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时,你能坚守住自己的立场吗?
马上就要上台演讲了,你清楚自己的演讲立场吗?
很多人会觉得,演讲不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吗?
也有人会说,演讲不是用说话技巧传递知识经验吗?
怎么还有要自己的演讲立场呢?
是啊,这就是很多人博览群书,一上台不知道从哪说起;很多人学了演讲的技巧,在正式演讲时,还是经常会卡壳,很紧张。
演讲的立场是什么?
立场:指演讲者对某事物坚持的观点和态度,或希望听众支持的某个主意。
任何形式的演讲,都有自己的立场。有的专业演讲家,站在歌颂国家的立场;有的企业家,处于企业发展的立场;有的职场人士,立于自我成长或者宣传产品的立场。一次演讲,只要离开了自己的立场,只是自娱自乐而以。
无论什么情况下,你都能尽全力,让你的演讲立场发扬光大吗?
比如在会议讨论中:
当你发言的立场,被别人质疑时,你是怎样的思维状态:
有的人,特别难受,觉得别人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不尊重自己;
也有的人,都无所谓,能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心里舒服就行;
还有的人,善于倾听,找出质疑背后的原因,再想办法去解决。
面对质疑时,你的应对思维方式处于什么位置?
很多人对自己的立场会比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立场是怎么来的。当你细细得聆听,你会发现,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当某个立场来自于你的心灵深处,你才会坚定不移的守住自己的立场。
一般来说,立场往往处于自己身体的三个部位:头部,胸部和腹部。
1,立场在脑部:思想内化于规矩和条例中。
当你对一个人讨厌或鄙视的时候,这些声音似乎完全来自于头部,尤其是鼻子的部位,有时会因而发出“哼”的鼻音来。
头部的那些声音,往往是父母给的,从小到大,他们给了我们很多的条条框框;上学之后,老师让我们背诵了很多的答案和所谓的真理。当你参加工作后,这些外在的立场让你站不稳。
比如:你在一次演讲中,你说:“你喜欢和积极向上的人做朋友。”
讲完后,听众问你:“怎样才是积极向上的人?”
你可能会说:”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听众又问:“学什么?”
你心想,这还要问吗?“学......,向前辈学习,读四书五经......"
如果别人再问:"要怎样请教别人,别人才肯教呢?""背诵经典书籍有用吗?是否还有更好的阅读方式呢......."
立场处于大脑的人,遇到问题要不感觉很迷茫,找不到答案;要不很愤怒,认为圣人的真理哪能质疑呢!
2.立场在胸部:思想内化于感情中。
当你喜欢一个人时,尤其是当我们有爱意升起时,我们发现,这些爱意都来自于心口。同样,当你的爱意被刺伤时,那些伤痛也是集中在胸部。
立场处于感情中的人,容易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
就如;
在演讲时,台下的听众喜欢你时,你能说得热情洋溢;当听众对你很冷漠,质疑的眼光,你可能会越讲越很难受,甚至会立刻想放弃立场而逃跑。
很多人常常处于情感的纠结中,心情时好时坏,往往对自己的立场难以持续。
3.立场在腹部:思想内化于感受中。
当你能遵从自己的感受,有一种由脚部升起的暖流,你的内心深处会感知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什么事。就像一位妇女看到自己的小孩很危险的时候,会奋不顾身前去抱住孩子。
当你演讲表达自己的立场时,你会不惧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好是坏,你都能欣然接受。因为你的思路清晰,演讲前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要,也能大概预测到结果。
由此可以说,一个声音越是发自于身体的深处,这个声音就越是有力量。
假如你是一棵树。
当你的演讲立场来自于脑部,充满情绪的时候,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风,假如你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就意味着,随便一股风,都将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如果你的立场来自于胸部,任凭感情流淌全身,你的情感左右了你的思维判断力。听众对你的态度,要不让你欢喜若狂,要不使你痛苦不堪,你甚至对演讲失去信心。
作为一棵树,你能否矗立于大地上,根本取决于你的根系,紧紧地深入大地。每一次演讲,都是一次内在感受的实践和力量的积累。你的感受越是丰富充沛,你的根系就越是紧紧地深入大地中,那样一来,就算是很强烈的风也不能颠覆你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