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文人甩出这首词,从此走上别样人生,也成为最有争议的作品
宋词是中国文化中,既唐诗之后的又一巅峰。唐诗如酒,宋词如画,引领这一潮流的,是苏轼、柳永这样的绝顶文人。但是,与苏轼不同的是,柳永一生的命运坎坷得多。都说苏轼在官场之上备受打击,其实那不过是宦海之中最普通的事情,可怜柳永在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机会入仕,只能眼巴巴地羡慕别人。
其实,柳永一直很想当官,为此孜孜以求地参加科举考试。可惜,他虽然在词作上天赋超人,可这并不是科考的内容。在又一次失去了机会后,他流落在汴梁的街头,失魂落魄之余,突然一挥而就,甩出了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上阕中,词人抒发了心中的愤懑之情:在进士题名的金榜之上,我只不过是失去了中状元的机会而已。即便是清明的盛世,贤才也有可能暂时不被发现,我今后该怎么办?既然没有能够把握机遇,还不如随心所欲,放纵自己的心情。何必为此患得患失呢?做一个名满天下的才子词人,也就是没有穿着官服的宰相了。
在下阙中,词人畅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在那歌姬舞女住着的巷子中,摆着妙笔丹青屏风的房间里,幸亏还有我的意中人,值得我去慢慢寻访。与这些美貌的女子寻欢作乐,享受风流快乐的生活,这才是平生最为快乐的事情。青春只有这么一瞬间,我宁可把功名,换成这浅浅的美酒和耳边婉转的歌声!
这首词,虽然思想有些消极,但却写得极为精致,它甚至代表了失意文人的一种思想观。从此之后,进士及第的读书人自然对此词不屑一顾,认为尽是荒诞不经的言论。但是,它却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赞誉,即便是并没有像柳永那样过着寻花问柳生活的落第者,也会表示深深地理解。
这首词的第一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中,诗人就表现得十分狂傲,他明明是落第,连三甲都没有进入,却说只是没有中状元。可见,柳永对于自己的才华,是很有信心的。在上阕的最后一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中,再次显现了他的自信。
柳永始终认为,自己并不比那些进士差,甚至比起满朝的公卿宰相也毫不逊色。但是,造化弄人,让他只能在民间作词,即便这样,他也并没有看低自己,他不仅是词中的王者,更是民间的宰相。
下阙之中,词人紧紧伴随着上阕的思路,要在民间寻找自己的快乐。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们从来不敢说的话,被柳永轻描淡写地说出来了。他并不忌讳什么,一方面是因为这次科举失利的打击确实大,另一方面却另有隐情。
在世人眼中,柳永就是放荡形骸的浪子。其实通过这首词,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穿梭在烟花巷陌,在花丛中经历人生,只不过是因为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他并不像普通的浪子一样,将歌女舞女们当作玩物,他是将她们当作意中人,当作知心对象结交。虽然柳永一生不曾有过正常的婚姻,但他确实也留下了许多佳话。
这首词一出,自然广为传唱,甚至惊动了宋仁宗。作为看客,他当然欣赏柳永的才华,然而作为皇帝,他却不能任用柳永这样的人。一个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困难在所难免,怎么能随随便便发起牢骚呢?如果这点事不能克服,又有什么能力为国分忧,为皇帝效命呢?因此,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即使柳永应该上榜,宋仁宗却故意让他落第,并且指示: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听说后,也只能遵命,并且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更加肆无忌惮地出没于坊曲之间。这首经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改变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