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时刻 vol.6 | 找寻身份认同,过去不是唯一的路径
这里是AHA时刻的第 6 期内容。
前几天听播客,有一期建筑相关的内容,嘉宾是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他谈到入行以来,无论参加比赛还是参与设计项目,都有一个执念是希望把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建筑中,展现中华文化,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因此他这些年持续研究古代建筑样式和中国哲学。
后来某次他和一位长者聊天,谈到这个问题,长者问他:想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为什么一定要研究古代建筑?中国特色就只能体现在过去吗?为什么不从现代中国的发展、审美、居住需求上出发呢?
年轻设计师突然意识到:所谓中国特色,不仅仅可以从历史中回溯,也可以从现在,甚至未来中寻找。
如果让你想出几个和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相关的词或是场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东方美、故宫、长城、旗袍,这些是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代表性事物。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我们的共性是:所想到的都是从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离现实生活较远。
毫无疑问,这类经典传统元素被广泛运用在建筑及室内设计、服侍,甚至美妆产品中,用以彰显中国特色,为设计者和使用者提供一种身份认同。
除了设计可以从当下和未来寻找品牌价值,传递品牌理念,构造身份认同外,每个个体也是如此。我们时常以过去的经历、曾经生活的地方,来定义自己,认为是过往彰显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我相信不少初入职场却并不如意的年轻人总是会想:明明我之前在学校,成绩好到拿国家奖学金,我人缘好到同学都喜欢我,我能力强到发起社团活动一呼百应,然后沉浸在自己已有的成绩中,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优秀的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就是不顺利呢?
曾经我也是这样,总喜欢在以往的经历中找寻亮点,强化自己是个优秀学生的身份认同,却没想过当环境和场景发生变化,更应该向前看,在当下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中,构建新的身份。
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是城市移民。很多人为了职业发展,背井离乡,向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集中,在自己原本并不熟悉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某种意义上说,大家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些城市,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和尝试融入这些第二故乡呢?
回想一下,你是如何向别人做自我介绍的。我现在通常会用「在广州生活的东北人」,东北是我的老家,我的过去,但广州是我的现在,当然,这个位置随着我生活的地域转换或许也会被曼谷、清迈、墨尔本替换。
之前认识一位在台湾长大的斜杠诗人,他向我介绍自己是「新杭州人」,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定居在杭州,因为爱在西湖边散步,他站在当下为自己寻找新的身份认同,哪怕口音还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他在融入,在向前看。
当然,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我们不知道要立足当下,而是对当下的境况不够满意,所以只能从历史中寻找慰藉。还是回到中国特色的话题,我们将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画等号,或许是不知道中国当下应该展现什么?古时有诗词歌赋,中国当代的文化和艺术是什么呢?刷短视频和打游戏吗?
所以,找寻身份认同,过去不是唯一的路径,当下和未来同样是方向,关键是我们对这个当下是否满意,以及想清楚我们需要怎样的未来。
搭配音频一起食用更香:
关于「AHA时刻」
「AHA 时刻」来源于英文中的 aha moment,意思是“顿悟时刻”。
这档节目致力于持续带来能提升思维和认知的核心观点,通过对社会现象、职场生存、个人成长、亲密关系等方面的探讨,帮助大家认识到事情的本质,突破固有思维,找到自己的 aha moment,换个角度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前播客已经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等平台上线,欢迎大家订阅支持。每天 5 分钟,用一首歌的时间,保证我的持续,也或许有机会帮助你离自己喜欢的样子更进一步。
喜马拉雅 ↑ 小宇宙 ↑ 网易云 ↑
得闲除了饮茶,还可以一起录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