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化肥“喂瘦”了的土地,到底怎么才高产?

镉大米事件

化肥污染就在我们身边

犹记得那个骇人听闻的镉大米——2013年,广东对学校食堂和餐馆进行抽检,40%大米镉超标。这个数据意味着,只要你曾在广东餐馆就餐,就有接近一半的几率吃到镉超标的米饭。

研究表明:镉对肾脏和骨骼都有破坏,导致肾衰竭、骨软化、骨质疏松。镉中毒更大的危险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而产生镉大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滥用化肥!水稻是典型的“镉受害作物”。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容易集聚金属镉。杂交稻尤其容易富集各种重金属,因为其根系更发达。

可以说我们滥用肥料所造成的污染,大部分又奉还到了我们自己身上。

滥用化肥的危害

我们正在自食其果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被化肥“喂瘦”了的耕地》新闻专题调查,曾鲜明地指出:我国农业由于长期、大量并依赖性地使用化学肥料,已经将我们本来健康、肥沃的土地“喂”得板结、酸化、盐渍化、地力衰竭,其恶化程度触目惊心!

被污染后的土壤还会导致“增加化肥用量不增加产量”甚至“化肥用得越多产量越低”、农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品质恶化、卖难、效益低等等。如今土壤危机、农业危机已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究其根本,使用如此多化肥的原因,其实是我国的化肥利用率过低: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3%、24%和42%。

从中国大量使用化肥看,越使用化肥,地力就越下降,就越依赖化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据抽样调查,我国80%的农户习惯凭传统经验施肥,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盲目采用“以水冲肥”、“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全国有1/3农户对作物过量施肥,导致农民种地投入不断增加,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地方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使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降低其收入。

如何改善土壤恢复土壤健康?

想要做好土壤改善,需要对症下药!耕地污染主要是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使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形成土壤板结或酸碱失衡。

因此笔者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01

调理土壤酸碱度

可使用采用天然碱性矿物制成的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值,抑制和调节土壤酸化,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与营养吸收,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减少土传病害发生、补充土壤中钙、镁养分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功能。

我国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关注农业绿色发展的公司专注在土壤调理技术研发,例如新朝阳公司在农田土壤酸化调理技术方面,就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代表产品“酸必调”就能有效治理土壤酸化。有效遏制重金属理化形态变化,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02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在种植过程中3-4年进行一次深耕,打破犁底层,能快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让表层土壤得到休养生息。

可以使用土壤团粒结构修复剂,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促进作物生根、减少土传病害、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质量。

03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

施用化肥时需注意根据土壤、作物的缺肥情况来定,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能为了产量过度施肥。

底肥、追肥、施肥等不同情况,施肥的种类与使用量、浓度等也不同,需要科学施肥,提高利用率,从源头解决土壤改良难题。

04

适当地种植绿肥作物

实验表明,无论何种土地,每年每亩翻压1吨绿肥鲜草,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0.1-0.2%,全氮提高0.01%,总腐殖酸增加6.1%,活性有机质提高17.4%。

虽然目前土壤状况堪忧,但笔者坚信,只要坚持减少化肥使用,贯彻绿色农业思想,不断地改良土壤,以可持续性的方式对待土壤,土壤就会越来越健康。

无论是农业,还是各行各业,我们,理应要懂得敬畏土壤、敬畏自然,不然毁灭的只有我们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