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草鼻烟:掌中定生死,用“致命”的吸引力,敲开了大清百年城墙
鼻烟算是个舶来品,是欧洲传到中国的,而且明朝的鼻烟和清朝又有显著的不同,这个掌中玩物,在清朝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和它自身的“成瘾性”,让它又“吸引力”的同时,又显得格外“致命”。
@化学工业出版社旗舰店上个月赠的一本《汉字与文物的故事》,详细记载了鼻烟壶这个有趣的变化。
6,000万的鼻烟壶,不如拖拉机。
1966年在山东,一位叫李焕一的农民,发现家里的田地下有一个墓穴,他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小瓶,看起来是玉质的,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就把它悄悄放了起来,过了20年他才知道,这是慈禧太后御赐的雕花翡翠鼻烟壶,专家估价200万,也就是大约等同于今天的6,000万人民币。
而他当时差点换成了一辆拖拉机,后来烟台博物馆收藏了这个文物,因为挖掘的文物是归国所有,不能私人买卖的,最后给了这位想要拖拉机的农民一些奖励。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鼻烟壶具有极高的价值,不管是工艺价值,还是背后的历史价值
鼻烟壶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它的意思就是把烟草磨成粉末,然后加入一些药材或者香料进行特殊的调制,最后放进这个容器里用鼻子吸闻…
睡卧五彩鼻烟壶
鼻烟壶在当时可以说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因为印度的烟草和日本的烟草,在最早期就是靠这个传入了中国,贝勒和贵族都把这个当做代替茶,酒的待客物品,甚至还一度传出吸鼻烟可以去风湿,治感冒等言论…
在基督教的记录中可以看到,19世纪的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已经发现了中国人有大量的吸烟的习惯。
用鼻烟定科举,大清生活一角
要说鼻烟记载了什么样的大清生活呢,我们可以从记载中窥到一些痕迹…
清朝有一位官员叫做何德刚,他是当年清朝科举的监考官以及改卷人员,他作为亲历者,在大清覆灭后把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册子,叫做《春明梦录》。
里面就记载了一个事件,有位总考官,因为嫌批阅试卷太麻烦,他就创了一个自己独有的改卷方法,就是把试卷在圆桌上全部摆开,在最中间放上他的鼻烟壶。
然后转动他的这个掌中宝,看鼻烟壶,最后朝哪个方向静止,那开口方向的这位就是今年的状元了。也就是说决定考生命运的,就是他手中这个小小的鼻烟壶。
茄子型鼻烟壶
当时的福建流传着一句话,在考生当中都说'求学靠文章,中举靠命'。
可以看出当时大清选举的一些真实情况,这也就是文物本身的价值,可以从文物的象征和材质,以及适用方式的追溯到当时的生活迹象和制度变化。
比如说鼻烟壶其实存在时期非常短暂,在大清覆灭后,这个掌中玩物也随之消亡。同时大清又是个统治阶级,是一个在马背上的特殊朝代,所以对鼻烟的承装工具又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也成了清朝工艺的记录史。
3.来自欧洲,最开始的目标是丝绸
鼻烟壶其实很有意思,小巧玲珑,尺寸不足10厘米,在大清,男女都会随身携带,当做一个潮流饰品。可以说佩戴的时间比珠宝还多,可以表现个人的爱好,也可以展现社会地位,财富以及教养,受到追逐可以说不意外。
松鼠葡萄纹紫晶鼻烟壶,清代。盖上方雕一只松鼠,表示多子多福
而它作为饰品,又让工匠有了发挥的余地,从材料到设计,各种新奇和古怪的才思融合到一起,最开始。在明朝是使用铜制品,到了清朝开始玉石,陶瓷,象牙都有,甚至到后面有了竹木和果皮做的鼻烟壶。
在使用雕刻彩绘,镶嵌的各种手法可以说展现了多种多样的主题,满足清朝人们审美和地位彰显的要求。
水晶寿星鼻烟壶,清代
那鼻烟壶又是怎么流传到中国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烟叶,烟叶其实最早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当时很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大部分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这些商人从澳门进入大清,最开始的目的是想换那些漂洋过海的中国丝绸,在荷兰等国家的博物馆里,至今都有很多乾隆皇帝时期的丝织挂毯,这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都是奢侈品。
那如何打破清朝的贸易之墙?那当然就是培养爱好
其实,欧洲人从明朝开始就已经往中国输送烟草种子,只是一直都反响不大好,当时的主要种植地是福建,明朝有本书叫《露书》,当中就记载了吸鼻烟的方法:
烟草点燃之后,会进入人的喉咙吸食者会醉得踉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这个为金丝醺。
到了清朝,欧洲输送进来的不仅是鼻烟,还伴随了鼻烟壶。早期的鼻烟壶都是单色的玻璃瓶,这在当时的大清也算是个稀罕物,康熙南巡时,曾经收到各国洋人送的礼物,被他退回了,但唯独收下了葡萄牙送的鼻烟壶。
太白醉酒
后来随着王公贵族对鼻烟的重视,宫廷里开始仿造鼻烟壶,而民间的作坊也开始了制作鼻烟壶之旅,材料由玻璃换成了国人更加熟悉的陶瓷。
只是由于鼻烟后面的利益链,清朝禁止贩卖非本土的烟草,也不准外国的鼻烟壶流入。这就导致了鼻烟最终消亡于19世纪,而鼻烟壶的盛行风气也止步于北京城。
埃斯奎莱托·福曼多Esqueleto fumando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与其说鼻烟的盛行和消亡史是清朝的贸易记录史,倒不如说是清朝北京人的生活简史。在那个时代,北京也曾是兴盛安定,百姓安居,大部分文物其实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常用物件,北京人的各种生活方式,比如吃烤鸭等,也是很有研究意思的清朝生活写照…
也正因为这样,鼻烟壶的收藏和其它古玩情况不同,一般收藏者都只去关注材质,不会追溯具体真伪之类的,鼻烟壶的收藏更像是一直艺术赏玩,或者说一种收藏者的文物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