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八年默默无闻,危急关头却成为奇兵,让部队取得一场大胜!

1944年,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奉上级命令,决定歼灭驻守江苏如东县丰利镇的伪军一个团。

七团团长林少克为了打好这一仗,对丰利周边的地形进行了反复勘查,精心安排了诱敌至野外进行伏击的战术。

为此,林少克命令一营乘在凌晨时分对利丰镇进行虚张声势的攻击,却在镇子西北面留出一个口子。

虽然新四军只出动了一个营进行佯攻,但在夜幕的掩护下,伪军根本搞不清楚新四军有多少兵力,稍作抵抗后就吓得纷纷夺路出逃。

当他们得知西北面没有新四军封锁时,全部都朝那边逃去。这样一来,伪军就乖乖地钻进了林少克布下的“口袋阵”。

这个伏击阵地是林少克精心挑选的,位于镇子西北面十里外的茶岭,这里有一条通往县城日伪军据点的必经之路,两边是高地,非常有利于打伏击。

没想到的是,在伪军进入伏击圈之前,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

原来,伪军团长郭世贵率部逃出利丰镇后,一路上越想越不对劲,觉得新四军让出西北面这条路来,肯定是有意为之。

这个家伙对周边的地形也比较熟悉,知道出了镇子十里要经过茶岭,那里的地形很适合打伏击。

因为他知道,新四军对付日伪军,最擅长的战术就是伏击战。

郭世贵一边逃跑一边琢磨这事,越想越害怕,于是带着手下走走停停,就是不肯老老实实钻进伏击圈。

就在离茶岭只剩一里多路时,他命令手下停止前进,还派出一个班,带着一名号兵去探路。

郭世贵吩咐这几个士兵,如果发现前面不对劲就鸣枪示警,如果没问题就让号兵吹通行号。

林少克精心设下这个“口袋阵”,就指望着这条“大鱼”钻进来,好打他们一个痛快。可是敌人这么胆小犹豫,全团指战员都急得抓耳挠腮,却有劲使不上。

眼看着敌人那个班就要走到伏击阵地上来了,只要他们再往前走两百米,就会发现隐蔽在路旁的新四军战士了。

这样一来,整个伏击计划就将毁于一旦!怎么办?众人束手无策,都急得头上直冒冷汗,就连林少克的眉头也拧成了一个疙瘩。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平时毫不起眼的战士挺身而出,扮演了奇兵的角色。

他就是老司号员常士林。

此人已经38岁了,他1936年就参加了红军,可是除了吹军号,他干什么都不行,因此虽然当了八年兵,却一直没升过职,仍然是一名司号员。

就在敌人这个班往前搜索前进时,常士林发现其中一名敌兵腰里别着一只军号,他忽然眼前一亮,心里有了一个主意,便悄悄爬到团长林少克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团长,我有个办法让敌人的大部队继续往前走。”

“什么办法?”林少克一听,马上来了精神。

“您看这么着行不行……”常士林附在林少克耳边,将自己的想法简要地告诉了他。

林少克听完说道:“行,就这么办!”

常士林得到团长的批准,立即采取行动。只见他悄悄运动到设伏地点前方,掏出腰间的军号,吹起联络号来。

战士们都大吃一惊,不明白常士林要干什么,一些心急的战士甚至暗暗骂他瞎捣乱。

受命搜索道路的那几个敌兵听到有军号骤然响起,也吓了一跳,马上握紧了手中的枪,滚到路旁的草丛中去了。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接下来那名敌号兵听清楚常士林的号声之后,也掏出军号来嘀嘀哒哒吹了起来,示意后面的大部队继续前进。

郭世贵一听第二次响起的号音是“前进号”,确信前面有“自己人”,这才定了心,指挥队伍大摇大摆往前走。

他们刚进入伏击圈,四周枪声骤起,新四军指战员猛虎下山般从山岗上冲下来。郭世贵和他的手下都吓呆了,根本没做什么抵抗就全部缴械投降。

这一仗,七团兵不血刃就全歼敌人一个团,取得了一场非常干净利落的胜利。

不可否认的是,常士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军号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为全团取得这场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到战斗结束后,林少克才告诉全团指战员,他为什么会在危急关头接受常士林吹号诱敌的建议。

这是因为,常士林会吹敌人的军号。

众所周知,新四军是由南方各省的红军部队和游击队改编而成的。红军在刚成立时,司号员沿用的都是国军的号谱,分《差事》谱和《脚步》谱子。

其中,《差事》谱子,包括起床号、吃饭号、出操号、集合号、熄灯号、前进号、冲锋号、包围号等。

而《脚步》谱,则分十大谱、五大家(老码司、新码司、英国码司、坦派、柯特)。

也就是说,红军与国军最初所使用的号谱基本上是相同的,而郭世贵手下这支伪军大部出自国军,他们的号谱也没变。

直到1930年冬,红军总部根据部队的反映,才着手编写我军自己的号谱。

常士林虽然是1936年入伍的,但他刚进部队时,得到一名老号手的悉心传授,把以前红军沿袭自国军的号谱练得滚瓜烂熟。

就这样,默默无闻当了八年司号员的老兵常士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危急关头成为奇兵,让部队取得一场大胜。

(0)

相关推荐