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是另一种自卑,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大家好,我是少毅,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为什么炫耀也是一种自卑。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到了我之前接触到的一位一对一咨询的学员小林,他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这个月,小林的业绩是部门的第一名,虽然他非常的高兴,但是他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小林,这次技术考核你又是第一,看来升职有望啊!”有同事提醒他说。

“什么意思?”小林装作不知情。

“就是这个月的技术考核成绩呀,快看OA!”

小林装作一脸茫然,点开OA看了看,呵呵一乐:“哎呀,还真是,我怎么就这么聪明呢?谢谢大家啦,晚上我请客。”

大家笑道:“对,对,你应该请客。”

晚上如约聚餐,席间,小林注意到小孙闷闷不乐,就举起酒杯说:“小孙,你怎么哭丧着脸?来,喝酒!”

小孙举杯起身:“祝贺你,技术考核每次都是第一。”

小林开玩笑道:“那是,谁叫我这么聪明呢!”

可他的话没有引来预想中的哄堂大笑,气氛反倒突然变得很尴尬。有人在小林耳边耳语:“小孙在这次技术考核中,是唯一不及格的。”

事后,同事都在私底下议论说:小林这个人,稍微出点成绩,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小林很郁闷,自己的一句无心的话,竟然在同事的眼中变了一个味儿,经过这件事以后,小林真的是不敢再在同事面前自夸了。

1

自信和自大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在特定的语境中,夸张的自恋式表达是一种幽默,比如“我怎么就这么聪明呢”这样的表达,能极大地缓和气氛,不至于因为优秀而跟大家产生距离感,因为没有谁不喜欢跟一个随和而自信的人交往。

但如果我们动不动就这么自夸,就容易惹人厌烦了。

自信和自大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要做到既不失自信又能绕过自大的陷阱,是需要智慧的。

很多伟人都逃不掉自大的陷阱,才演绎了一个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吴王夫差因自大而身死国灭,霸王项羽因自大而乌江自刎,拿破仑因自大而兵败滑铁卢……

自信与自大的差别在于对自我的认识上,自大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

自信的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达到自己要求的高度,于是按照这个目标去奋斗。

自大的人也会告诉自己,我能做到什么程度,但结果往往半途而废。这就是基于不同的自我认知而产生的不同预期。

2

人,真的要认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分量。

首先,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也是一种信念,是对自身能力的确信。乐观自信的人就像太阳一样,能给周围的人带来鼓励和激情。

其次,自信的基础是实力。自信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对自身力量的清醒认识。真正的实力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当遭受打击和质疑时,只有有实力的人才不会动摇信心。因此,提高能力,才能有真正的自信。

再次,自信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肯定。自信并不是脱离实际,而是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不自卑,知道自己的短处,从而不自大。

自信的人,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他能到达的地方,敢想、务实,才能触摸到成功。自大的人,心比眼睛达到的地方更远,好高骛远,成功是不会眷顾他的。

他人听了“哎呀,我怎么就这么聪明呢”时可能会偷偷一乐,想着这个人可真逗,干啥事了就这么夸自己。但是他们接受不了一个人动不动就自夸“哎呀,我怎么就这么聪明呢”。

他们会想这孩子神经没问题吧?这么点儿事就值得猛夸一通?也太不淡定了吧?进而认为这个人不够稳重,不堪大任。

当你自以为幽默地自夸时,也要想想周围人是不是也能理解你的幽默。如果不是,不要随时卖弄你的幽默。

幽默有时候是催化剂,可以让你和周围人的关系更密切,但有时候幽默也会失效,反而让别人对你产生不良印象。

3

“猴王心理”

动物界有一种普遍的现象:雄性动物,不管是鸡、牛还是狮子、老虎,都会表现出极其好斗和想战胜其他同类的特性。而在这一点上,人也不例外。

男人往往会显得更加争强好胜,喜欢不断地往自己的头上添加荣誉光环。正因为如此,这些人才喜欢说“要不是我……”“没有我……”这样的话来提升自己的身价——人们将这种好斗的表现归结于“猴王心理”。

“猴王心理”指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强者的心理。这种心理十分具有普遍性,积极的一面表现为能增强竞争,促进社会发展,但一系列负面效应也很明显:

首先,“猴王心理”容易使人焦虑。当一个人在被别人看成是不可取代的人时,会感到很欣慰,这是“猴王心理”的特性使然。

但当一个“猴王心理”非常严重的人被忽视或批评后,会产生比常人更多的失落、恐慌、压抑以及焦虑等情绪。同时,“猴王心理”还可能导致自尊心理、崇拜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等。

最为可怕的是,“猴王心理”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排他性。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希望自己永远是最强的,不能容忍其他抢了自己的风头

其实,“猴王心理”并非是不能有的,但要注意适度,尤其是在一个团队里,有猴王心理的人更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团队讲究的是合作,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如果你也有像牛哥那样过于严重的“猴王心理”的话,那可要注意了。

所以,别总是说“要不是我……”或“没有我……”这样的话了,就算你真的做出了很大成绩,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有在更融洽的团队合作中,你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你的未来才更加光明。

改善“猴王心理”的关键在于,不要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到外在的东西上,要明白心安即是幸福的道理。

心安的难得之处在于若没有大智慧,即便是锦衣玉食、深居庙堂,也难以心安。

心安的易得之处在于它不假以外物,不功利、不势利,若心安,则身处贫寒也能悠然度日。

你为钱焦虑,觉得有了钱就能逍遥。但是你挣得一天比一天多,可还是不能心安。你为情煎熬,觉得若能得到挚爱,此生便无憾。可是当有情人终成眷属后,难道就了无遗憾了?

不会,统统不会。当你把幸福寄托于外物时,你的幸福就不可能真正来临。物质是无限的,人不可能全部得到。

所以,当你用物质来衡量幸福时,便等于踏入了无底洞。物欲无限,而能得到的毕竟有限,以有限去追求无限,幸福便成了内心欲望的牺牲品。

4

嫉妒心理

其实,单纯的自大也没有什么,怕就怕拉上自己的领导和身边的同事做垫背。

我的邻居辛俞是一家家居用品公司的销售人员,有一天,他接到客户投诉,客户要求经理过来解决问题,辛俞脱口而出:“我领导水平还不如我呢。”

客户听后嘲讽:“他水平再不如你也是你上司,你水平再高也是个小兵!”

听了客户的话,辛俞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感觉像是被霜打了一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我上司的水平并不如我,他是怎么坐到那个职位的?难道是靠着溜须拍马,还是说他有很强的人脉关系?

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和上司究竟哪里不一样呢?为什么能力更强的我却不能升职呢?

于是他们越想越不甘心,每次上司安排工作时,他们总会在心里嗤之以鼻,看不起上司制订的计划。

你是不是也会这样认为?而与他们不同的是,他们把这种观点放在心里,但你却总是说出来。

你认为这样说了以后你更能得到客户的信任,甚至会更容易被上司的上司赏识,鹤立鸡群,青云直上。

难道你认为这样说了以后,上司就被你踩得低低的了?恰恰相反,这句话正好反映了你的幼稚,不但没有降低你上司的地位,反而因此让人觉得你真“二”,自以为是,只会用踩低他人的手段凸显自己。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嫉妒心理在作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的心理。

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强,便产生难以遏制的低落情绪,并随之变得消极,滋生了对对方的恶意。

例如,自己种的菜没有邻居的菜长得好,于是路过邻居家菜地的时候,会忍不住对那几株长得特别好的菜踹上几脚,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就是出于人类的嫉妒情感,看似荒谬,实则非常普遍。

嫉妒别人的人,往往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对抗上,而不是想办法提高自己,自己得不到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阻挠了别人的发展和进步。

战国时期庞涓就是因为嫉妒,才会加害孙膑,即使他让孙膑手足残废,结果还是被更有军事才能的孙膑打败了,死在乱箭之中。太过炽烈的嫉妒心理,只会害人害己。

职场如战场,嫉妒所引发的行为也多种多样,最典型的就是挖空心思,用流言蜚语去中伤别人——那些说上司不如自己的人正是如此。

治病须治本。医治嫉妒心理,就必须认清嫉妒的危害,学会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驭理智的风帆,心胸豁达,待人以诚。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自己争气。所谓争气,也就是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泄气,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丧气,不因一时的贫苦而壮士气短。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委屈时,只有自己努力“争气”,能以愿心为动力,能化嫉妒为力量,才有前途和未来。

作者介绍

少毅

国家认证中级生涯规划师

《反惰性思维》作者

个人发展学会合伙人兼内容产品总监,个人发展学会精英研修班总教官,3年间,帮助1000+人解决职场沟通问题,学员遍布阿里、腾讯、京东等多家大企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