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看着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真诚的问候,真的很开心,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更因为由于值周,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家长们,更能目睹或耳闻许多平时看不到听不到的事儿。
周二那天上午,快要关校门的当口,一位妈妈手拿两个糯米饭团,问我:“校长,可以拿进去给孩子吃吗?”“6点多就起床了,我为他们(双胞胎)烧了早饭,他们就是不要吃,好说歹说都没用。”
另一位是奶奶,手里拿着各种早点,馒头、糯米饭……听我跟那位妈妈交流,插嘴无奈地说:“是啊,我家孩子也是这样,他挑剔,这也不吃,那也不喜欢。”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即使吃了早饭的,也是有的坐在车上匆匆咬几口馒头,有的站在学校不远处快速喝几口牛奶就完事……能够在家正儿八经地好好吃早饭的多吗?据我观察不多!父母在家烧早饭给孩子吃的多吗?猜想也不多。
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更有人说,皇帝的早餐,老百姓的中餐,乞丐的晚饭,从中说明,早餐是多么的重要!吃早餐对身体营养上的贡献已无须赘言,对学习能力与品行的影响近年来也已得到证实。有专家对1000名3-6年级小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指出:吃早餐的学生比不吃早餐的学生成绩好,而且早餐的分量和内容也和学习成绩有关。试想,孩子不吃早饭,肚子饿着,他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吗?他有精力做作业吗?他有力气上体育课吗?不能!
值周五天,发现的第二个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偏食现象严重。一个女孩子轻轻告诉我:“我从来不吃肉的;今天的蔬菜我从来没吃过,不要吃。”第二层意思:今天的蔬菜我没有吃到过,所以也不喜欢吃。
孩子偏食的现象真的有点严重!虽然在老师严格的管控下,米饭基本能吃完,但菜就不好下命令必须吃完了,因为孩子不喜欢吃啊。稍懂得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是需要各种营养的……长期偏食就会引起营养不良,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一个基本点。有些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
记得刚上师范那会儿,物质贫乏,中餐始终是老三样。最多的是黄豆芽和芹菜轮番上。刚吃芹菜,就像吃中药一样,闻到的是浓浓的药味,吃进的也是满满的苦味,极不喜欢,每每都是刚进嘴就吐,但没有其他的菜可以选择呀,最后只能是吞几口白米饭作罢。时间一长,行不通,就只能硬撑着吃几口……慢慢地觉得芹菜没有那么浓的药味了,久而久之,还觉得吃进嘴里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这说明一点,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孩子的饮食改变,越早越好。针对孩子的特点,家长一定有经验,肯定能想出很多办法可以让孩子愉快地改变。如,通过故事改变。幼儿教育专家认为,用故事教育孩子效果非常好。在吃饭之间,可以为孩子讲一个关于蔬菜、食物、营养方面的故事,教育幼儿不挑食,好好吃饭。如,通过活动改变。节假日带孩子去野外认识农作物,让他们明白农作物的成长,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爱吃什么给什么;正餐不吃零食补……看着孩子日渐肥胖的身躯,自以为是给孩子补充了足量的营养,殊不知这样的育儿方法往往造成“体壮多病”。因此,家长应该及时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多阅读有关营养的相关书籍,从根本上走出饮食误区。据我了解,极大部分学校只有少数人回家吃中饭,这就意味着多数学生必须面对学校的午餐问题。讲实话,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学校食堂的午餐还是不错的,但不可能迎合每位学生的喜好,更何况,人的一生中,需要吃多少不同的“食堂饭”,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的饮食“大众化”。
坚决不藏零花钱。现在的孩子,家长给的零花钱真是富有,孩子用钱也大方。每天放学时间,学校旁边的什么油炸、烧烤之类的店里人头蹿动,热闹非凡,学校不管怎么教育都无法杜绝。尤其是没有参加校内托管的孩子,提早放学,回家的时间充裕,往往三五成群集中在这些摊位、店门前,吃着、谈着、笑着、玩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这都是袋里有充足的零花钱惹的祸。如要杜绝这现象,不让垃圾食品,不卫生食物进入孩子的嘴里,唯一办法就是不让孩子的袋子里藏有零花钱,否则学生很难自控。实行晚托后,上学时间延长。如担心孩子肚子饿,给钱想让他买点心吃,就需要坚定、明确地告诉他两点:一是必须好好吃中饭;二是只能在规定可以买的范围内使用,并提醒他要随时经得起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检查,但最好还是家长买好点心。
坚决不给零食吃。每天上学,有多少家长没有给孩子的书包放零食?应该很少吧。这可以从教室的垃圾桶里得到验证。虽然学校一再强调不准带零食进校园,但由于校内托管的开始,放学延迟,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放松了“带零食”的要求,家长毫无节制地纵容孩子带许多零食,也一定是从孩子的身体需求考虑的,可以理解。但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吃多了零食,肚子不饿,就吃不好中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真正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建议家长把握好一个度,每天带多少零食合适;再跟孩子达成一个协议,什么时候吃零食为好。
坚决不准带熟食。一天走进六年级一个教室,很多孩子很老练,看到老师进去,就会把他认为不该有的东西藏好,但也有比较勇敢的孩子,一个男孩子依然津津有味地啃着一袋爪子(小袋包装)。见我走近,他不慌不忙地从袋里抓起一只,仰起头问我:“校长,要吃爪子吗?味道真的不错!”我笑笑拒绝了,并告诉他:“我不喜欢真空包装食品,里面有太多类似防腐剂的不利身体健康的东西了。”……像这位男孩子一样中餐带着袋装熟食的学生不在少数。虽然学校的饭菜不能像家里的那么可口,但至少能保证营养搭配,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