴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易中天在答< ...

  • 易中天读书日感言:我有"三不读"

    世界读书日 2021.4.23 有所不读 身体素质看吃饭,心理素质就看读书了. 心理素质好的人,大约都是精神方面的杂食主义者.这话反过来也对.或者说,反过来说更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好,往往就因为他杂食, ...

  • 易中天《中国智慧》第三篇读书笔记——“兵...

    易中天《中国智慧》第三篇读书笔记——“兵...

  • 易中天《读书如择偶》

    易中天《读书如择偶》

  • [十二仙媛]嵌易中天“一树寒梅风带雨”吟春

    缘分的小船,载着我们的诗和友谊,向明天和远方行进.每一个秋风初起的季节,都是属于我们的节日.不悲不喜,不离不弃.            庚子腊月立春日,易中天先生在其公众号与读者互动写春联,并拟上联& ...

  • #读书# #易中天# 道德、秩序、礼乐、...

    #读书# #易中天# 道德.秩序.礼乐.宗法.法律,都是约束中国人行为的准则,现在看来,法律只是约束人的最低准则,如果只靠法律,那么很难想象我们的文化到底能不能坚持几千年而不中断. 中国就像一辆向远方 ...

  • 对话易中天:读书,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孙晓媛)4月23日,开卷有益.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央视网记者专访知名学者.作家易中天,聊聊读书那些事儿. 央视网记者:人为什么要读书? 易中天:唯独人类才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书籍, ...

  • 闲暇读书《破门而入:易中天谈美学》推荐

    这是一本讲美学的书.美学可以用各种方法讲.本书所用,为"破门而入法".破,就是批判,也就是清算或清理.这就要围绕问题讲历史,或历史地讲问题,故本书又名<美学的问题与历史> ...

  • 易中天:每当黑暗包围、恐惧袭来,我便读书

    每 个 人 都 是 生 活 的 记 录者 原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书的好处,就是能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从此,每当黑暗包围.恐惧袭来,我便读书.而且,正是因为读书,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