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大讲堂 | 陈荣:人文荟萃老爷山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的北川河畔,一座峭拔的山峰巍然矗立,它就是名满河湟的老爷山。大通老爷山又名北武当。
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武当山是较为特殊的一座,它不仅因为张三丰在此创立了道教武当派,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因为明永乐皇帝的敕封,曾一度成为“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岳之上,大通老爷山与武当山有着怎样的关系,历史的长河中,大通老爷山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开讲人  陈荣

陈荣,青海省西宁市人,1979年参加工作,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文化馆从事文物管理和民俗研究,2002年评聘为文博副研究馆员。在各类刊物和核心学术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与他人合著了《河湟花儿与花儿会》一书;参与了《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的部分文字撰写,近二十篇论文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学集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索引中。
2007年国家文物局长城专家来青海考察文物之际,陈荣向他们介绍了大通和青海的长城,专家在现场勘察后,认为青海有明长城存在。随后,青海的明长城被列入了全国明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工作中。
人文荟萃老爷山
“老爷”是中国老百姓对享受声望的男性老人的称谓,后来演化成对男神的尊称,如 “土地爷”“财神爷”等。民间将一些供奉主尊为男性神灵的名山称为老爷山的现象十分普遍,湖北当地,不少百姓就将武当山称为“老爷山”。
大通老爷山历史悠久,在大通老爷山火烧台曾发现过卡约时期的文化遗存,证明大通老爷山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在修建大通老爷山文化长廊开挖土坡时,在新挖出的土崖断面上发现远古时代人类使用过的一溜灶坑,很有可能是古人祭祀的遗迹。
很多人认为,大通老爷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山上供奉着关帝,老爷山地名中的“老爷”二字,指的就是关帝,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大通老爷山供奉的“老爷”另有其人,他就是道教四圣之一的北极真武大帝。

李英请旨迎真武

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真武大帝虽然级别不高,却有着多重神性,比如他是水神,又是财神。在中国民间,水历来被视为财富的象征,这或许是与中国南方水路畅达能带来财富有关系。更重要的是,真武大帝还是一位北方神,他常以蛇缠龟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龟是长寿的象征,因此真武大帝还是司命神,只不过,真武大帝“司”的是皇上的命,与百姓无关。同时,真武大帝还是一个武神。总之,真武大帝是道教中一位集合了多重寓意和功能的神仙。
因为真武大帝有着多种祝祷功能,所以历朝历代都备受统治者关注。唐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道教创始人李聃的后代,真武大帝由此备受推崇;宋朝时,真武崇拜更是因为有了皇家的推崇,在民间广泛流行;到了明朝真武崇拜达到了历史高峰。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就曾在紫禁城内修建了专门供奉真武大帝的神殿。湖北武当,传说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的名字就是“非真武不可当”的简称。永乐皇帝在修建紫禁城的同时便大兴土木,在武当山上修建亭台楼阁供奉真武,所以民间就流传着“北建紫禁城,南修武当山”的谚语,真武崇拜也因为皇家的倡导,在全国上下成为风尚。
河湟地区的真武崇拜也是从明永乐年间开始的。据《广福观修建记》载,永乐皇帝西征蒙古时,河湟土司、会宁伯李英曾伴驾随行,李英请旨建真武庙,迎真武在西宁卫供奉,真武信仰在西宁卫官员的推动下在河湟民间传播广布。

真武崇拜的民间传说

真武大帝为什么会受到永乐皇帝的青睐,这与他夺取政权的经历有关。
史书记载,永乐皇帝是谋权篡位,也就是说,他是通过兵变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政权的,古人十分重视政权的合法性,注重“君权神授”,永乐皇帝以谋逆的手段夺取政权自然难服众望,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在大臣姚广孝的建议下,谎称自己之所以能夺取江山,是因为有真武大帝“辅佐靖难”,为了树立这个故事的权威性,后人还附会出了朱元璋与陈友谅水战时,真武就曾显灵助力的故事。
在武当山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敕造真武像时,很多工匠都因为塑像“不像真武”而被杀了,传说中的真武大帝是一个“被发跣足”手提利剑的形象,可他的相貌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被发跣足”的意思就是披散着头发,赤裸着脚,有工匠便向永乐皇帝请旨,其时,永乐皇帝刚刚洗完澡,真就是一副“被发跣足”的样子,永乐皇帝让跪在地上的工匠抬头看自己。工匠恍然大悟,于是在塑造武当山真武大帝的形象时,便将真武大帝的面容塑造成了永乐大帝的模样。事实上,这仅仅是民间的一个传说,有专家考证,武当山供奉的真武大帝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永乐帝画像相去很远。

避讳异名元朔山

真武大帝被李英迎到河湟地区后,先是在西宁卫的广福观供奉,广福观在今天西宁市观门街,随后,真武信仰开始在河湟谷地传播流布。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的五峰山是真武信仰最早的传播地之一。五峰山因有五座山峰得名。五峰山其实是清朝乾隆年间西宁名士杨应琚更名的,杨应琚为此还为五峰山写了一篇碑记,其实明朝时,五峰山的名字叫玄朔山, “玄朔”指的就是北方,都与真武有关。“玄”是黑色,对应的就是北方,“朔”也是北方的意思,比如说有个成语叫朔风劲吹,说的就是北风强劲的意思。
明万历年间,龙膺、刘敏宽编撰的《西宁卫志》中,曾有明确记载,在“玄朔山以西80里”修筑玄朔城,玄朔城的位置就是在今天大通县明长城东闇门附近,大通明长城东闇门是青海明长城十六个闇门之一,地理位置十分显要。玄朔的地名也就从今天的互助移植到了大通。
明万历年间,诗人谢陛游历青海时登临大通老爷山,写下了《玄朔山谒太元宫》一诗,诗的题名第一次将大通老爷山称为了“玄朔山”。谢陛在诗中写道:“振衣高叩碧琳宫,石蹬盘虚曲曲通。仙仗绕庭临帝座,雄图控虏借神功。”这说明,这一时期,大通老爷山的真武崇拜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了,成为了享誉河湟地区的北武当。
谢陛是安徽人,是一个很著名的文人,他写的《歙县志》很出名。
谢陛以大通老爷山下的“玄朔城”将老爷山命名为“玄朔山”,似乎有鸠占鹊巢,“盗取”五峰山的官名的嫌疑。我刚才说到,老爷山是民间广泛使用的称谓,其实,大通老爷山还有另一个称谓——元朔山。清乾隆年间,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改“玄”为“元”,玄朔山从此改成元朔山。

真武帝托梦,柴国柱寻马

在大通老爷山上,明清时期还有一栋宏伟的建筑,民间称其为柴家大殿,柴家大殿其实就是谢陛诗中写的太元宫,柴家大殿的建造者,是明万历年间的河湟名将柴国柱。
柴国柱祖籍今天的大通县,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是明万历年间河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战将之一。
相传,有一天柴国柱的战马丢了,真武大帝托梦给他,让他到老爷山寻找,第二天柴国柱依据真武大帝在梦中的指引,果然在大通老爷山上找到了丢失的战马,为了感念真武大帝的托梦之恩,后来,柴国柱就在大通老爷山上修建殿堂,供奉真武大帝,这座殿堂就是太元宫。

永乐太子驻山修行

在大通老爷山,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永乐太子对皇位不感兴趣,他一心向道,潜心修行,他的修行地,就在今天的大通老爷山。在他入山修行前,皇帝问他:“日后你若得道成仙后,我们将如何祭祀你?”永乐太子说:“以半副銮驾祭祀即可。”这也就形成了大通老爷山朝山会的规模与风俗,这个话题我待会儿还会专门说一说。
传说中,永乐太子在大通老爷山修行了42年,终于羽化成仙,他在大通老爷山上留下了很多传说。比如说,永乐太子外出游历时,看到了人间的苦难,心生悲悯,产生顿悟。还有,永乐太子修行时遇见了障碍,心生退意,正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在河边磨铁椽子的老妇,便询问老妇在干什么,老妇回答说是在磨一根绣花针;再有,一天永乐太子刚刚洗完澡,被发跣足,有魔女前来引诱,遭到永乐太子的呵斥,永乐太子提剑追杀魔女时,肉身跌入深涧,化为一条蛇和一只龟,而灵体则被五条龙捧举上天,化身真武。
类似的传说,在武当山也有,只不过永乐太子被换成了静乐太子,但是情节上几乎是一样的,因为民间一直流传着武当山真武大帝的塑像,是取自永乐皇帝的面容,所以,明嘉靖年间的大诗人王世贞在《武当歌》一诗中,就留下了:“太子知是谁,云似明成祖”的诗句。在大通老爷山和湖北武当山都有类似的传说,说明大通老爷山受湖北武当文化的影响之深。
我们在分析永乐太子的传说时不难发现,传说中永乐太子看到民间疾苦,顿悟得道以及永乐太子不慕皇权,立志修行的经历,明显来自佛教,而铁椽磨针的说法,更是在中国民间的很多励志故事中屡见不鲜,还有,永乐太子拒魔女的情节中,不仅与佛教传说如出一辙,而且“被发跣足”的形象,就是真武大帝的形象,这显然是一种嫁接,综合这些因素,有不少学者认为,永乐太子的传说移植了湖北武当的宗教文化,此时大通老爷山乃至河湟地区已经形成了多元文化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当然,永乐太子不可能真的就是永乐皇帝的太子,这只是民间的一种想象,或者说是假借,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大通老爷山真武崇拜与永乐皇帝的关系。

大通老爷山上的民间生殖崇拜

说起文化多元在老爷山的体现,就不能绕过广惠寺。广惠寺于清顺治十年建寺,雍正年间毁于战火,同时在战火中被烧毁的还有广惠寺建在大通老爷山上的禅房,禅房被毁的地方,因此留下了火烧台这个地名。
广惠寺在《安多政教史》上有记载,只不过,《安多政教史》将大通老爷山称为虎山,将老爷山对面的山称为牛山,我猜想这可能是与两座山的山形有关,从特定的角度看,老爷山的确像是一只伏虎,老爷山对面的那座山,也的确像是一只卧牛。
因为地处丝绸之路羌中道的交通要冲,佛教在大通县的流传时间很早,在大通城关杨家城,考古人员就发现过依山而建的,唐宋时期的寺院遗址,在大通塌庙台,考古人员也发现过宋朝寺院遗址。大通老爷山火烧台的记载,说明至少在清朝初时,老爷山已经形成了佛道交融的局面。
相传,真武大帝是一个孝子,同时又有主管生殖的功能,因此在大通老爷山上,曾有一系列与真武大帝相关的建筑,并形成了一系列与真武有关的宗教崇拜体系。
比如圣母殿,就是祭祀真武大帝的母亲斗母的地方;还有百子宫,就是求子的场所,还有财神殿、五龙宫、文昌阁。
文昌崇拜在中国民间由来已久,文昌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推崇,是和中国人崇文的风俗分不开的,这是儒家风俗的体现,反映了河湟地区的人们崇文重道的精神诉求,有学者因此认定,大通老爷山是河湟地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地域性名山。
有趣的是,因为真武大帝还有掌管生殖的功能,民间的生殖崇拜对这一功能作了补充。
大通老爷山上还有一个老虎洞,老虎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洞口建有一座小庙,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庙里还塑有一只老虎。旧时妇女婚后不孕,便到送子娘娘的神像前烧香祈祷,而后进洞摸索,如果摸索到了小孩的鞋袜,就是怀孕育子的征兆,如果这样的征兆得以实现,求子者还须到老虎洞还愿,并将小孩的鞋袜藏到老虎洞里,让后来者“摸”。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显然是民间对真武生殖崇拜的补充,之所以要在老虎洞前摆放老虎雕像,我猜想很可能是古人认为,女人不能生育是因为身体阴阳失调所致,老虎是阳物的象征,是一种生殖崇拜的体现。无独有偶,类似老虎洞的求子洞在互助五峰山上也有,这绝不是巧合。

朝山会的风俗演绎

我刚才讲到了永乐太子半副銮驾的故事,这一点在大通老爷山朝山会上有所体现。大通老爷山朝山会是在农历六月初六,为什么是这个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传说中真武大帝出家修行的日子。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圣诞,九月初九是真武大帝羽化成仙的日子,在湖北武当山,从农历的三月初三到九月初九,民间都有“朝爷”的活动,也就是朝山,可见大通老爷山农历六月六朝山并非首创,而是沿袭了湖北武当山的朝山风俗。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农历六月初六是天贶节,“贶”的读音是“况”,赐赠的意思,据说,这个节日源自宋真宗赵恒,相传某年农历六月初六,宋真宗赵恒声称上天赐给了他御敌的天书,遂将这一天定为天贶节,宋真宗赵恒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后来,天贶节也被道教所吸纳沿用,成为了一个道教节日。
改革开放后,大通县的朝山会队伍还有八九个,每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些朝山会就会聚集到老爷山下,沿着后山特定的路线,爬到山顶的太元宫原址祭拜真武大帝,场面十分壮观,每一个参加朝山的队伍,人数有一两百名之多。
大通老爷山朝山队伍中都有具体的排序和明确的分工,鸣锣的、敲鼓的、举幡的、打伞盖的不一而足,还真有“半副銮驾”的模样。大通老爷山朝山因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到哪里放鞭炮,到哪里敲锣奏乐都有讲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同时,朝山者在朝山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打诳语,不能出差错,打了诳语,出了差错,就有会首插签警示,朝拜结束后,就会被打板子,打板子执行得非常严格,绝对不是表演,这也表达了民间信仰的虔诚。
后来,大通老爷山朝山会才逐渐演变成了“花儿”会和物资交流会,民间智慧赋予了朝山会更加多的内涵。

真武崇拜的没落

为什么现在的人会将大通老爷山供奉的“老爷”误会成关帝呢?我想这很有可能是由于清代关帝崇拜盛行的原因导致的,是一种关公语境下产生的误会。
据专家考证,早期真武大帝的造像系列,一共有三个人,主神就是被发跣足手提利剑的真武大帝,他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童子,这两个童子便是蛇和龟的化身。两个童子一个举着剑鞘,另一个则端着印章,这印章相传是上天赐给真武大帝的,是真武大帝合法身份的见证。
后来,真武大帝的系列造像成了五个或者七个人,中间的依旧是被发跣足手提利剑的真武大帝,他的侍神多了四个,除了两个童子外,多了马光华、温琼、赵公明和关羽,这四个人都被称为元帅。在这组塑像中,关羽遍体赤红,赵公明遍体黑色,温琼遍身青色,他们本领高强,各司其职。
有的地方,在塑像时取掉了持剑和掌印的童子。
马光华原名马灵耀,是道教传说中的马神,因为生着三只眼,所以民间流传着“马王爷三只眼”的说法;赵公明源于《封神演义》,是传说中的水财神,温琼也是传说中的人物,四个“元帅”中,唯有关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关羽因为忠君爱国,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望,同时也被历代封建王朝推崇,他先后被敕封为“公”和“侯”,清代时则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帝崇拜由此在民间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有的地方在为关帝立庙时,关帝从真武的侍神变成了主神,真武大帝反而成为关帝的侍神,产生这样的变化,我觉得与统治阶级的需求有关。
关公在清朝时被称为“圣”,显然与当时的政治格局有关。
明末时,战争频仍,为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关公崇拜开始在民间盛行,关帝崇拜甚至走出山海关,绵延到了东北,这为日后清朝推崇关帝,打下了基础。
清朝取代明朝后,对于明朝奉行的真武崇拜竭力打压,可是关帝却因忠君爱国,十分符合清王朝的时代需求,关帝崇拜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还被大力推崇,最终取代真武大帝,成为了信仰主流,而这一历史事件,也不可避免地在大通老爷山上留下了印记。
(0)

相关推荐

  • 永乐皇帝朱棣化身南顶老爷,真武大帝啥时成了明朝的护国神将?

    河南省安阳市紫金山位于古邺城西南,诸山环绕,素称奇观,山上古庙道观随处可见,古塔耸立,碑碣成林,自唐代始至今,历代修葺.据紫金山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和乾隆年间残碑记载,山上有原有唐真观.兴禅寺 ...

  • 奇!谷城百日山祖师殿的山形竟和武当山金顶一样

    百日山入口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乡村风景区,我是2007年第一次去,如今先后去过十余次,一直未登上百日山顶参观祖师殿.今日终于登顶如愿,发现一个奇妙现象.#襄阳头条##武当山##百日山##堰河##旅游头条 ...

  • 太行寻真--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俗称老爷山,又名五明山.小武当,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沙河市西南蝉房乡与武安市交界处.西倚摩天岭,北望小西天,东临秦王湖,山势高耸险峻,沟谷幽深,泉水清冽,植被优良,物种繁多,森林覆 ...

  • 河湟大讲堂 | 青海的地貌之奇

    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改变了地球的模样. 潮汐退去,大地隆升,山峦高耸--在这个河山再造的伟大工程中,青藏高原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它从湛蓝的海水中"脱颖而出",改变了东亚乃至北半球的地形 ...

  • 河湟大讲堂 | 王文泸:发现张荫西

    " --君称来意欣延座,我聆清言忘献茶.少年才气横溢甚,恍如天半倚朱霞."这是三十多年前,诗人张荫西写给王文泸先生一首七律中的句子.这首七律记录了张荫西与王文泸先生的一段忘年之交. ...

  • 河湟重镇 奇美连城

    奇山秀水.古衙幽寺,奇美连城让人留恋:河湟重镇.土司治地,秘境连城让人神往.大通河流金溢彩,八宝川钟灵毓秀,冶金谷物华天宝,坐拥其中的连城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完整的鲁土司衙门建筑群,名扬西陲,以鲁土 ...

  • 安徽五河│于邦:大巩山谣曲(组诗)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大巩山谣曲(组诗) 于邦 ☞ 大巩山上的马尾松 它们长得不好 矮小,难以成才 树枝没有一根是直的 从远处看,会以为 是几蓬野蒿或孤儿 它们一直说着大巩山的土话 松毛虫吃饱了 ...

  • 游老爷山记

    屯留县城以西北五十里,有山焉!三峰鼎峙,曰麟山.灵山.徐陵山,故曰三嵕山.土著于神灵皆谓之老爷,故又曰老爷山. 按<淮南子>:"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 ...

  • 河湟文化—— 家族的构成

    家族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初期还没有家族,到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父系大家族形成,此时的大家族包括若干小家族,小家族由若干家庭组成,由此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的雏形.换言之,由夫妻关 ...

  • 河湟有感原文

    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唐朝司空图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桃源:桃花源.一片花:陶渊明&l ...

  • 中国版的《出埃及记》|有个远方叫河湟系列

    王伟章 <出埃及记>是<圣经>中一篇.讲述了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摆脱埃及法老统治,出走上帝应许之地--迦南的故事,时为公元前1450年.许多研究者认为,今天,生活在云贵高原.横 ...

  • 河湟文化新名片--平安驿袁家村(青海)

           青海人文旅游新名片--平安驿袁家村,系仿照陕西礼泉袁家村旅游模式而建,却充满了青海本土文化色彩,它坐落在海东市平安区张家寨村,距离西宁约40公里.          平安驿袁家村体现了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