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防治拐点尚未到来 重点行业仍是主战场
与2013年相比,我国重点地区的细颗粒物(PM2.5)重污染的浓度和天数已大大降低,空气质量改善的程度前所未有,并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但是,在众生环保来看,我国PM2.5防治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尚未到来,PM2.5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继PM2.5之后,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优良天数的另一个障碍。在过去的两年中,臭氧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第二大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因素。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关键地区,臭氧甚至已成为主要污染因素。在“十四五”期间进行空气污染控制, 对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调控制将是块“硬骨头”, “十四五”期间,既要保持PM2.5污染的持续下降,也要扭转臭氧污染的上升趋势,实现重污染日基本消除,稳步增加优良天数目标,不断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将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难点。
从2016年到2019年,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地区臭氧对轻度和中度污染天数的贡献逐年增加。 2019年,全国103个城市的臭氧浓度(占比30.6%)超过了二级标准;以臭氧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占超标天数的41.8%,接近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所占比例(45.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中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但目前,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问题突出。
甲醛,苯系列和碳氢化合物都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化工,汽车制造,印刷,家具,电子和其他生产或使用油漆,涂料和溶剂的工业企业。当VOC排放到大气中时,会通过化学反应产生PM2.5和臭氧,这是引起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