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约会,一生的陪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德融教学实践探索
按:这是一篇张旋写的旧文章,写于2016年左右,这次学校重新汇编德融教学案例,扔给我帮着修改一下(理由是她还有另外一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要写),重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梳理,还是很感动于我们做出过的努力。因为一些原因,这门课暂时停开了,希望下次再与同学们见面的时候,会有更大的进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面向全校的通识选修课,共40学时,理论学习32学时,课外实践8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本课程以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素养和环保技能,旨在为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生态、环保、美丽中国”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在他们走上社会后,在美丽中国的某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造福一方,为美丽中国增加正能量。因而,本课程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其社会价值是无限的。本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非常适合植入德育元素,教学团队在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积极开展德融教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德融教学设计思路对照齐鲁工业大学“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人才培养标准以及刘家义书记来校调研时提出的“强精神、强智识、强体魄、强能力”四强要求,找准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建设活力课堂,丰富实践活动,改革考核方式,借助于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德育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以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1 系统设计,构建目的明确的课程组织体系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对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努力寻找和培育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增长点,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渗透到课程各个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相符度,从而形成完整的课程组织体系(图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只要按照课程指引参与课程训练,必然会得到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个体系要求课程的每一个要素和环节的设计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必须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建立密切的联系,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参与和完成每个要素和环节。以作业“我爱家乡水”为例(图2),这个作业要求学生采用实地调研、网络检索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水环境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结合课程所学思考变化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最终以图文作业的形式展示在课程网站。本作业有三个目的:一是巩固课堂上学过的水污染知识,并能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二是训练观察问题能力、网络检索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应用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问题与自身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种优化设计,作业要求就和人才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带着强烈的目标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去做,乐则其中,收获多,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 作业《我爱家乡水》示意图 2.分层设计教学内容,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考虑到选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在知识体系上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团队以基本教学内容为骨架,以自学选修内容为血肉构建了相对开放的知识体系:(1)基本教学内容:涵盖环境科学主要环境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分专题进行讲授,要求学生必修必学。(2)自学选修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辅以各行业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清洁生产等内容,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针对性地选学。
图3 教学内容示意图对于自学选修内容,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而研讨的成果由同学以小主题讲座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既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为基本教学内容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基本内容与自学选修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图3)。因而,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同时兼备多级功用,让水平不等、要求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杜绝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3.建设活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教学团队创设新的课堂形态,将“满堂灌式”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小环节:教师主讲的大主题讲座,学生主导的小主题讲座、新闻周报、作业分享和看片讨论等(图4),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这种多段式的课堂,知识点、视频、新闻互相穿插,老师、同学充分互动,使课堂有节奏,有韵律,有高潮,不断有新鲜内容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课堂互动环节逼迫学生主动思考、总结表达,锻炼了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主题讲座、新闻周报、作业分享等环节要求学生上台讲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消化整理,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少学生反馈,制作课件,面对近200人进行10分钟讲课演讲这个任务很不容易,“连长”需要协调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上台演讲,发言讨论,既训练了使用办公软件的技能,还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主体主动意识。据统计,约有50-60%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最初,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必须安排派任务,后来有的学生会主动争取这个任务,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质的飞跃。
图4活力课堂组成示意图4.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学团队组织了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1)校内实践:依托校园及周边环境设施开展实践活动,这类活动成本低,几乎不需要物质投入,但收效显著,比如:在教室观看环保电影,巩固环保知识,锻炼思考能力;参观学校中水站,考察了解学校节水情况;走进微生物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观察环境微生物,掌握污水处理原理;在校园里“胜日寻芳”、“夏日驴行”、“秋日寻景”,发现校园之美;“雨中除癣”、“春日植草”、“冬日植树”等,参与校园环境建设。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深化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学生爱校荣校意识。(2)校外实践:策划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比如:济西湿地考察、黄河调研、家乡水调研、登山等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提升了社会责任感,还在户外远行中锻炼了身体。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于课堂教学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人均参加活动次数4.5次。此外,还发动成立了“炫跑团”,引导学生积极跑步,锻炼身体,仅在2016年4月22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就有超过150人合计跑步超过422公里。通过实践活动,还发现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技能和研究基础的学生,吸引他们参与开放实验,进一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5.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多学多思多收获在考核设计上,改变最后一考定成绩的模式,最后测试(写论文)仅占25%,更加重视对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管,向学习过程要效果,平时成绩包括20%的考勤,35%的网站作业和课堂参与,20%的课外实践。(表1,表2)表1 成绩评价体系得分项目分值计算说明备注考勤20分考勤10次,每次2分。低于12分(无故缺勤40%)即判定为不合格。实践20分8个学时,每个学时2.5分低于10分即判定为不合格。最后测试(论文)25分低于15分即判定为不合格。作业35分详见表2应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分不能为0分。0分判定为不合格。抄袭作业者(某篇作业为0分)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表2作业得分途径得分项目计算说明课堂参与参与小主题讲座、新闻周报5-25分,发言5-10分(主动发言与被动发言有区别),得分上不封顶网上提交作业一般每篇作业5-20分,得分上不封顶随堂测试0-5分/次参与课程管理工作担任团长、连长等参与课程组织工作加5-10分采用“最低要求分+上不封顶”的赋分理念,让学生明确课程考核及格的最低要求,通过考核激励和诱导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课程,特别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课程中得到更多的训练,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很多同学讲到:“完成这些作业,就象打怪兽升级一样有成就感。”从中也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劳多得”的做人哲理。最终,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超额完成各考核环节的要求,2016/2017第二学期,王琳琳同学斩获592.5分,是课程有史以来的最高分。课程的不及格率维持在8%左右,这也体现了对于部分不认真学习的同学的惩戒。6.以“互联网+”思维,构筑课程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作为一门通选课,选课学生分散在全校各个专业各个班级,传统方式很难将学生凝聚和组织起来,网络就成了最好的载体。适应学生使用互联网工具(由电脑为主到手机为主)的变化,打造了由课程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群、微信公众号等组合而成的“立体式、全时段”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图5)。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可在任意时间学习课程知识。(1)课程网站(生态工大http://huanbao.qlu.edu.cn):学生通过网站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国内外其他先进环境教育课程,提交学习作业;老师通过网站在线批阅作业,听取学生对于课程设计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2)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生态工大”:主动推送环境新闻、上课视频、讲义讲稿等内容,实现了将课堂搬到手机上,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学习;(3)QQ群: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学习体会,下载教学资料。这些网络工具学生都比较熟悉,很容易上手,将它们组合使用,建立网络平台,既可加强师生间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无障碍交流;又能拓展教学的空间,延伸教学的时间,有效解决课程信息量大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
图5 网络教学平台
二、德融教学的具体实施德融教学,需要有机无痕地融入,德育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导向,精准实施。1.以课堂规范引导行为规范重视每一节课,明确课程要求和课堂规范。开展了四个行动:一是入列行动,因为这是一门通选课,选课学生来自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为此我们将选课学生分为了10个连,每个连划定一个区域,这样同一小组的同学坐到一起,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课程中的很多环节需要各个连队参与,比如承担新闻周报、小主题讲座,讲座评分等。二是亮桌行动,课前要求学生用一分钟时间清理座区周边的卫生,清理干净桌洞及脚下周边的垃圾,放到前面后面的垃圾桶。为自己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也打造一个绿色教室。这教给学生的道理是:既然是与环保的约会,必须有一个整洁的教室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关注自身的行为,有的学生将其推广到其他课堂,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是笔记行动,这是针对大学生不爱笔记的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要求学生记录课堂上有感有悟的东西,不带纸笔的可以用手机记在记事本,或者QQ空间等记录,为课堂留下印记,为复习总结留下依据,有助于随时进行回顾,思考,取得收获。四是分享行动。遴选出优秀的作业,请同学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活动收获,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心里历程。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积极、健康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获得自我肯定与认同,提高其自信心。2.以教学内容培育责任意识课堂教学通过讲解每一个环境问题,分析原因,在讲解每个专题时,都会随时穿插一些近期重要环境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表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德融教学点(部分)讲座德融教学点导论立规矩,明要求,以规矩求规范,杜绝抄袭、旷课等不良行为,培养团队意识、诚信意识、进取精神环境问题列举历史上的十大环境问题与当前的环境问题,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 责任。全球气候变暖将吃肉与气候变暖建立关联,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消费习惯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强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小事做起。水资源、水污染及其控制布置《我爱家乡水》作业,学生对身边水环境的调研会极大地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气污染与控制举身边的例子,比如有些同学带食物进入教室,或者在教室抽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引导学生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固体废弃物噪声、光污染、电磁、热从查找大学生活中的噪声入手,引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电影《可可西里》,讲到藏羚羊保护的卫士索南达杰,学习其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人口与自然资源2016年武汉大雨,城市内涝,是因为人类对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千湖之城湖泊消失,丧失了其蓄水的功能,导致城市内涝,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应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见证祖国发展成就,培养爱国热情。环境管理与法规讲一些环境污染事故及处理的情况(如章丘1021事件等),培养学生敬畏法纪的意识。表3列出了一些德融教学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德融教学点,有些是引用近期的一些环境事件,结合案例分析,找出背后的原因,特别是“人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是否恰当,是否有潜在的犯错倾向,予以警示。这个过程中,也会展示我国环境保护做的努力和成就,让同学们感觉到祖国的发展变化,为之自豪,培养爱国热情,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培养家国情怀。对于选修选学内容,每一期课程都会根据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提供50-60个题目(图6),供同学选择探讨,其中一部分作为小主题讲座在课堂上由学生呈现。通过对这些环境事件进行介绍、剖析,新闻周报则是近期主要环境新闻的播报,使学生了解环境事件,引导学生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些措施引导思考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
图6 选修选学内容(小主题讲座)参考题目3.以课外实践厚植责任情怀在课外实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教师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责任感,互帮互助的精神。以骑行污水厂、考察黄河生态为例,这个活动要求同学们骑自行车往返,距离约30公里,这对很多同学是个挑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整个过程中大家一起前行,需要保持队形,安全同行,同步可以进行安全教育。骑行过程中难免会有掉队爆胎的情况,需要团队协作,保证一个也不掉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考察污水厂和黄河水系,是从理论到实践,强化对《水资源及水污染控制》知识的理解。而这个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也会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4.以网络陪伴传道授业解惑借助于网络工具,教师可以随时陪伴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课程网站(生态工大http://huanbao.qlu.edu.cn),发布教学内容,学生提交作业,教师在线批阅作业。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所有人的操作都通过互联网可见,大家可以互相借鉴,还可以留言交流,好的作业被表扬,一旦作业质量差或者有抄袭现象,被老师点名批评,网络留痕,好的会对个人有正面影响,坏的表现会对学生有负面影响,所以学生也很自觉,抄袭作业的极少,这实际上也是征信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号,主动推送课程信息,同时展示优秀作业,借助问卷星设置问卷征求意见利用考试酷组织线上环保知识测试,这些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收获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QQ群是教师陪伴学生的重要途径,师生间可以随时进行群体沟通,解疑释惑,同时将教师的要求通过公告或其他形式明确告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诚信学习,主动思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随时“开小窗”通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让沟通更有针对性。
三、德融教学效果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围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课程的作用由单纯的知识传输转向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将学生学习课程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还学习的自主权于学生。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有了积极的变化,通过参与课程学习,拓展了视野,培养了学生思考力、沟通力、判断力和辨别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图7,图中百分比为认为本课程对于自己某方面有提升的认可度)。根据结课后在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环保意识和素养、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社会责任感有提高。超过50%的学生在主动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有提高。
图7 关于本课程对学生能力素质提升方面的评价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在此分享2017年上半年王琳琳同学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课程,更具有说服力。【环保心路】最好的礼物1711086王琳琳2017-05-15这是我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一个精巧典雅的礼盒,里面是两条竹纤维毛巾。妈妈说,这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在送给妈妈之前,这是我成长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在送给我之前,这本是老师们所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是老师为我们环保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选课上被评为中期优秀学员的同学发放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有的是老师参加运动会接力赛的奖品,有的是老师自己参加各种活动的纪念品。他们没有送给自己的家人,没有送给自己的孩子,没有留给自己,而是送给了我们。其实,他们才是最该得到纪念品,最该得到礼物的人。因为他们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开设了一门最好的课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是最富人文关怀的一门课程:从周一到周四,你可以任选一天上课,如果你有事,请假就OK,唯一的条件是补上笔记拍照上传,是不是充满浓浓的人情味?这是最具热血挑战的一门课程:弹性分制让你对每次作业都充满期待,不合格修改-差-较差-一般-良好-好-很好-极好,让你像打怪兽升级般充满成就感;抄袭可耻的印章会让你脸红心跳,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极好精华的印章又会让你信心满满,激情满怀;这是最重沟通交流的一门课程:公教楼阶梯204,环保绿林军QQ群,生态工大公众号,生态工大网站,线上线下你随时都可和导师同学一起互动交流,展开辩论,畅谈未来;这是最富实践创意的一门课程:亮桌行动,绿色宿舍,让我们懂得环保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栽植麦冬,扦插扶芳藤,划船植睡莲,让我们去亲近泥土,亲近自然,用自己的双手去播撒一片绿意,用滴落的汗水去浇灌一片绿意,让校园里留下我们青春的印记;这是最具浪漫情怀的一门课程:胜日寻芳,夏日果秀,校园寻找幸运树,让我们去认识周围的花草树木,去发现校园的美,生活的美,让我们认识到一草一木皆生命,春花秋月无限情……挑选礼物时,亲爱的老师,您在耳边轻轻提醒我选择另一份奖品时,我在想:我配得上那份礼物么?何况,我已经得到了最好的。是的,在通选课上,我们每天都收获着珍贵的礼物:我们收获爱和感动:通选课上有四位老师轮流为我们上课,幽默激情的姜老师,严谨仁爱的张旋老师,热情耐心的孙立芹老师,亲切温和的李肖玲老师,他们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这门课程。忘不了他们每一次精心的备课,忘不了他们深夜里的批改,忘不了他们周日忙碌的身影……对他们没有最爱,只有更爱。亲爱的老师,辛苦了!我们收获责任:中水站之旅,让我们思考对水资源的态度,让我们认识到应珍惜每一滴水,如同珍惜我们的生命;村居调查和家乡水的调查,让我们重先去认识我们的村庄,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作为自己的一份使命;我们收获梦想:西部骑行,带上环保去旅行,周末影院,读环保书做环保人,让我们把自己的足迹从教室校园延伸到校外延伸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把狭窄的视野投向无限寰宇,让我们把有限的时光投入到无限的阅读,让我们认识到: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站在领奖台上,当我和其他同学一起牵起环保绿林军旗帜的一角,我知道我和近千名选择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选课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环保绿林军;当我亲手捧起环保绿林军的旗帜,我的心中也有一片神圣的绿色。我知道,这面旗帜,曾在学长们头顶飘过,现在传承到了我们手中,将来还会传递到172师,181师,191师……这片绿色,会在齐鲁工业大学,在齐鲁大地,在中华大地播下绿色的思想与希望。我们终会离别这门课程,但因为心中有了这片绿色,以后无论去往哪里,都是绿意葱茏,碧空万里。亲爱的老师,当我从您的手中接过这份礼物,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这是爱心与责任的传递,这是梦想与使命的传承。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我们一天天在成长。亲爱的老师——环保四剑客们,和你们的每一次相遇,都是我生命里不可复制的经历。谢谢你们,亲爱的老师!遇见你们,梦想有了飞翔的翅膀;遇见你们,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四、德融教学感悟1.找准目标,精准发力。课程的改革创新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发力,不唯教学而教学,不唯创新而创新,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更要找到他们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德融教学精准发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教师要提高个人修养,善于同学生交流。每一门课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位老师也是独一无二的,德融教学只有共同的理念,没有共同的模板,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正能量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学生,真情陪伴,通过网路交流等方式,增加陪伴学生的有效时间。3.调动吸引学生参与。将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优化学生管理体系,更多地吸收学生参与课程的管理,实现从被管到自我管理的变化,完善奖惩机制,及时总结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4.注重建设课程文化。善于改进教学方法,并将教与学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固定下来,打造课程品牌,建设课程文化。让每一门课程都能在学生大学生活中留下独特的印记,都能培养学生可以带出校门的品质和习惯。 课程改革目标:优化网络载体设计,建成在线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努力打造成山东省一流课程乃至全国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