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门到归家,防“疫”一刻都不能停!复工防护从细节入手,教你远离病毒~

全国上下同心抗“疫”,多省连续多日新增确诊病例为0,疫情的好转,让不少地区加快了复工的步伐,事实上,已经人已经复工一段时间了,但复工不意味着疫情结束,现在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走出家门,重返工作岗位,面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要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有哪些被忽视的防“疫”细节吗?

防护三部曲

1
个人防护

出门千万条,口罩第一条,说话、打喷嚏、咳嗽等都会造成飞沫传播,戴口罩算得上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果去普通地区,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如果去医院或者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准备N95口罩。

除了随身多备几个口罩,最好再准备些消毒用品,比如消毒酒精湿巾、免洗洗手液、一次性手套等,做到随时防护。定期消毒钥匙、手提包、手机、鼠标、键盘,降低风险更安心。

①量体温

每日至少2次体温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务必做好防护尽快就医。

健康体温范围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有一个标准是肯定的,如果体温超过37.3℃以上,就要高度警惕了。额温一般在36.5℃左右,如果超过37℃,就有问题了。

低热:37.3℃-38℃

中等热度: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②如实上报

在浙江出行公共场所,基本上都会有工作人员要求出示健康绿码,它显示出你最近去了哪里、接触了哪些人群、有没有症状、是否去过重点疫区。如果每个人都如实上报,这个健康绿码就是安全的。

2
安全出行

无论选择何种出行方式,都要记得全程戴好口罩。

“新冠”病毒可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及长时间,暴露高浓度的气溶胶环境中,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出行更推荐与人接触较少的交通方式,比如骑单车,如果是选择共享单车,最好使用前用消毒酒精棉片擦拭车座和把手。

如果上班距离较远,在乘坐公交、地铁时,尽量避免拥挤,与他人保持距离,严禁在车内饮食。同时要减少接触吊环、椅背、扶手等“危险区域”。

在公共场合切忌不要用手触摸口、鼻、眼等,下车后应及时进行洗手消毒,用流水冲洗,整个洗手过程应不少于20秒。如果不方便使用流水冲洗,可使用免洗消毒洗手液,总之,时刻注意手部卫生。

3
办公区域

根据病毒的传播方式,保持通风换气能降低室内空气染污,建议办公室长期打开窗户,加速室内外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

如果长时间佩戴口罩感觉闷憋,可到通风良好的无人区域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

防疫重点

1电梯间

进了电梯间千万别摘口罩,这种“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是病毒细菌滋生的最佳场所,不要徒手按电梯,因为病毒很容易吸附在按键表面,可以用纸巾包裹手指,或者用去芯的笔来代替,也要注意消毒。

电梯空间小,以往的“挤电梯”情形是万万要不得的,专家建议划分电梯九宫格,严格限制搭乘人数,避免人群的密切接触。

2食堂就餐

大部分人很难做到中午回家吃饭,但办公场所吃饭时间有限,极易出现单位食堂或周边餐厅人潮聚集,这样对于防疫不利。

因此建议大家错峰轮流就餐,分餐进食,最好做到单独就餐,吃饭时不与人说话,保证吃饭场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果有点外卖的员工,可以事先和外卖员沟通好取放地点,尽量无接触拿取外卖。

3公共排队

卫健委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与别人讲话交流时,请最少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2 米以外会更安全。

4回家消毒

在外防护一天,到家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不,回家消毒也很重要,很多人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这其实不够准确,建议回家应先更换居家拖鞋。

大家现在选择的口罩多为一次性防护口罩,如果是短暂外出,口罩妥善保存可以继续使用,但如果是长期在外办公,应按要求摘除扔进垃圾桶里。

处理完这些,再好好清洁手部,有人可能会问衣物要不要消毒?一般只要不接触危险人群,衣物正常换洗即可;如果实在担心,也可选择用酒精喷洒外套,消毒后的外套后翻转对折后让内侧朝外,放在远离火苗的角落。

外出回家后需不需要洗头?

根据SARS 病毒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 2~3 天的研究结论,推测病毒在头发上也可能存活 2~3 天。但因为头发属于不吸水材料,所以推测含病毒的飞沫在头发上超过 1 小时就没有传染性了。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大家也不要过于恐慌,很多人都被逼成了强迫症、洁癖,谈“冠”变色,这种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响应国家号召,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适当在家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一起早日战胜疫情!

精彩内容请点击☟☟节目视频

今日节目预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