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妙龄才女刚入宫就病逝,临死前写下了一首词,让人唏嘘不已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恢复了一项残忍的制度,那就是在皇帝驾崩之后,临幸过的妃嫔,一般都会要殉葬。这种不人道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取消。也就是说,曾经被后世史学家吹捧“功绩堪比文景”的明仁宗和明宣宗,也都执行过这个政策。明宣宗驾崩的时候,就有十位妃子为之殉葬。
这十位妃子,《明史》上都有记载,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是十一位妃嫔。究其原因,是因为将一位入宫不久就病逝的郭嫔计算在内。
郭嫔的本名叫做郭爱,字善理,是安徽省凤阳县人,说起来还是朱元璋的同乡。她很早就因为聪明才智而闻名乡里,因为凤阳的特殊地位,连明宣宗朱瞻基都听说了她的名字,将其招入宫中,封为嫔。然而,这位女子,一到京城不久,就匆匆走完了她的一生。《明史》之中有这样的记载:
郭嫔,名爱,字善理,凤阳人。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哀。
这里说得很明白,郭嫔入宫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但并不是殉葬。《名媛诗归》更是提供了佐证,说她是“徽至京师,寻病卒”。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她是殉葬的第十一人呢?
小珏认为,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因为郭爱进宫是在宣德十年,不久去世,而朱瞻基驾崩也是在宣德十年,两人去世的时间实在是相隔太近了,难怪后人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二是因为在《明史》之中,记载了郭爱的事迹之后,马上又开始记载殉葬嫔妃,这自然让人读史时,不自觉地将郭爱放在殉葬嫔妃之中。
虽然郭爱并非死于非命,但她病逝地时候,虚岁也才21,实在是太过年轻,同样值得同情。作为一名才女,她在临终之前,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写下了绝命词《病革自哀》:
这首词,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也没有抒发自己的壮志雄心。它仅仅是一位行将入木的女子,对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间的惆怅。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是指来到人间历练修行,时间实在太短暂,没有必要去计较。“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这一句是郭爱临死才知道,人生真的如同做梦一样,匆匆而过。第三局“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指的是郭爱感叹自己先于自己的双亲而离去,不能侍奉,实为不孝。最后一句“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则是她在抒发自己可哀可悼的感受,那是凄凉而不能自已的情绪。
这首词,写得情真意切,寥寥几十个字,抒发了一个妙龄女子垂死感言。后世人同情她,甚至为了煽情,便将此词的题目改为《绝命词》,说是殉葬之前而作。也许,她没有病逝的话,作为没有生育的妃嫔,殉葬也的确可能就是她的人生结局。不过,作为史学研究来说,还是应该严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