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行鲁中分行的成立及分区发行期间印发的北海币

一 、 鲁中分行的成立

鲁中区是山东革命抗日根据地五大战区之一的中心区, 位于山东腹地偏东南部,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共产党的山东省政府 、 国民党的山东省政府以及鲁苏战区总司令部都曾设于此地 。

1943年春, 北海银行总行随山东省政府机关由鲁中区东迁滨海区 。随同前往的主要是总行的领导及印钞厂的几位骨干成员 。原总行的大部分人员, 以及印钞厂的大部分设备留在鲁中区 。留在鲁中的人员在沂南县万粮庄成立了鲁中分行, 贾洪任主任 (后来改称行长 ), 任志明任副主任, 下设秘书股 、营业股 、会计股 、发行股 、 出纳股 、 总务股及印钞厂, 后曾设鉴定股 。印钞厂仍设在万粮庄附近的大崂峪, 主要印钞设备为石印机 。当时的印刷能力为平均每小时七百四十印 。分行在各专署设支行各县设办事处, 下辖泰山 、 泰南 、 沂蒙三个支行 。泰山支行辖: 莱芜 、莱东 、淄川 、章丘 、益临 、 淄博等六个办事处 。泰南支行辖 : 泰宁 、 新蒙 、 泰南 、新南等四个办事处 。沂蒙支行辖 : 沂水 、沂北 、沂南 、 费县等四个办事处 。全行干部约 七 、八十人 。当时分行的主要业务是货币印发 、 发放农贷 、 代理金库和停用法币等工作 。

工商局成立后, 代理金库和停用法币等工作 划归工商局 。

1944年夏, 鲁中联办副主任马馥塘兼任分行行长, 贾洪任副行长 。年底, 因战事需 要, 精简银行机构, 支行及办事处撤销, 多 数干部转到财政部门及工商局工作 。原支行及办事处的业务分别合并到相应级别的财政及工商局 。分行的一部分业务如工商信贷及外汇管理划归工商局 。分行仅剩十余名干部 (不包 括印钞厂 ), 主要业务就是印发北海币 。

1945年8月, 北海银行总行由滨海迁回鲁中区, 鲁中分行与总行合并 。1945年11 月, 鲁中分行再次从总行分离出来 。1948年 8月, 鲁中分行 、 鲁南分行 、 滨海直属支行合并为鲁中南分行 。

二 、 分区发行的成因及时间

1942年底, 日军开始向山东根据地大规模进攻, 根据地范围逐渐缩小 。1943年初, 形势更趋严峻, 根据地各大区被军事分割, 彼此缺乏紧密联系, 经贸往来几乎中断, 加 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 物质存量多寡不一, 北海币印发数量不一, 导致北海币比值不一, 地区间相差二三倍 。商人利用差额, 从币值低的地方套取北海币, 拿到币值高的地方使用, 以牟取暴利 。

有鉴于此, 1943年夏, 北海币改为分区发行分区流通, 票面加印区名 。1943年秋, 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决定以鲁中 、滨海 、鲁南名义发行北海币。胶东区情况特殊 。因假币泛滥, 为了反假, 1943年1月份, 胶东区便开始实行限区流通 。参见胶东的 《北海支行一九四三年一 月份工作报告 》。这仅仅是个案, 不具有普遍性, 与后来各大区因币值不一而限区流通性质不同 。

1945年上半年, 随着抗战不断取得胜利, 解放区逐步扩大, 交通逐渐恢复, 各大战区彼此联系密切, 贸易畅通, 各根据地北海币币值逐渐趋于一致, 8月1日, 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通令, 自即日起, 全省各地发行的北海币不分地区等价统一流通 。但是, 滨海 、鲁中 、鲁南三大区并不是1945年才取消限区发行限区流通的货币政策 。1944年 8月 5 日, 黎玉在滨海 、鲁中、鲁南工商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中谈到 : 由于滨海 、鲁中、鲁南三区地域扩大,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本币比值几已完全一致, 要求取消本币分区发行制度, 以利物资交流 。

1945年6月, 薛暮桥在全省工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工商管理工作的方针与政策 》 “斗争策略的检讨 ” 一节中说 : “去年七月以后滨海 、鲁中 、鲁南三地本币统一发行, 自由流通, 到今一年并未发生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证明 。” 由此可以看出, 自1944年7、 8月以后, 滨海 、鲁中 、鲁南三区发行的地名券北海币开始统一流通, 之后三区逐步统一发行北海币, 印制山东版北海币 。

三区印制山东版北海币的时间大约在当年冬季 。山东各根据地, 滨海 、鲁中 、鲁南三区最早实现统 一发行和统一流通, 而胶东区最晚 。滨海 、鲁中 、鲁南三区从限区发行限区流通到再统 一发行统一流通历时一年 。这短短的一年, 却给北海币系列增添了不少耀眼的品种 。

三 、 分区发行期间鲁中分行北海币发行量的分析

1943年以前, 北海币与法币同时在山东革命根据地流通, 1943年起, 根据地开始停用法币 。停用法币后, 北海币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那时北海币的发行量是以根据地北海币流通量人均不超过三十元为标准制定的。随着发展, 到了1944年, 这一标准提高到人均四十元 。

鲁中分行成立之初, 仍是沿用总行留存的钞版印发北海币, 其品种仅有红色农夫挑担二角五分与红色前门楼十元二种, 发行总额 10 153 500元 。

1943年夏季以后, 北海币实行分区发行分区流通, 红色前门楼十元券停印, 稍后二角五分券亦停印 。但是由 1943 年 9月 25日 《大众日报 》刊载的新闻 “北海银行总行决定北币分区流通 。山东版伍元拾元本币, 在鲁南鲁中流通者已开始加盖鲁南鲁中字样, 限在各该地区流通, 未加盖者限滨海地区流通 。其余带山东字样的贰元以下角票限在滨海鲁中鲁南三个地区流通 。”知, 二角五分券仍然继续流通, 十元券加盖 “只限鲁中区流通 ”字样后也继续流通 。按照要求, 此项加盖工作应当于1943年度基本完成 (参见 1943年 9月 30日的 《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关于半年工商管理工作的指 示 》) 。

实行分区发行分区流通的货币政策期间, 鲁中分行北海币的发行量是多少 ? 先看 1943 年 9月 23日的《中共山东分局关于银行工作 的决定 》, 其中说到, 最近决定鲁中发行四千万 (该发行数连前发行数在内 ), 限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再看《鲁中分行 1943年总结报 告 》。该报告说, 一年来完成印刷数量二千八百万以上, 计划 1944年上半年完成十元票二千万, 单元票一百五十万。鲁中印钞厂 1943 年下半年已经印制了近 1800万元, 按照 《中 共山东分局关于银行工作的决定 》, 1944年 上半年应当再印 2200元万左右 。对比鲁中印钞厂 1944年上半年计划, 不难看出, 鲁中印钞厂 1944年上半年印制计划是根据 《中共山东分局关于银行工作的决定 》 制定的 。参照 《鲁中分行1943年总结报告 》, 笔者将1943 年鲁中分行印制的北海币列表如下 :

由上表知, 实行分区发行分区流通以后到当年年底, 鲁中分行共印发了四种带有鲁中地名的北海币, 合计金额 17 854 000元 。1944年上半年, 鲁中印钞厂共印制了民国三十三年蓝黑色楼房树景背 “建 ” 字鲁中地名十元券 2000万元 。150万元单元票发行 计划, 除了用民国三十二年火车鲁中地名一元钞版续印部分一元券 (为了与此前发行的 区别, 此次发行采用大号码流水编码 ) 外, 由于缺少找零票, 剩余单元票发行计划被五角券取代 。五角券发行数量不详, 但是由已经发现的五角券流水编码知, 其发行量肯定 超过 25万元 。同时为满足根据地货币需求的快速增长, 鲁中印钞厂用民国三十二年五十元鲁中地名券续印了部分五十券 。为了区别, 其颜色与前期发行的五十元券略有不同 。此 次发行量不详 。根据已发现实物的流水编码 看, 至少有 200万元 。下半年伊始至滨海 、 鲁中 、 鲁南三区实行统一发行统一流通止, 鲁中印钞厂共印制了民国三十三年蓝黑色楼 房树景背 “设 ” 字鲁中地名十元券 1100万 元, 民国三十二年蓝黑色亭楼鲁 中地名背 “建 ”字五元券 500万元 。滨海 、 鲁中 、 鲁南 三区统一发行统一流通后, 北海币重新换用 山东地名 。

此时带山东地名的北海币仅能在前述三区流通, 还不能在其他区使用 。随着 形势好转, 北海币需求量急剧上升, 发行量 迅速膨胀, 开始出现百元大票 。民国三十二年山东版百元票, 正是此时开始印发的 。那个时期, 北海币票面时间与实际印发时间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 。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用以前的钞版印发新币, 二是有意把发行时间提前 。综上所述, 北海币整个分区发行分区流 通期间, 鲁中分行共印发了 5800多万元北 海币 。

四 、 分区发行期间鲁中分行印发的北海币品种

北海币实行分区发行分区流通期间, 鲁中分行印发的北海币均带鲁中地名 。

其发行的品种如下 :

1.民国三十二年一元券 :票 幅 131 ×66mm。正面枣红色 。左边是行驶的火车 、 右边面额, 面额右边竖印 “鲁中 ” 二 字,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 ” 在下边栏中部, 红色篆书 “经理之章 ”、“董事长章 ” 分列面额左右下方。背面咖啡色 。此券种有小号码流水编码及大号码流水编码之分 。大号码流水编码罕见, 系1944年上半年续印 。

2.民国三十二年红五元券 : 票幅 129 ×65mm。正面酱红色, 中心开光内是一亭楼, 面额居其两边, 面额外侧各竖印 “鲁中 ”二字, 黑色篆书 “经理之章 ”、“董事长章 ”分别在二个面额的正下方,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 ”位于亭楼正下方 。背面红色, 下方左右二边各印有黑色流水编码 。该券系 1943年所有品种中印发时间最晚的 。

3.民国三十二年五元券 : 票幅 128 ×65mm。正面蓝黑色, 除印鉴及流水编码为红色外, 其余图案与前述券种同 。背面棕色, 左右二边各印一 “建 ”字, 无流水 编码, 其余图案亦同前券 。该券种系 1944年印发, 未见 “设 ” 字版, 流水编码冠字有多种字母, 笔者见到最后一个冠字是 J。滨海 、鲁中 、鲁南三区北海币统一发行后, 该券种被图案及颜色相同的民国三十四年背“设 ”字山东五元券取代 。

4.民国三十二年十元券 : 票幅 138 ×73mm。正面茶色 。左边房子和树景 、 右边面额, 票面二边各竖印 “鲁中 ”二字,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 ” 在图景下方, 红色篆书 “经理之章 ”、 “董事长章 ” 分列面额左右下方 。背面蓝绿色, 下方左右各印一红色 流水编码 。奇怪的是, 此券种有 正面加盖 “只限鲁中流通 ” 字样者 。鲁中地名券本来 就是限区发行限区流通政策的产物, 再在票面加盖 “只限鲁中流通 ”, 似乎是多此一举 。合理的解释是, 分区发行分区流通政策实施之初, 为了加强对民众的宣传, 特意在票面加盖 “只限鲁中流通 ”字样, 以昭示此券种与过去发行的北海币不同, 只能在鲁中区流通, 而不能在其他区使用 。由此可以进一步 推测该券种系鲁中地名券系列首发者 。

5.民国三十二年绿十元券 : 该券票幅及图案同上 。正面绿色, 无印鉴及流水编码 。背面完全同前述券一样 。该券种笔者仅见二枚, 应当未正式发行, 估计系试 印票或是当时的残次品 。也有说是敌伪假票 。此说不通 。试想正面颜色不一样, 又无印鉴 和流水编码, 一眼便能识别, 怎能使用 ?

6.民国三十二年五十元券 : 票幅 143 ×65mm。正面绿色, 左边面额, 右边半圆形开光内是桥头与房景, 票面二边各 竖印 “鲁中 ”二字,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 ” 在主景下方, 红色篆书 “经理之章 ”、 “董事长章 ” 分列面额左右下方 。背面蓝色, 下方左右各印有红色流水编码 。该券种民国三十三年曾再次续印, 票面年份仍是民国三十二 年 。后期续印的五十元券为灰黑色, 底纹淡绿色 。五十元券前后二次合计仅印了十余万枚, 加之后来回收的彻底, 目前存世量极少 。

7.民国三十三年五角券 : 票幅 82 ×45mm。正面绿色, 左边面额, 右边是房子和树景, 面额左边竖印 “鲁中 ” 二字, “民国三十三年印 ” 位于下边框中部 。背面蓝黑色 。该券种虽无印鉴, 但是系正式发行品种 。

8.民国三十三年五角券 :正面墨绿色, 左边面额, 右边牛耕地, 面额左边竖印 “鲁中 ”二字,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印 ”位于下边框中部, 红色篆书印鉴分列面额左右下方 。背面蓝黑色 。

9.民国三十三年十元券 : 票 幅 130 ×62mm。正面蓝黑色, 中间是楼房和树景, 左右二边 是面额, 票面二边各竖印 “鲁中 ” 二字,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印 ” 在主景下方, 红色篆书 “经理之章 ”、 “董事长章 ”分列主景下部左右两旁 。背面蓝色, 票 面下部左右各印一 “建 ”字 。此券种流水编码冠字有多种字母, 笔者见到最后一个冠字是 J。

10.民国三十三年十元券 : 该券票幅 、颜色及图案同前述券 。唯背面下部左右各印 一 “设 ” 字 。此券种流水编码冠字也有多种 字母, 笔者见到最后一个冠字是K。鲁中分行印发的鲁中地名北海币流水编码均采用单字轨 ;1943年印发的所有品种都只用字母A做冠字 ;1944 年, 除了五角券及续印的一元券和五十元券仍只用字母A做冠字外, 其余品种有多种字母冠字。笔者通过对比发现, 蓝黑色楼房树景背 “建 ”字鲁中地名十元券每隔 20万号更换一个冠字, 且流水编码顺序与冠字顺序无必然联系 ;而 背 “设 ”十元券每隔 10万号便更换一个冠字 。后者是在前者流水编码的基础上连续编码的 。

五 、 结束语

鲁中分行成立后不久便步入北海币分区发行分区流通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短暂, 但 是其印发的鲁中地名北海币却达九种之多, 是滨海 、 鲁中 、 鲁南三区各分行中发行北海币品种最多发行量最大的分行 。鲁中分行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经费, 为军队输送大量 给养, 积极维稳根据地市场流通, 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农 、工 、商业的发展, 为山东根据地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原文刊于《中国钱币》2010年4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