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一章 维纳恩湖滨的无障碍
进入北欧后我就基本上不开车了,由田总开车,梁导为副驾,我就坐在后座尽享沿途美景和休闲,还可以听梁导介绍欧洲风情。路两旁种植的是燕麦和大麦,还有甜菜,再有就是草。收割打包成圆柱形的草包,比较俄罗斯多了白色薄膜包裹,点缀在草地之间煞是美丽。这里也有许多白桦林,看来白桦树也并非俄罗斯独有。途中又见不少乌鸦,让我惊耸的是乌鸦竟然是瑞典的国鸟,与我一直以为的乌鸦是不祥之鸟有天壤之别。自然放牧的牛群、绿色的田野、茂密的森林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农庄有无线网络,通讯发达,农民都只要坐在家中通过网络销售草、麦和其他农作物。但据说目前农庄多数也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耐不住寂寞都到大城市中去了,城市的生活热闹并且充满活力。一路上看不到警察,但没有违规,没有抢道,没有堵塞。看不见的警察是电子监控和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交通规则。
进入服务区,卫生间无障碍设施非常好,还有一种坐便器卫生消毒设施,按一下按钮坐便器的坐垫就会自动扭转一个方向,设计的很有意思。福州长乐机场的坐便器用塑料套膜,按一下按钮就自动置换,也非常方便、实惠、卫生,在全国各地都很少见到。我们好奇一个洗车房竟然没有工作人员,就像加油站加油一样全部实施自助。“北欧,最贵的是人,最便宜的是权力。”梁导说,“这里老板给员工发一万元的工资就要缴三万元的税。”高税赋可以给予每个国民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全都顾及。高税赋也迫使政府高度透明,让国民知道自己纳的税每分钱都是怎么花的。
卡尔斯塔德是瑞典第五大城市,人口17.6万人,有众多的河流、湖泊、绿地,还有充足的阳光。途中多次看到一个充满笑脸的太阳图标,导游说太阳是这个城市的标志,这里一年中有半年都是阳光灿烂,应当是瑞典阳光最充足的地方。经过诺贝尔博物馆,位于卡尔斯塔德郊外,这里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后半生居住和从事研究的地方。我们进入一个庄园,是瑞典诗人古斯塔夫·佛罗蒂的故居,诗人身后没有后人,社区收做纪念馆兼餐厅,中午、晚上我们都在这里用餐。前院几株大树参天,几株苹果树上还结着生涩的青果,一尊诗人的头像雕塑。两边各一幢小木屋,一边是诗人生前居住,另一边是他的母亲居住,现在都作为展览室,有诗人生平图片和DV,也销售一些工艺品,一位妇女在编制羊毛制品并出售,一个工人趴在地上细心地给小屋的椅子、楼梯刷油漆。正面是个餐厅,有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用餐自助,就在后院露天的花木丛中,远处可以看到维纳恩湖,还有小火车穿过。
田总的生日在我们进入卡尔斯塔德的这一天。田总和我同龄,我们一同庆贺他五十四岁生日。一路上,田总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为我们提供了细心周到的服务,大家都非常感激。在瑞典一位诗人的故居,在这富有诗意的庄园,我们也来个难忘今宵。大块的牛扒、鸡肉、土豆,开几瓶红酒还有俄罗斯的伏特加,我们一起举杯,祝田总生日快乐!
宁为耍了手段,用一杯白开水冒充白酒敬田总的伏特加,田总不知情一饮而尽,结果醉了,醉得很冤,至今仍耿耿于怀。餐厅的服务员都下班了,北欧不加班,餐馆老板一人为我们办餐,更多的服务是我们自助:端盘、分餐和餐后收拾。
田总的生日也少不了游泳这一节目。维纳恩湖可是游泳的好去处,这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湖边有许多游泳者和专门来晒太阳和戏水的人,我和田总、北欧导游周威、梁导、宁为、跃林、兰平等几个喜欢游泳的,都迫不及待地跃入水中畅游了一番。
北欧的无障碍早有耳闻,但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吃、住、行所遇到的环境障碍明显地少了,入住的酒店都有无障碍客房。在维纳恩湖畔,健明第一个发现了这里的无障碍。我和丽珠、东娅也要实地去看看,沿着无障碍标识牌所指的方向,先看到无障碍停车位,更衣室,然后是一个专门为轮椅使用者设计的无障碍入浴坡道。一个平台方便轮椅停靠,一条坡道从平台缓缓伸进水里,让轮椅、假肢、矫形器使用者到这里游泳时可以轻松地进入水中。对于轮椅使用者、使用假肢、矫形器等肢体残疾人来说,到湖滨、江滨、海滨游泳都很不方便,因为下水之前他们得离开轮椅、假肢、矫形器。残疾人期盼的是尽可能在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自由地享受游泳的乐趣。在俄罗斯额尔齐斯河畔,宁为就因为没有人帮助无法靠近河边而不能去游泳。通常情况下,离开轮椅、假肢、矫形器后他们就得坐在地面上靠手撑着移动身子到水里。如果是一片沙滩,轮椅不能靠近水边,他们就还得爬行更长的路。游泳后上岸、更衣就更加困难。说实在话,不是因为水的诱惑力太大,如此艰难的下水姿势有谁愿意?而且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艰难,还非常令人难堪。
在维纳恩湖,对行动不便者的观察细致和体贴入微着实深深触动了我。整个设计并不复杂,所有的湖滨、江滨、海滨都可以做到。我们拍了好几张照片,希望推介到我们国内。无障碍设施建设往往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在设施建设时有没有想到那些行动不便者,是不是决意为他们提供方便。
在哥本哈根商业街,因为宁为要买邮票,我们找到一个邮局,一个老邮局No5,窄窄的门还有二三级台阶挡住了轮椅。宁为说“大姐,只好麻烦你上去了。”一个妇女看到我们要进邮局,就拉着我往前几步,她指着另一个门让我们进去。我一看,“哦,这里有升降电梯。她应当是告诉我们从这里可以到邮局。”细看,还有一个无障碍标志,一个呼叫按钮。三级台阶就安置了这么个升降电梯,虽然很简易,但为轮椅使用者提供了可以到达邮局的通道。建筑或其他设施的无障碍,就是在设计中要确保残疾人能够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毫无困难地使用。其实,无障碍环境不仅仅是为残疾人或行动有障碍的老年人,当你提着个大箱或推着婴儿车,都同样能够感受无障碍的好处。有专家做过统计,无障碍环境对10%的人是必须的,对40%的人是必要的,对100%的人是便利的。
特别注意到一路走来都没有见到盲道,盲人出行应当还是很不方便的,即使是在欧洲。在布鲁塞尔见到俩位带着一只导盲犬的盲人,他们似乎训练有素,行动自如迅速。台湾的街道和建筑物内有许多盲道,但跟国内一样没见盲人在盲道上行走。与台湾无障碍协会的一位工程师谈起盲道,他认为路上的盲道其实做不到连续,对盲人不存在实用价值,而建筑物内的盲道太多条,反而让盲人感到茫然,不知盲道要将他们引向何方,不知哪条盲道能够引导他们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他建议,建筑物内的盲道只要一条,引导盲人到服务台,接下去的工作应当由服务人员帮助盲人到他所要去的地方。
我很有同感。记得福州最早的无障碍设施是五一广场观礼台前面的一条盲道,鹅黄色的条砖,从东到西,形成一道醒目的景观。我们曾多次组织盲人到那盲道上体验行走,感受盲道带给盲人的方便和新奇,媒体更是多次报道,视为热点。虽然那条盲道只有短短的一段,其实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它起到了无障碍示范作用,告诉大家,什么是盲道,盲道的模样和盲人如何在盲道上行走。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福州的盲道越来越多,据2009年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提供《福州市区道路设施一览表》数据,福州市区、金山新区和大学城区共有盲道超过23万米。这二三年盲道修建的更多了,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主干道、次干道,甚至支路都有了盲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盲道是一个硬件。城市道路建设,能够同步铺设盲道,是社会的进步,是文明的标志。
曾与建设部门同志探讨过盲道遇到下水道井盖如何解决的问题。曾与同仁们督导过盲道中断或不规范问题。曾有朋友说盲道凸出太高她走在盲道上歪了脚的问题。尽管城市盲道上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来来往往,还有停车的、摆摊的等等拥挤不堪,别说盲人,明眼人走路也得分外小心。尽管目前的盲道没有一条连续,路口中断了还有红绿灯提示,可一个个单位的入口处,人行道中断处盲道也中断了,脚下虽然有提示盲道,但提示什么盲人并不知道。还有转弯道,还有花圃等等,也都使得盲道断断续续、曲曲折折。我曾以为这些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暂时出现的问题,仍认定盲道是盲人出行必须的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应当有更多的盲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盲道确实是在不断地增加,却始终未见一个盲人在盲道上面行走。作为一名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了多年的残疾人工作者,我感到心中怅然,略有所失。一次在北京开会,中国盲协李伟洪副主席的一句话把我雷倒了:“盲道对盲人是最危险的!”盲道本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却成为对盲人最危险的路,这不能不说是无障碍的尴尬。我不得不质疑盲道:盲道确实适合盲人吗?此行,更坚定了我对盲道的质疑。我新近读到一项新的技术:在路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小小的射频识别芯片,芯片通过高频率电磁场将信息发射到盲人手持的白手杖上,盲人便可以获得信息自由行走。
在丹麦,一位专门为残疾人建造智能房机构的CEO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无障碍的报告,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旅行社特别安排我们去距离哥本哈根20公里的卡斯特雷特城,是大哥本哈根的一部分。市政府大楼的一楼就是为市民介绍就业服务的场所,市长米格尔先生在二楼接见了我们,特别提到卡斯特雷特市积极引进项目,可以提供3000-4000个工作岗位。市长说,他为丹麦一个残疾人组织能够入驻卡斯特雷特市而感到荣幸,他们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丹麦这个残疾人组织的负责人耶斯伯先生,同时也是丹麦一家专门为残疾人建造智能房机构的CEO,为我们专题介绍了他们正在从事的残疾人智能房建设的理念及做法。
他说,每个人都有权利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他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致力于建造这样的房子,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好的环境,都能够在里边舒适地工作、生活。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实现自己的理念,并向世界展示。现在他们已经做到了,他们已建成一栋这样的智能房,可以作为一幢无障碍设计的展示房。他说,残疾人没有工作,不仅是身体障碍,更主要的是环境的障碍。残疾人不是不能工作,而是因为环境障碍导致他们无法工作。目前,关于残疾人住房建筑的知识非常的少,这样的房子不是不能造,而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不充足。一个建筑中只要一些小的改变,就能够让所有的人都适用,在建筑前没有规划设计好,建成后再改造费用就高了。建筑无障碍知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人,还包括施工的人都要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所有参与这个工程的人都要有这方面的知识。
他强调,建筑要考虑每个成员使用的均等性。他举了个例子,一个中学食堂原来的设计是正面几级台阶,侧面是长长的无障碍坡道。他说,不坐轮椅的人直接通过台阶就进入食堂了,而坐轮椅的要绕到侧面的坡道进去,等他们绕坡道进入食堂时,其他人早已到达,座位都给占满了。他认为,这样的建筑设计就是不均等的。好的设计方案,应当为每个成员提供能够同样方便并且能够同时到达的入口。他说,照明好的建筑,不仅方便视力有障碍的人,也能让听力障碍者清晰看到唇语,对所有的人也都能享受更充足的光线,白天能获得更多的光线也可以省电。
他还说,他们最初设计的这座展示房是圆形建筑,后来考虑到视力障碍者触觉的需要而改为五角形建筑。墙的建筑材料考虑到了听力障碍者。为了便于所有人进入建筑后能够很快找到你要去的位置,特别设计一块蓝色部分,先找蓝色位置再到其他地方就非常方便了。
无障碍的理念就是适合所有人的,为所有人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耶斯伯先生给我们上了生动有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