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有3种“活法”,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
日本有一位名叫大津秀一临终关怀护士,她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位患者的临终遗言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第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个遗憾是:没有实现梦想。
可见,人生苦短,很多人都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而做好自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就如电影台词所说: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人生,有三种不同活法,可惜大部分人只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你自己属于哪一种!
1、为他人而活;
在中国,绝大数父母一辈子都是为子女而活,甚至是为子女付出了一切。这种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子女,等到子女长大成人了,成家立业了,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子女如此无私奉献,也为子女而活。
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父母这种牺牲奉献精神的最高赞赏与肯定。
同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是为他人而活,永远活在他人世界里,那就好丝毫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这其实也是很可悲的。
比如说,一个人太在乎亲戚朋友的看法,做人做事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甚至是产生很多心理困惑。最终,这种人只是成全了他人,而苦了自己。
子女若是为了孝顺父母,一味让父母高兴满意,接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最终也是害了自己。
有些人,看见旁人买房买车,自己没有那个经济条件或者刚性需求,也跟着买房买车,打肿脸充胖子,最后生活压力巨大,搞垮了身体,只能“自食恶果”。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看见周围人在干嘛,自己就跟着干嘛。但是,人云亦云,活得和别人一样,过着标配生活,真的对吗?就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的质问:从来如此,便对么?
2、为自己而活;
中国人从小就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和责任,活得太累,好像永远是活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里。
外国人却与之相反,他们更加自由、平等,更多人愿意为自己而活。就如诗句中所写: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经常有人问我们“你长大了,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是,大家是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你就是你,为什么你不能活成自己,而要活成其他人的样子的呢?
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容易觉得为自己而活的行为属于自私自利。但是,一个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怎么照顾他人?爱他人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自强不息,活出自己的价值。
经济学常识更是告诉我们:只有在很好“利己”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利他”。
越是为他人而活的人,越自以为是,他们高估了自己,认为世界少了自己就不行;
越是为自己而活的人,越会发现自身的卑微与弱小,越能够放下心里的包袱,轻装前进。
人生苦短,只有几十年,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完全负责。所以,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就要多为自己而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全责。
为自己而活的同时,按照内心的良知来做人做事,而不是受仁义道德的约束。如此这般,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无怨无悔。
3、忘我忘他而活;
一般人,只能达到以上两种境界——为他人而活,为自己而活,但真正得道的人,可以到达物我两忘的境界,既不是为自己而活,也不是为他人而活,而是如庄子所说的“无己”境界,忘我忘他地生活。
庄子“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为他人和为自己,都是入世的世俗活法;而“无己无功无名”的活法,却是属于一种出世的逍遥活法。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世俗的好坏道德标准来评判这种活法,要不然就成了庄子笔下的小麻雀。
楚庄王高薪聘请庄子去当宰相,可是庄子不羡慕名利,断然拒绝了。一般人很难理解,因为世俗之人的眼中只有功名利禄,而庄子更加看重人的本性,要活出“道法自然”的境界。
后世的陶渊明也是活出了“忘我忘他”的人生境界,他首先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然后“采菊东篱下”,最后“欲辨已忘言”。
一般来说,忘我忘他的人,不为他人而活,避免丧失本我;不为自己而活,不热衷于名利。但是百年之后,世人都记住了他们的大名,对他们推崇备至。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逃离世俗的梦,但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最终只有心中暗暗羡慕的份。
以上就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法,大部分人只能达到前两种活法。比如说,中国人经常是为他人而活,而外国人爱自由,更喜欢为自己而活。
但是最后一种活法,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羡慕不已的。朋友们,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活法?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