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十大网络热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2020年终于要过去了,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奇怪的词语又增加了”。
2020火爆网络的词语有哪些呢?为你做了一次盘点,它们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则加分的写作素材。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wLzExLzI0MTcvMjA4MjI5MTY5XzJfMjAyMDExMjQwNTAyMTgzMjE=.jpg)
逆行者
逆风前行的抗疫英雄们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逆向而行
不问归期、不惧凶险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迎难而上
他们与死神赛跑
他们是侠之大者
他们是——
“逆行者”
不只是抗疫的医护人员
还是救火的消防员、
是抗洪的战士、
是救灾的志愿者……
是——英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云监工
看直播监工建医院、送快递
“这不是监督,这是一种激励”
疫情期间
超1亿网友看直播
“云监工”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
见证着攻坚克难的中国速度
这场慢直播还被融入了饭圈文化
网友们纷纷为铲车、挖掘机起名
“叉酱”“蓝忘机”“呕泥酱”
并为它们的神速加油打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网抑云
用抑郁文字装文艺、博同情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以热评文化为特色的网易云音乐
因为出现大量消极评论
被网友戏称为“网抑云”
随便点开一首民谣
评论区里总会出现
颓废矫情的“伤痛文学”
有网友提出
这样故意“卖惨”
对真正的抑郁症人群会造成巨大伤害
于是用正能量回怼“丧文化”
“生而为人,我很快活”
把网抑云变成“网愈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工具人
如同工具一般被使唤的人
“工具人受够了被当工具,但还是脱不开身”
职场工具人
是公司中的小透明
处世秘笈就是“收到”“明白”
工具人的本质是人格被物化
失去了自我被当成工具使用
在当代语境下
“工具人”被泛化到各个领域
年轻人自称工具人
是以此来消解自己所面临的无奈
也表达了想摆脱这一尴尬处境的愿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专业团队
“黑人抬棺”的专业团队
“黑哥一笑,生死难料。
棺材一抬,世间白来”
4月份武汉开城
被疫情打断的生活开始全面恢复
与此同时
《黑人抬棺》的视频火爆全网
视频中
加纳人肩上抬着棺木鼓掌跺脚
用狂野的舞蹈送别逝者
被中国网友称为“专业团队”
加纳人在葬礼上
更喜欢用欢笑来代替眼泪
这跟庄子在妻子葬礼上
“鼓盆而歌”不谋而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集美
姐妹的谐音
“集美们,冲鸭”
集美原是厦门市的地名
寓意“集天下之美”
因某平台主播误将“姐妹”读成“集美”
由此成为网络热门称呼
女孩们互称“集美”
还有网友把集美解读为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亲”“兄dei”“集美”“小姐姐”
网络上已经诞生了一大批新称呼
有的呈现出方言化
更多的则是逐渐“萌”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后浪
年轻一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
某平台在青年节推出《后浪》宣传片
《后浪》说:
“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选择的权利”
引起许多青年不满
有的青年不想被代表
有的青年不想被定义
后浪该如何定义仍然悬而未决
或许是在每一位青年的一言一行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双节棍
过完两个双十一还是单身的人
“光棍节都成双了,我还是单身”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于是便有网友戏称:
过完双节还是光棍就叫“双节棍”
脱胎于“光棍节”的“双十一”
今年也变成了“双节棍”(分两波售卖)
双节棍一词再度走红
从光棍到双节棍
单身的表达越来越含蓄
年轻人一边渴望爱情
一边创造新梗自嘲单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尾款人
付完定金欠下尾款的人
“加油,尾款人”
“双十一”期间
某购物平台上
有100个品牌成交额超1亿
尾款人疯狂抢货不是因为有钱
而是认为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拼单凑满减、提前付定金
都是为了省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打工人
职场人的自称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仿佛在一夜之间
人人都在自称“打工人”
在打工人语录里
一半写着充满干劲的鼓励
一半写满现实生活的无奈
但他们始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工人”是一种黑色幽默
是成年人在职场竞争
和生活重担双重压力下的强烈共鸣
尾款人和打工人
几乎是同一批年轻人
尾款人是“买中带泪”
而打工人的内核是“苦中作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语。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网络热词大火,
在我们的生活中呈现。
关于网络热词的爆火,
你有什么感受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每一年的网络热词,
其实是当年人们生活的一种反射。
在作文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比如2017年全国1券,
就采用了媒体/网络热词作为题目,
这些词包括“一带一路”、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
所以每一年的网络热词盘点,
同学们都应该重视。
这里,周报君给大家找到了
一道作文题及一篇优秀高分范文,
可作为此类题目的写作模板,
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题目
2019年开年,一个出自2018年的词意外火了。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中一句“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盘他!”的台词成为洗脑神句。但近来,除了盘核桃、盘和田玉、盘小叶紫檀外,自发涌现出一批盘煤块、盘仓鼠、盘哈士奇,乃至盘光头的网友。他们以“盘他”为宣言,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万物皆可盘”的创意比拼。
“盘”字刷屏洗脑之后,或许还会有新的流行语出现,覆盖掉盘过的林林总总。谈谈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感想,不少于800字。
高分范文
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