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基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
从今天进入《为言语智能而教》的第二个板块:组块教学策略。
首先是第一章,基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
关于课标,一直以来在一线老师的手中都存在着剥离状况。使用统编版教材之后,有所好转。这不是因为老师对课标研究得深入了,而是教材对课标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上更多了。
但是依然还是需要一线教师解析语文能力的知识背景。这是一线教师解析时的黑洞,在各级培训中会零星出现,没有形成系统。
薛老师仍然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例。说实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从来就没有教过,即便是教,都是浮在浅表,连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
薛老师把这个能力目标依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原理从两个维度进行解析。
第一个维度形成能力所必须的知识。(比如朗读规律、具体感受、态度情感、朗读技巧、文体朗读)
第二个维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水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根据这样的框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朗读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结构——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避免朗读教学的虚无与空洞。
那么再进一步往下走,走到文本之中,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课文中有哪些值得教又值得学的朗读知识内容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具备朗读和学情这样背景知识下去教材中琢磨。
读到这儿才明白,这朗读教学并不是这里读重点,那里读轻点这么简单和敷衍。虽然学生并不需要那些术语,但是老师只有把那些术语落在文本中,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落在实处。
这是以“朗读”目标为例。一篇文章,要发展的语文能力目标很多,需要教师去发现相应的内容并进行重组整合。在前面第二章谈到过的以“语文核心知识”、“语文能力”、“解决问题”为内核的内容板块,形成新的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
关于这个如何重组,以我的水平,没有老师手把手教,估计都是个一知半解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