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跑步去看片

很久很久以前,差不多三十年了,在一个不算繁华的三线城市里,有三个女孩子,她们相识,交往,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们有个共同的爱好——看电影。经常相约着一起去看,一看看了快三十年。有时候想,这三十年的岁月,也许看的不是电影,是情怀,是友谊,是岁月静好,是柴米油盐背后的你的笑脸。这是这篇影评的背景。——魏辉注。

如果非要把看一部电影也赋予情怀的话,那么跑步去看《您一定不要错过》算是比较有情怀的一次了。

距上一次约看电影《后来的我们》,已经月余了。那时为了网传的催泪效果,特意准备了三条毛巾,吊牌没摘就开始擦眼泪了。辉姑娘一心二用地接听了几个电话,所以她就没催出啥来,一直感觉很对不起干燥的毛巾。

近期上映的电影也不乏把观众催成“自来水”的。我们曾在群里调侃要不要带着浴巾去看《我不是药神》,最终却在艺名“不要叫我雷锋”的朋友们助人为乐下,看了枪版。先致歉,没有参与维护优秀电影的良性市场。

经充分调研,枪版的催泪程度和观看姿势有关,躺床上看完的泪沾巾,在厨房倒油、切菜、翻来拌去的不仅没泪还保持了质疑精神,坐桌前浏览的估计也充斥着一些琐碎的无意义的思绪找不到泪点。

“我们支持小崔一把”成为约电影的口号了。一查排片表,看出猫腻来了,就三处比较偏僻的影院排片不说,一个22:05分,一个21:30分,最合适的时间段也不到下班点啊,明摆着打击吾等热爱小崔的热情啊。“您一定不要错过”,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召唤吗?不在沉默中那啥,就在沉默中那啥吧。“赶紧,跑!”还有五十分钟,三个人三处地方,一个目的地,迈开大步,跑着去。此时此刻,开车、打车或者其他交通方式不足以表达内心躁动。这个时代缺少孤胆英雄,缺少死磕精神,不过不缺脑门一热、把“情怀”两字直接挂嘴边的吃瓜人。

广州买不了票、哈尔滨没排片、咸阳没有影院安排、石家庄就一个影院可看、南京没排片,你让我咋看?有人因为无法在本地影院购票,索性买了五张票放抽屉里。看全国各地崔粉的声援,就知道潍坊有三家能看这部片,就不要再吧啦吧啦啦。

跑吧,跑吧!盈姑娘的长长的连衣裙浸透了汗水,忘了观其凹凸,更多地关心了一下影院里的观众,比寻常片竟然还多了那么一丁点。

看小崔编导的电影可真不是看热闹,人家呼唤的是精神,所以宣传语叫“英雄归来”,呼唤的就是一种精神回归。本来就是一部纪录片,以内蒙古电影70年为视角的纪录片,注定吸引的,不是来寻求或酷炫或吊诡或惊悚或深情或感人的人群,但是也能打动以上人群,因为这些蕴含在片中珍贵资料镜头里。

纪录片自然不能按照看电影的套路去拆解,片头还是让我捏了一把汗,主持人粱植(有清华主持一哥之称)站在地球上,炫光光影,烘托“内蒙古”。这怎么跟一些本地企业宣传片中一开头就大气、震撼“宇宙—中国—山东—潍坊”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梁植和崔永元像两位博物馆的导游,领着我们从电影史诗的长廊走过。小崔不小了,他一定非常想展示那些伴随他长大的历史珍品,不管曲高和寡。

我还是从片中收获很多感动,草原那么广阔,民族精神那么振奋,《嘎达梅林》和《敖包相会》那么不朽。

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坐在一起,他们的泪水是真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