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问题的是这座城市,但别的地方也未必就有多好
封户管理,确实能有效防范疫情扩散,但不一定适合所有地方。
一个地方是否有必要、有能力进行封户管控,决策者要提前进行充分推演,不能仓促做出决定却又无法有效实施,让百姓承受不必要的煎熬。
自1月20日通化市小区封闭管理以来,不少市民反映:生活物资采购难、部分家庭出现“断粮断药”危机、有的家庭“一个苹果俩孩子吃3天”……
一时间,疫情防控下的物资配送难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通化市的封城封户确实称得上“干脆利落”,但突然按下的“暂停键”,让很多居民感到猝不及防。
因为没有囤粮囤菜的习惯,许多家庭很快“断粮”,米面油还是通过绳子从窗口相互接济一下,但老人用药和幼儿所需的奶粉着实让人犯难。
也正是在此期间,通化的防疫问题激化,越来越多的市民不得已在网络上发出求助。
有网友指出,通化市并非物资储备不足,而是在物资的调度、分配环节出现了问题,没能及时地送到居民手中。
当然了,因疫情防控出现“断粮断药”,也并非通化市一家独有。
去年疫情暴发之初,许多地方都曾出现过婴儿缺奶粉、老人缺救命药、全家没米下锅的囧境,甚至有人因无法及时就诊而出事。
但在与疫情较量一年之后,还是有地方因为加强疫情管控而掉了链子,导致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影响,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通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要经过多道消杀程序,配送人员也要三天做一次核酸检测,物资能够进到小区,可是因为人手不足,不能及时上楼,送到群众家中。
这些情况都说明,一些地方的防疫工作还存在口号多、调门高、政策落而不实的问题。
封户管理并非小事,当地对物资储备、人员配备、社区疏导等工作,是否做了充分预案?如果工作考虑不周,百姓正常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势必引发失序和混乱,进而影响抗疫大局。
当原本由公共设施织成的生活保障网络被打破,社区立即成为居民首先求助的对象。
但是,社区本身并不具备独立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包括核酸检测、流动管制、物流配送……
宏大的整体目标在具体执行时,不应该都压到最基层的居委会、网格员和临时志愿者的身上。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做好“封城”期间的物资保障,不能一味地去依赖志愿者。防疫期间的“志愿者”队伍,主要为地方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自发组织的,由年富力强,愿意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的热心市民组成。
他们确是疫情防控过程中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但因为缺乏相关经验,对各任务区也不是很熟悉,面对各类错综复杂的情况,难以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应对。
物资配发不及时,只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肯定能尽快得到解决。但大家也应该地清醒到,一些中小城市的应急能力未必强过通化,应该及早地思考疫情防控中城市管理的大课题。
比如,要提前开展相关演练工作,尽快查漏补缺;一旦出现需要严格管控的情况,要科学制定对策,有序引导,避免再次出现物资配发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
对此,建议在防疫期间物资保障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个基层组织,警察等行政部门,以及快递、物流等专业性行业的力量。
具体操作为:
1、街道,社区乃至物业等基层组织第一时间摸清本辖区物资需求情况,列出孤寡老人,婴幼儿,残疾人及孕期,哺乳期妇女等需重点保障的人员清单;
2、各居民点均应预留适量物资储备,以备紧急情况;
3、安排公务车辆携带物资定时巡逻,遇有市民因物资问题求助,可以第一时间施以援手;
4、吸收快递、物流乃至外卖等行业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加入负责物资分配的志愿者队伍中,强化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总之,“封城”期间的物资保障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又极其复杂的民生问题。
唯有建立起完善的应急保障制度,统筹安排各方面的资源,才能避免此类问题一再发生。
2021.1.27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